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可知隋朝之大隋崛起》
第4节

作者: 回青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宇文泰手下六柱国权力很大,比如独孤信就曾任陇右十州大都督,手握重兵。独孤信又忠于皇室,宇文泰睡觉都睡不踏实。
  宇文泰的解决办法就是,逐渐将他们调到中央任职,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政治地位,于是在魏恭帝三年(556),也就是杨坚十六岁这一年,宇文泰按照《周礼》设置六官,具体任命如下:
  宇文泰为太师、大冢宰(天官),李弼为太傅、大司徒(地官),赵贵为太保、大宗伯(春官),独孤信为大司马(夏官),于谨为大司寇(秋官),侯莫陈崇为大司空(冬官)。
  李虎没能敢上好时候,他已于大统十七年(551)去世。
  带兵打仗的事逐渐移交给十二大将军,同时在十二大将军中部署很多自己的亲信。十二大将军分别是:广平王元赞、淮安王元育、齐王元廓、宇文导、侯莫陈顺、达奚武、李远、豆卢宁、宇文贵、贺兰祥、杨忠、王雄。
  其中三个元氏皇族是宇文泰拉过来凑人数的,不用考虑。
  宇文导是宇文泰的侄子,贺兰祥是宇文泰的外甥,都是自家人儿;
  侯莫陈顺是侯莫陈崇的兄长,并且跟宇文泰是老乡,从小就玩的好,自然忠于宇文泰;
  达奚武、李远、豆卢宁、宇文贵、王雄这几个人则是因为能力突出,绩效考核高,被宇文泰提拔上来的;

  杨忠是独孤信的老部下,一直跟随独孤信出生入死,两人感情深厚,对宇文泰的忠诚度可想而知。
  从上可以看出,除杨忠外,其他八个实力派的大将军都是宇文泰亲手培养的对象,对宇文泰的忠诚度很高。
  并且当时掌握顶层权力的都是武将没有文臣,对于国家来说这只能是权宜之计后面总是要改的。
  宇文泰不愧是一代枭雄,步步为营,完成了兵权的平滑交接。但是他设计的这套制度有了两个致命的弱点:
  一、相权过大。自古以来的皇帝为限制相权都费劲心机,很多朝代连宦官都用上了,但宇文泰自己就是宰相,怎么会设计制度限制自己的权力呢?这就是一个后患。
  二、独孤信作为大司马,掌管兵符,还有调动兵马的权力。
  这两个弱点将是宇文氏达到终极目标的最大绊脚石。当然现在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一切看起来都很好。
  完成兵权的交接,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被去掉了,宇文泰的心情十分舒畅,于是这一年九月到牵屯山(今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山)西巡,可是一件事情的发生,使西魏的政权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史载:“太祖西巡至牵屯山,遇疾,驰驿召护”。太祖就是宇文泰,“护”指的是宇文护。也就是说宇文泰高高兴兴的去西巡,结果不幸染病,赶紧派人去叫宇文护过来。
  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侄子,也是宇文泰的重点培养对象,并且大统十五年(549)已经被任命为大将军,镇守战略要地——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南)。看到这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宇文泰没有把宇文护的名字放入十二大将军中呢?
  很明显宇文泰是为了干实事、不声张,荣誉都是虚的,自己人当然是直接来实惠的,给兵权。本来整这一套就是为了削去柱国大将军的兵权,你还拿着喇叭在大街上喊:我的侄子宇文导、宇文护,外甥贺兰祥,都当上了大将军,请各位悉知。傻子都能听明白怎么回事。
  宇文护接到消息,知道形势不妙,快马加鞭赶到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见到了宇文泰。此时的宇文护已经四十四岁,政治经验十分成熟。宇文泰嘱托宇文护辅佐嫡长子宇文觉,而不是长子宇文毓。
  为什么呢?

  因为宇文毓娶了独孤信的大女儿。
  本来宇文泰想通过联姻拉拢独孤信,希望他能从皇室站到自己这一边。答案却只有三个字:不可能。独孤信的价值观我们前面也说了,始终是把“忠”放在第一位的,怎么可能因为自己的女儿改变呢?关系没拉到,反倒给自己找了一个难题,那就是选择继承人的问题。
  宇文泰很是头疼,曾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开会讨论这个问题,宇文泰作为主持人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孤欲立子以嫡,恐大司马有疑”。大司马是指独孤信,意思是说:“我想让嫡长子宇文觉继承我的位置,但是又担心独孤信有疑心。”这个问题十分尖锐,直接针对独孤信。宇文泰作为领导,讲话的水平就是高啊,首先挑明了自己的观点,试探手下人的想法。
  领导的意思大家心里也都懂,很明显是要拉大家一起下水。
  但是大家都默不作声(众皆默)。

  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这样的:首先肯定是不能反对宇文泰的,今天反对估计明天就去卖红薯了;其次独孤信也不好惹,万一宇文毓将来是继承人呢?到时候不仅独孤信,估计宇文毓都会亲自找你算账。所以这个时候风险最低的做法就是:不吭声。
  但是,高风险就意味着高收益,历朝历代都不缺政治上的冒险家,大将军李远就是一个。
  李远打破僵局,慷慨激昂的说道:“立嫡长子,礼经明义,如果担心独孤信反对,现在就斩了他”。说着就拔刀而起。宇文泰看到李将军表演如此到位,赶紧站起来圆场,独孤信也赶紧站起来表态,其余的人一看事情被李将军解决的差不多了,纷纷表示跟李将军的想法一致。
  真是一帮老滑头啊!
  李远的收益就是:在宇文泰心中的地位直超其他实力派大将军,与宇文泰的侄子、外甥地位相当。

  经过这件事后,宇文觉做继承人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宇文护对此事的原委自然很清楚,不过此时宇文泰病重,宇文护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封锁消息,尽快赶回长安,因为真正的暴风雨在长安等着他。
  不幸的是,宇文泰在走到云阳(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的时候已经去世了,宇文护只能强忍悲痛继续向长安前进,我一定会完成你的遗愿!
  宇文护运着宇文泰的尸体,到达长安开始发丧,宇文泰去世的消息就这样传开了。宇文护虽然是宇文泰指定的辅佐人,不过声望和地位却不及五个柱国大将军,自然有人不服他,赵贵和独孤信就是代表。
  但是两人的目的是不一样的,赵贵自认为跟宇文泰是同辈,并且是西魏的开国元勋,代替宇文泰掌权是理所应当的。独孤信则是想帮助皇室重掌大权,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

  形势十分紧迫,宇文护知道靠自己是镇不住这两位重量级人物的,只能从其他三位柱国中找人帮忙。其中李弼深受宇文泰重视,宇文泰西巡,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他处理,但是选李弼是不行的,因为李弼以前是侯莫陈悦的部下,而赵贵和其他的一些大将军原来都是贺拔岳的部下,肯定不服他。侯莫陈崇虽然是原贺拔岳部下,但辈分比赵贵、独孤信低,肯定也镇不住。
  那就只能找于谨了。
  第四章:弑帝
  宇文护秘密的找到了于谨,希望他能出面摆平,于谨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第二天,又是开会,于谨直接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内容首先回顾了宇文泰对国家做的重大贡献;其次辞色抗厉的说到宇文护受宇文泰临终委托,理应由他掌管军国大事;最后行礼,郑重的向宇文护拜了两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