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本义》
第55节

作者: 天行健1927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5-23 16:05:00
  第二二回吕奉先辕门射戟
  袁公路淮滨登极
  话说纪灵听说吕布此来是要救刘备,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

  “难道将军要和我们以兵戎相见吗?”
  吕布笑着说:
  “我的性情不喜欢参与争斗,而是喜欢排解争斗?”
  纪灵问道:
  “怎么排解?”
  吕布站起来说:
  “请各位将军出营,我自有办法。”
  于是纪灵及诸将和刘备等人,都随吕布出了辕门。吕布命军吏在辕门旁边立起一只戟,又命人拿来弓箭,握弓持箭对大家说:

  “如果我在这里一发射中戟胡(戟头上弯曲的小枝),双方就各自罢兵;如果一发而不中,听凭你们继续争斗。”
  纪灵心中暗想:“吕布站得那么远,一发而中戟胡,是不太可能的,不如许他个空头人情,等他射不中时,再作计较。”于是便说道:
  “我等惟命是从,就请吕将军射戟。”
  吕布弯弓搭箭,对纪灵说:
  “要言而有信。”
  纪灵说:
  “大丈夫立身行事,岂能自食其言!”
  只见吕布不慌不忙,“嗖”地一声射出一箭,不偏不斜,正中戟胡。观看的将士们,都禁不住高声叫好,欢声雷动。纪灵惊叹地说:
  “将军真天威也!”
  第二天,吕布又请纪灵和刘备等到自己营中欢宴,然后纪灵便罢兵而去。

  再说曹操,在这年8月奉迎献帝于许县以后,以献帝的名义给袁绍下了一道诏书,谴责他“地广兵多,而专门设立私党;没听说有勤王的行动,却擅自征伐。”袁绍接到诏书后,上书为自己申辩,说自己一向忠于王室,除宦官、讨董卓,都是忠于王室的表现。最后说:
  “希望陛下能垂赐ㄊ瑂hī)鸠的公平①,杜绝奸邪谄媚的论调,不要让愚臣含冤于三泉②。”
  这里所说的“奸邪谄媚”,主要是指曹操而言。曹操觉得袁绍的兵力很强大,自己还难与抗衡,还不能不笼络他,便表荐他为太尉,封邺侯。这时曹操任大将军,袁绍认为地位在曹操之下是可耻的,满腔愤怒地对左右说:
  “曹操奉我为盟主,他几次处于死地,都多亏我救了他,如今竟要挟天子对我下命令吗?”
  于是便给献帝上表,坚决辞去太尉之职。曹操很恐惧,生怕袁绍会前来进攻许都,只好辞去大将军之职,把这职务让给了袁绍。献帝又任命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③。

  曹操决心刷新朝政,向献帝上了一道《陈损益表》,提出了14条建议。在表章的开头说:
  “希望能聚集众多的萤火之光,给太阳增加一点光亮。”
  这14条建议的内容今已失传,估计不外是富国强兵、任贤使能、澄清吏治、整顿赋役之类。刷新朝政虽然是千头万绪,百废待兴,而这时曹操考虑的主要问题,还是选拔人才。他想借控制朝政之机,以朝廷的名义,形成一个忠于自己的政治集团。
  他首先把荀彧提拔为侍中、守尚书令。尚书令是总揽朝政的官员,权势很重。荀彧向曹操举荐了一些人,主要有荀攸、钟繇、郭嘉等。荀攸,字公达,是荀彧之侄,但比荀彧大6岁,曹操以他为汝南太守,不久调入朝中为尚书、军师。钟繇,字元常,颍川郡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人。原在朝中任黄门侍郎,曹操以他为御史中丞,又调任尚书仆射。郭嘉,字奉孝,颍川郡阳翟县(颖川郡治,今河南禹州市)人。曾经北去投袁绍,住了一些日子以后,对袁绍的谋士辛评、郭图说:

  “智者应该慎于择主,择明主而事之,方可成就功业。袁公在表面上要学周公的礼贤下士,却不知用人的诀窍。并且好谋而无决;多端而寡要(好谋画,却缺乏正确的决断力;作事头绪繁多,却抓不住关键)。辅佐这样的人,想要平定天下的大乱,奠定霸王的基业,那就太难了。”
  于是他离开了袁绍。荀彧把他推荐给曹操之后,曹操和他交谈,觉得他对天下事了如指掌,见解很精辟,很高兴地说:
  “使我成就大事的,必然是此人啊!”
  郭嘉也很高兴地对别人说:

