《君可知隋朝之大隋崛起》
第50节

作者: 回青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大家是不想给杨坚当枪子,天下形势未定,还是静观其变为妙,宇文忻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连老部下都指挥不动,韦城主想指挥其他人就更难了。杨素倒想立功,可他在军中地位不高,说话不算数。而崔弘度也不愿打过去,因为他的妹妹嫁给了尉迟炯的儿子,两人是亲戚。
  如此一来韦孝宽也只能在沁水边停军了。
  高熲也是看穿了这些,所以渡河之后才要烧桥,以绝其后念。大家都是明白人,既然高熲摸透了情况,还是卖力干吧,否则替人干了搬了砖还捞不到好处。
  于是周军乘胜追至邺城。
  尉迟迥亲率十三万士卒在城南布阵与周军大战,韦孝宽等人丝毫不占上风,只好被迫后退。这边战火纷飞,杀声震天,而对面居然站着数万看热闹的邺城百姓(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情急之下宇文忻心生一计,大破敌军。

  宇文忻命身边的将士把箭射向了观战的百姓,见有人受伤,百姓们纷纷惊慌逃窜,踩踏无数,声如雷霆。宇文忻大声喊道:“贼败矣!”于是周军士气大振,趁乱取胜,尉迟迥只好逃回了邺城。
  周军一鼓作气,攻破邺城。李询等人破城先登,周军奋力追杀尉迟迥(赏金太高),尉迟迥技穷,自杀而亡。不过尉迟炯走的路上也不会太寂寞,因为三个月后韦孝宽也于长安离世,时年七十二。韦孝宽戎马一生,守玉璧、献策灭齐、平尉迟炯(虽然不是特别卖力)为三朝的建立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唐人评六十四名将与宋人评七十二名将韦孝宽均在列,也算是实至名归了。前面出场的人中有四位亦在名将之列:于谨、斛律光、宇文宪、杨素;后面还将有三位登场:韩擒虎(雄)、史万岁(猛)、贺若弼(狂)。敬请期待!

  我们再来看另一路,司马消难听闻王谊将率军攻打郧州,就把自己的儿子司马泳送到了陈国当人质,请求援兵。陈国是把他儿子收了,但援兵可没打算派,司马消难打掉牙往肚里咽,最终只好逃往了陈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益州总管王谦紧随尉迟迥、司马消难之后公开声伐杨坚,杨坚压力陡增,王谦统管益、潼、新等十八州,军力、物力远超司马消难,事态非常严重。
  不过再厉害的武器在一个不会用的人手里是无法发挥它的威力的。
  王谦能当上益州总管靠的是他为国献身的老爹王雄(邙山之战),自身才能倒是平庸。不过“才能”跟“德行”完全是两码事儿,王家世受国恩,王谦毅然决定起兵讨伐杨坚。
  对于这件事,王谦也有自己的考量。蜀地有江山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即便杀不了杨坚,保全自己还是没问题的。想法是很好不过逻辑有问题,地势险要虽容易守,但不代表一定能守住,主要还得看由谁来守。

  其实之前杨坚已经想到王谦是一个潜在的定时丨炸丨弹,他已派出梁睿前往益州代替王谦任职益州总管。只是没想到王谦刚到走到汉川(今陕西省汉中市)王谦就反了,杨坚随即任命梁睿为行军元帅率二十万大军讨伐王谦。
  在本次出场之前梁睿并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战绩,他也曾参加灭齐之战,立下了一些战功,但只是其中的参与者而不是指挥者。
  不过金子尚未发光,可能是它一直没能得到发光的机会。
  从汉中(汉中郡)南下入蜀只有两条道儿可走:金牛道和米仓道。

