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可知隋朝之大隋崛起》
第14节

作者: 回青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宇文泰笑着说:“刺史是抚众治民的,按年龄排的话,应该派你哥哥宇文邕去。”
  宇文宪很严肃的答道:“才能跟年龄没关系,如果我治理不好,甘愿受罚”此时的宇文宪只有十一岁,想想自己十一岁的时候还在上小学,连班干部都还当不好,真是惭愧啊!
  虽然宇文泰也很欣赏他的勇气,但考虑到他年纪太小也就没答应,最终只好派宇文贵接替了尉迟迥的工作。直到后来宇文毓当上皇帝后,想起了前面这件事,才任命宇文宪为益州刺史。当时宇文宪年仅十六岁,到任之后宇文宪注重安抚百姓,工作兢兢业业,深得民心,当地百姓还曾专门给他立碑颂德。十六岁就能干到这个份上,不服是不行啊!
  现在二十一岁的宇文宪跟随宇文护出征攻打北齐,也是初次经历大战,到底表现会怎么样,让我们拭目以待!

  日期:2019-06-11 07:47:50
  达奚武将军跟大家已经很脸熟了,不用多介绍!
  王雄也是最早的十二大将军之一,关于王将军的史料并不多,但能靠自己的能力混到这个份上,绝对是实力派。对于王将军在邙山战场上的表现,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惊心动魄!
  北周的主角都介绍完了,历史上著名的邙山之战即将拉开序幕,好戏开演!
  宇文护派尉迟迥率十万精兵为前锋攻打洛阳,自己则屯军弘农(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与洛阳相距约三百里。
  宇文护屯军此处正是表现出了他内心的犹豫,他不想打北齐,但又不得不打,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自己坐镇后方,让尉迟迥率军去攻打洛阳。
  可是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前方的将领说话不算数,说话算数的大哥又远在三百里之外。当时又没有无线电报啥的,单靠通信兵从洛阳往弘农传信,来回最少也得一天多的时间。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一天之后仗都打完了。

  十一月十日尉迟迥抵达洛阳,周军开始攻打金墉城(洛阳城西北的碉堡)。宇文宪、达奚武、王雄则扎营于洛阳北部的邙山,分守险要之地,以防北齐援军的到来。
  其实北齐这边早已有所防备。
  首先由于此前宇文泰曾多次率军攻打洛阳,所以高家在河阳(河南省孟州市)驻有大军,以支援洛阳。并且洛州刺史独孤永业,在得到洛阳被攻打的消息后从河阳马不停蹄赶来支援洛阳,而且独孤永业偏偏还十分擅长防守。
  日期:2019-06-11 20:01:29

  开战之后,尉迟迥率军昼夜不停的狂攻金墉城,又是筑土山又是挖地道(土山地道,晓夕攻战),使尽各种办法。
  独孤永业站在金墉城上,往下望去,黑压压的敌军层层包围着城墙,如蚂蚁般蜂拥而至,但他依然目光如铁。定要誓死守住洛阳!
  战争从十一月打到了十二月。
  战场上的两军感觉已经过了百年,涌动、厮杀、没有尽头······
  金墉城依然没有被攻下。
  宇文护收战报后很是气愤,没想到十万大军打个金墉城,居然打了这么长时间,于是下令派兵切断河阳通往洛阳的道路,周军全力攻打金墉城,宇文护这么做一是想要阻止北齐军队救援洛阳,二是要军队消除顾虑全力攻城。
  这都打了三十天了,也没见北齐这边出城迎战,宇文护和北周将领一致认为北齐肯定是胆小不敢应战,我们只管攻城就是。

  虽然北齐在整体实力已然有衰退迹象,但是毕竟还有几员猛将。
  胜负未知!
  宇文护自从下达完上面那个命令之后就再也没有下达过任何指示,可战场上的形势是瞬息万变。
  北齐的几万援军已经到了邙山脚下,军中还有两员大将:斛律明月和高长恭。真不知应该如何评价宇文护才好?你把道路切断,人家还可以渡河嘛,总能想办法过去。
  斛律明月前面已经出过场,绝对威震北周,相对于斛律明月来说高长恭在二十一世纪的名气应该更大,因为他就是兰陵王。
  兰陵王,字长恭,族名高孝瓘。公认的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
  日期:2019-06-11 20:33:23
  民间曾流传:兰陵王长得十分俊美,不过帅也有帅的忧愁,他虽武艺高强,但是每次作战,敌人都因为看到他俊美的外表,都生起不了畏惧之心(没准还会笑着跟他作战)。百姓印象中的猛将理应像张飞那样: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桥头一吼能退数万大军,像兰陵王这样的帅哥应该是少数。敌人的态度让高长恭很失望,于是他找人给自己画了很多副狰狞的面具,每次上战场都会戴上一副威慑敌人。

  兰陵王长得帅,跟他的基因也有关系,他的爷爷高欢就是汉人(父)与鲜卑人(母)生的混血儿,后来高欢又娶了娄昭君(鲜卑人)生下了高澄,高澄就是高长恭的父亲,虽然高长恭的生母不详,但怎么说他都算是个混血儿,所以长的帅也就不奇怪了!
  文武双全,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就是兰陵王。
  毛 曾经这样评价:“南北朝兰陵王是高欢的孙子,叫高孝瓘,也是年轻人,他很能打仗,很勇敢。”
  能得到“太祖”的高评,甚是难得。

  此时深处战场的斛律明月和高长恭两位将军,虽然着急但也没可行的办法,北周军队人数又多、气势又盛,只能等想好对策再行动。
  除了这两位,现在最着急的恐怕就是高湛(真是被打怕了),情急之下高湛便把在幽州跟突厥朋友干仗的段韶叫回晋阳。
  “我想把你调去支援洛阳,但是突厥又在北边捣乱,你看怎么办?”答:“突厥侵边不过是纤芥之疾,西羌(北周)逼境才是心腹大患。”
  段韶为啥这么说呢?你想啊,两者的根本目的不同,突厥不过是想抢点东西过上好日子罢了,但北周可是一心想要把你给灭掉。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个是抢劫犯,一个是杀人犯。你说到底是钱重要还是命重要?

  于是高湛让段韶从晋阳带走一千精锐骑兵救援洛阳。
  五天之后段韶便率军渡过了黄河,此时的天气是连日阴雾。段韶抵达洛阳之后,马上率领几百骑兵登上邙山,观察周军形势。到太和谷这个地方时恰巧与周军相遇,段韶当即飞报诸营,集结兵马,结阵待敌。
  段韶为左军,兰陵王为中军,斛律明月为右军。
  本来周军一直以为齐军不敢应战,浓雾之中一下子冒出来这么多敌军也是给吓着了。
  周军以步兵在前,上山逆战。段韶命令齐军,且战且退,慢慢消耗周军的体能。等周军的体力已经消耗的差不多的时候,段韶才下令骑兵下马作战。结果周军大败,很多士兵从山上跑下来掉进了山谷。
  段将军是再一次清楚的分析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关系,以此下令打败了周军。段韶要是生活在当今社会,说不定还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物理学家。
  话说邙山的周军溃散之后,兰陵王高长恭率领五百骑兵突入北周十万大军之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北齐金墉城上的士兵原本已身心疲惫,粮草被断,没有援军,敌军数倍于我,几乎绝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