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可知隋朝之大隋崛起》
第46节

作者: 回青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可是杨坚根本就没露头,出面解决问题的是他的妻子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来到宫中,没有辩论、没有反驳,只是不停的叩头求情,因为她知道任何解释都是没有用的,唯有示弱才有机会保住全家人性命。
  看独孤伽罗求的这么真诚,宇文赟最终还是饶恕了杨丽华。

  可是宇文赟对杨坚的疑心依然没有消除,没过多久他又动了杀心。
  突然有一天,他对杨丽华怒言:“必族灭尔家!”随后便派人来到杨坚府上,传召他进宫。
  宇文赟跟身边的人下令:“杨坚来后,我与他谈话,若他变了脸色,立刻动手把他给杀了。”
  在前往皇宫的路上杨坚脑已经大致猜到了宇文赟传召他的意图,根据宇文赟最近的一系列动作来看,此行必定凶险,随机应变吧。
  杨坚经历过大风大浪,当初在宇文护与皇权斗争最激烈的时期,他稳稳的站住了脚。政治经验足够丰富,内心也足够强大。
  来到宫内,宇文赟与杨坚交谈,宇文赟言辞尖锐,步步紧逼,而杨坚举止合礼,神色自若,见招拆招,几轮过后没有露出丝毫破绽,宇文赟只好把他放了回去。
  小子,跟岳丈比你还太嫩了!
  走出宫门,杨坚长舒了一口气。久处京城必定无法免祸,必须想个办法远离京城。杨坚想起了一个人,他必定能帮上自己。
  杨坚找的是他的好同学沛公郑译。
  “我早就想到地方任职,沛公你是知道的,还望你能替我多留意。”
  “以隋公(杨坚)德望,天下归心。我欲求多福,岂敢忘也!”
  郑译跟杨坚关系十分要好,他一直看好杨坚这只潜力股。杨坚委托的这件事当然也十分上心。
  过了一段时间后,宇文赟跟郑译说要委派他率军攻打南陈。
  那么,机会来了。
  郑译当即请求朝廷任命一名元帅跟自己一同前往。
  “你认为谁比较合适呢?”宇文赟问道。
  “若要平定江东,必须是朝廷懿戚重臣前往,否则无法镇抚。依我看可令隋公与我同行。”
  宇文赟答应了。
  这对杨坚来说应该是个天大的喜讯,至少可以暂时躲过祸患了。

  可临近出征时,杨坚竟然患上了足疾,最终也没能出兵伐陈。
  事情居然如此之巧,要行军出征,杨坚刚好就患上了足疾,真的是这样吗?
  杨坚生病是假,拒绝出征是真,因为他已经改变了注意。
  对于杨坚要离开京城到地方任职这个决定,有人是坚决反对的,他就是杨坚的好友李谔。
  李谔原本是齐国人,曾在朝中任职中书舍人,周灭齐之后,官拜北周天官都上士。李谔与杨坚同朝为官,免不了会有公务来往。初次与杨坚相见,李谔看他仪表非凡,便主动与之结交。两人关系甚好。
  日期:2019-06-29 09:29:15
  此后李谔时常为杨坚出谋划策,听闻杨坚主动要求调到地方任职之后,他便接连写了反对外任的十二策。这十二策史书并没有记载(毕竟不咋光彩),不过杨坚率军攻打南陈的几个弊端还是很明显的:
  杨坚现在的处境有点类似于当初的兰陵王,如果出征伐陈,战胜则功高震主,处境更加危险。如果战败则正好送给了宇文赟一个杀他的理由。