  “这才是我应该辅佐的明主啊!”
  曹操在定都许县这一年,还收留了孔融和刘备。
  孔融身为北海相,在北海(郡名,治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割据一方,窥伺时变。他是一个忠君派,志在兴复汉室。当时袁绍和曹操实力强,各郡县纷纷归附其中的一方,而孔融认为他二人都有图谋汉室的野心,始终没有归附任何一方。他意气高傲,自命清高,整天和官属、宾客们在一起高谈阔论,辞令虽然高雅,却脱离实际。在用人方面,好奇取异,用了不少有些小聪明却不懂政治和军事之人。孔融在北海6年,把地方治理得很不景气:经济萧条,民不聊生。黄巾军进攻北海国治所剧县,孔融战败,退守都昌(今山东昌邑西)。这年春天,袁绍所自立的青州刺史、他的长子袁谭,前来进攻都昌,从春天一直打到冬天,孔融的军队损失惨重,最后只剩下几百人。袁军在外面攻城甚急,流矢像雨点一般射到孔融的官府中,而孔融却若无其事,凭几读书,谈笑自如。城郭在夜里被攻陷,孔融率残兵逃到东山里去。曹操听说孔融正处于困境之中,考虑到这人是个名士,很有才华,便把他调入朝中,任命为将作大匠④。而孔融却认为自己作的是朝廷的官,不买曹操的帐。

  刘备自从吕布辕门射戟,解了纪灵之围以后,在小沛惨淡经营,又逐渐发展起来,兵力又扩充到一万多人。吕布看到刘备的兵力逐渐强大,认为对自己是一个威胁,便在这年的冬天,又出兵进攻刘备。刘备战败,兵力所剩无几,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率领关羽、张飞及余兵,到许都去投靠曹操。曹操表示对他很尊重,以客礼待之,表奏献帝,任命他为豫州牧。给他增拨了一部分士兵,并且供给他军粮,仍然让他屯兵小沛,东拒吕布。曹操对刘备的宽容态度,引起了一些僚属的异议,济阴太守程昱对曹操说:

  “刘玄德有雄才大略,甚得民心,关羽、张飞都是万人之敌,誓死为他效命。我看到刘备不会久居于他人之下,他的图谋是不可测的。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不如早日把他除掉,以绝后患。”
  曹操说:
  “如今正是收纳英雄的时候,不可杀一人以失天下之心。”
  事后曹操对司空祭酒郭嘉说:
  “程仲德劝我及时地除掉刘玄德,你以为如何?”

  郭嘉说:
  “程仲德所言,有一定的道理。但明公提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信以广招俊杰,还怕天下俊杰之士不来归附,如今刘玄德有英雄之名,因为走上了穷途末路而前来归附,如果乘机杀害了他,明公必然要有害贤之名,天下的智士便要产生疑惧之心,而回心转意,另择其主了,明公将要和谁去共同平定天下呢!为了除掉一个人的祸患,而丧失了四海的信任,何轻何重,是不可不明察的。”
  曹操笑着说:
  “你说得很对,正我和的意见相同。”
  曹操刷新朝政的措施,除了澄清吏治、选拔人才之外,还重点地考虑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以解决军粮和安定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秩序的问题。当时天下大乱,战争频繁,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老百姓经常处于饥馑状态中,军粮也极端缺乏。史书上常常有“人相食”的记载,应该是事实。曹操在《蒿里》一诗中写道: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当时的著名诗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七哀》一诗中写道: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这些诗都反映了人民生活痛苦的情况,其中最严重的一个问题便是饥饿。百姓在挨饿,士兵也在挨饿。袁绍在河北,士兵们常常吃桑椹(甚,shèn)⑤充饥。袁术在淮南,士兵们常常吃蚌螺一类的东西。曹操和吕布争夺兖州时,有个时期军中严重缺粮,当时任东平相的程昱,率兵回到自己的家乡东阿,大肆掠夺百姓的粮食,还杀了不少人,搞到了三天的粮食,其中还夹杂着“人脯”(人肉干)。这年10月,羽林监枣祗和夏侯惇的部将韩浩,首先向曹操提出了屯田的建议,曹操认为这个建议很有价值,于是以自己的堂妹夫骑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招募流民,在许下(许都附近)屯田。屯田分为民屯、军屯两种形式,在许下首先推行的是民屯。当时无主的荒地很多,曹操平定黄巾时,又从农民军手中得到许多耕牛、农具等,任峻就招募流民在许都附近耕种无主的土地和开垦荒地,生产粮食。民屯是承袭两汉的军屯制而来,对屯田客也采用军事编制。屯田的最高领导机构是中央的大司农;郡里设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县里设典农都尉;以下是基层的生产单位屯司马,每个屯司马辖屯田客50人。屯田机构独立于郡,县行政系统之外,农官和郡守,县令不相统属,屯田客也不编入地方的户籍,不归地方官官辖。政府对屯田客收租的办法,开始是“计牛输谷”,就是按照屯田客租赁官牛的头数纳租。后来改为按亩数和产量纳租,变成分成租。使用官牛的,官六民四,使用私牛的,官民对分。屯田第一年,收成很好,政府收到谷物100万斛,解决了一部分军粮问题。从此以后,曹操所统辖的各州郡便普遍设置屯田官,招募流民屯田,在各地都储备了一定数量的粮食。征伐四方,不少地方有军粮可以供应,减少了长途跋涉运粮之劳。同时也减少了流民,使人民的生活能够安定下来,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屯田的施行,是曹操的势力得以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