  金牛道是指出汉中、过广元、经剑门关(最为险要)、穿绵阳、至成都。此道直抵成都,路线最短使用率也最高。可是选择金牛道必过剑门关,关于剑门关之险古人有过极其形象的描述:“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要想从此过必须留下买路财。
  米仓道则是出汉中、翻孤云山(今南郑县龙头山)、越米仓山、至巴州,西下可达成都、南下可抵重庆。孤云山至米仓山之间为孔道,也极其险要。
  两条道路地势不相上下但金牛道距离短且沿途城镇为战略要地,所以自古攻打成都绝大多数将领选的都是金牛道,梁睿自然也不例外。
  梁睿率军先破通谷(今四川省广元市西南),随后进军龙门(今四川省平武县东南)。龙门驻有敌军十万,梁睿率军衔枚走小道,四面出击,大破敌军。剑阁守将得到消息后忧惧不已,连守城的心思都没了,直接率军来降。这不能只怪梁睿勇猛,也是王谦当领导的水平有问题。
  当初钟会率十八万大军南下伐蜀,就被姜维挡在了剑阁,最终靠邓艾出奇兵偷渡阴平才艰难取胜。而王谦的手下连仗都不敢打,直接拱手送人,蜀地怎么能守得住呢?

  拿下剑阁之后,梁睿长驱直入,破成都、斩王谦,威震西川。
  高熲、王谊、梁睿三人全部获胜且无造反之心,可见杨坚用人之妙。除此三人之外,整个过程中还有一人获得了杨坚的赏识,他就是李德林。
  前面李德林献策之后,杨坚对他另眼相看,并让他协助自己处理军务。当时相府每天收到的军书有上百封,李德林经常同时口授数人,文意百端,从不修改。各位尝试一下同时跟两三个人说话就知道有多难了,同时还要保证思路清晰、言辞合理,更是难上加难。
  相对于高、李来说,郑、刘二人就要显得失落许多。本来郑译、刘昉在杨坚心中的地位要远高于其他人,起初二人被赏赐无数,分别任职相府长史、大司马,不管他们提什么要求,杨坚能答应的绝对不说不字。
  一时间车马盈门,二人亲朋数量成指数级增长,各方奇珍异宝蜂拥而至:“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对于这些杨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用钱买到的拥护者,算是低成本的,很多人你想买都买不来。
  不过二位好像有点没搞清楚状况,在你对别人重要的时候这么做确实没什么大问题,你要是变得不重要了呢?
  尉迟迥、王谦等人作乱期间,杨坚忙得焦头烂额,恨不得一个人拆做两个人用。而郑译、刘昉基本撒手不管,一闲亭、一壶酒、一美妓,优哉游哉,好不快活!
  到底谁是领导?
  刘昉还不知道,这么玩可是需要资本的,郑译身后站着的是一个巨大的门阀—荥阳郑氏,而你什么都没有。没资本还敢跟“门阀”一起玩,真是嫌好日子太长了。
  杨坚当机立断,直接免去刘昉的职务,让高熲接替他担任大司马。而郑译官职照旧(差距啊),只不过他手下的人再也没向他汇报过任何事务,这样一来郑译也被架空了。

  历史就是如此的公平,你如果不按照它的规则行事,最终收获的将是数倍于自己行为的恶果。
  那这个规则是什么呢?
  有人称它为‘道’,有人称它为 ‘佛法’·
  下面我们来替杨坚做一下小结。
  各地之乱能够如此迅速平息,主要还得益于两件事,一件是宇文邕完成的中央集权(军权),另一件是宇文赟除掉了宇文孝伯、王轨、宇文神举三人。
  正是因为府兵直接受皇帝号令,杨坚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且府兵是灭齐之战的主力,无论是作战经验还是军事装备都优于地方军,如果再有优秀将领那更是如虎添翼了。并且在佛教盛行的环境下,绝对忠诚于皇帝的臣子极少,宇文邕灭佛之后尊崇儒术,好不容易才培养出忠于皇权的宇文孝伯三人还让宇文赟给杀了,估计宇文赟到九泉之下还得挨板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