  即便宇文赟暂时还不想杀他,他远离京城,万一宫中有什么变故,必定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很有可能因此错失良机。
  权衡再三,杨坚决定留在长安,
  正是这个高风险的决定助杨坚登上了皇位。
  大象二年(580)五月初九宇文赟兴致勃勃的临幸天兴宫,尽情纵乐,身体终究是被他玩垮了。
  初十宇文赟因病而返,诏杨坚入宫侍疾。起初宇文赟并没有太当回事,以为修养两天就能好转。他明显高估了自己的身体素质,玩了这么长时间,身体太过劳累,已经‘修’不好了。
  病情加重,宇文赟感觉大限将至,二十二日,他紧急征召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五王此时尚在各自的封地,离长安甚远。比如陈王宇文纯的封地是济南郡(今山东省济南市),与长安相距约一千八百里,坐火车也得十几个小时,更别提马车了。
  二十四日,宇文赟病危,看来等五王入朝是没戏了,只好召颜之仪、刘昉两人入卧嘱托后事。
  可惜一切都太晚了。
  颜之仪、刘昉来到卧内之后,宇文赟已经无法发声。后事如何处理呢?颜之仪想等赵王宇文招到长安之后入朝辅政,因为宇文招的才能位列五王之首,但刘昉却不这么想。
  刘昉吃饭本来靠的就不是什么真本事,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换个跟自己不熟的人辅政,前途必定光明不了。刘昉出宫之后即刻找到郑译商讨下一步棋该怎么走,郑译想到了一个人—老同学杨坚。
  两人聚集了几位朝中大臣一同找到杨坚,表示想让他入朝辅政。按照古人的习惯,即便是遇到求之不得的东西也要推辞一番,毕竟皇位还要推三次呢,杨坚也照推不误。
  这可把刘昉急坏了,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这装模作样的!干脆来了一句:“公若为,速为之;不为,昉自为也。”
  大意是:你要当就麻溜儿的,不当就拉倒,我来!

  这句话让杨坚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机会稍纵即逝。
  我当!
  【冲动是魔鬼】
  名不正则言不顺,杨坚对外宣称的是受诏入宫侍疾。当天宇文赟就驾崩了,纵欲过度,不可长保。随即刘昉、郑译二人矫诏,由杨坚总管中外兵马,两人拿着假诏书找到颜之仪,要他签字。颜之仪一看便知诏书是假,拒而不从,还厉声将二人训斥了一番。
  你不签也没关系,我们帮你签就是了。
  诏书虽然有了但兵符和玺印还在颜之仪手里,杨坚带人找到颜之仪索要二物。
  “这是天子的物品,自然有人掌管,宰相何故索之!”
  颜之仪不知道,平等对话是要以武力为支撑的。都这时候了,谁还有功夫跟你论理,杨坚直接命人把他拖了出去,考虑到颜之仪在朝中的威望,杨坚并没有杀他,只是安排他到边疆去做了个郡守。
  下一步该如何走呢?刘昉、郑译二人提议由杨坚担任大冢宰,郑译任大司马,刘昉任小冢宰,三人都身居高位皆大欢喜。杨坚笑而不答,此二人鼠目寸光,若为长远之计,还得请高人出山。
  杨坚派族子杨雄找到了—李德林。
  李德林原本是齐国人,他的父亲李敬族曾官拜镇远将军。前面出场过一位天才,祖珽。而李德林比祖珽还要多一个称号“神童”。
  年仅几岁的李德林已经可以诵读左思的《蜀都赋》,更惊人的是,读了十几天他居然把《蜀都赋》给背会了。
  各位找来《蜀都赋》读一读便知,里面有很多生僻字,记得我上高中第一次读的时候,翻了不少字典,还标了好多拼音。
  不仅今人吃惊,当时的尚书右仆射高隆之亦见而嗟叹,回去之后还遍告朝中官员,“如果上天给他足够长的寿命,必成天下伟器。”

  什么人,居然有这样的才能,让宰相赞不绝口?众位官员十分好奇,竞相到李宅,欲睹“伟器”之风采,接连一个多月,李宅门前车马不绝。李德林在当时肯定是北齐最火的“童星”,有点类似于当今的“歌手组合”,只是时代不同人们看重的东西不同(以后肯定还会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