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本义》
第50节

作者: 天行健1927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5-15 09:06:22
  第二0回曹操移驾都许县
  孙策请兵渡长江
  话说曹操,在平定了兖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城东北)之后,又进入豫州(治谯县,今安徽亳州市),经略陈地(今河南淮阳一带)。建安元年(公元196)正月,曹操军临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袁术所任命的陈相袁嗣投降。这时已经归附袁术的汝南、颍川的黄巾军领袖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各有兵数万,二月,曹操率兵进攻这些部队,在阵前斩了黄邵和何曼,刘辟和何仪率部投降,曹操兼并了这些黄巾军的部队,兵力进一步强大起来了。当时献帝正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他听到了曹操在豫州的胜利消息,派使臣前来,任命曹操为建德将军。献帝的车驾入雒阳后,曹操正屯兵于许县(今河南许昌市西南),许县属于豫州颍川郡,是曹操在豫州经营的军事重镇。他想乘天子在雒阳陷入困境的时机,把天子奉迎到许县,便和手下的文武官员商议。但他们多数人不同意这样作,认为小皇帝正处于韩暹、杨奉和张杨等人的控制之下,这些人很难制服,而且在群雄角逐的年代里,奉迎天子也没有什么意义。只有荀彧力排众议,主张必须及时地迎天子前来。他说:

  “春秋之时,周襄王与王子带相攻,襄王出奔于郑。狐偃对晋文公说:‘求得诸侯的拥护,莫如勤王,这是天下的大义。’文公便奉迎襄王返回王城,并杀了王子带。从此诸侯影从①,奠定了霸业的基础。高祖东伐项羽,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自从天子蒙尘,将军首倡义兵,只因为关东局势混乱,没来得及到远方去迎驾,但还能够派遣将帅,冒着危险上通天子,虽然征伐在外,心里无时不在挂念着王室,这足以表明将军是一直怀抱着匡复天下之志的。如今车驾新迁,而东京残破,义士有保存社稷的情思,百姓感怀皇室的旧恩,都为天子的处境感到悲哀。如果能乘现在的时机奉迎天子,以符合百姓的愿望,那就是大顺;秉持大公无私的精神以服天下,那就是大略;扶植忠义的大臣,选用英俊之士,那就是大德。天下虽然有违命逆节之人,也不足为患,韩暹、杨奉何足挂齿!若不能当机立断,唯恐四方豪杰生心,天子被别人迎走,那时便悔之无及了。”

  曹操采纳了荀彧的意见,不再理睬那些反对意见,马上派遣扬武中郎将曹洪,携带着奉迎表章,率兵西迎天子。曹洪到了雒阳外围,各险要关口都有重兵把守,无法前进。原来董承、韩暹等人不愿意皇帝落入曹操手中,已经作了戒备。幸亏有议郎董昭帮了曹操的大忙,才使曹操得以进入雒阳。
  董昭,字公仁,济阴郡定陶县(今山东定陶西北)人。曾在袁绍手下任魏郡太守,与袁绍不和,想到长安投靠朝廷,走到河内(郡名,治怀县,今河南武陵西南),为张杨所留,拜骑都尉。当年曹操派人假道河内上通天子时,张杨并不支持曹操,董昭认为曹操是盖世英雄,将来必成大事,从中帮了曹操的忙,说服了张杨,曹操的使者才完成了通过河内上通天子的任务。现在董昭又要帮助曹操进入雒阳,奉迎天子了。他分析了朝廷的形势:韩暹、杨奉、董承、张杨等将领矛盾重重,其中杨奉兵马最强,却被其他将领所孤立,缺少同盟者。而且杨奉军中严重缺粮,军心甚为不稳。如果先替曹操把杨奉拉过来,事情就好办了。于是董昭便假借曹操的名义,给杨奉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梁县(今河南汝阳临汝镇东)。内称:

  “我对将军早已闻名,一直仰慕将军的德义,所以和将军推心置腹,以赤诚相见。将军把天子从困境中解脱出来,返回旧都,扶保天子的功劳,在当代没有人能与将军相比,是何其伟大啊!如今群凶扰乱中原,四海不得安宁。江山社稷至尊至重,全靠有人维护和辅佐,必须依靠众多的贤臣来重建王朝的秩序,这实在不是一个人能够建立的功业。将军应当作内主,我作外援。现在我有粮,将军有兵,足以互相协助。今后不论死生离合,愿与将军共命运。”

  杨奉读了这封信,心里非常高兴。他想:和曹操联合,可以改变自己在诸将中的孤立地位,特别是曹操答应供应粮食,更是求之不得的。他还特别注意到:信中说让自己作“内主”,曹操只表示要作“外援”,并没有控制皇帝的意思,这就更使他放心了。他对诸将说:
  “兖州诸军近在许县,有兵有粮,是朝廷应该依靠的。”
  于是便联合一些将领共同向献帝上表,荐举曹操为镇东将军,承袭他祖父和父亲的费亭侯的爵位。献帝准奏,同时还把董昭调任符节令。
  这时董承和韩暹二人水火不能相容,裂痕很深。董昭便乘隙而入,劝董承引曹操入雒阳,来制约韩暹。于是董承便引军撤离了雒阳外围的险要之处,秘密地致书曹操,召请他带兵来雒阳。曹操接到书信后,便马上率大军出发,与曹洪合兵后,进入了雒阳。杨奉在梁县,听说曹操进了雒阳,心里非常高兴,当然也就不想加以阻挠了。
  曹操到雒阳后,首先拜访了董昭。他知道有许多事都是董昭促成的,向他深表谢意,并且互相沟通了情况。然后就参谒了献帝,上了一道奏章,弹劾了韩暹和张杨的恃功骄纵之罪。韩暹怕获罪被杀,单骑逃往梁县,去投靠杨奉。献帝看过了曹操的奏章,考虑了两天,下诏说:
  “韩暹和张杨有护卫车驾之功,可以一切不问。今后应该谦虚谨慎,以不负朕之所望。”
  看来这个16岁的小皇帝,处理这件事情,还是很有分寸的。二人有功,不能抹杀。特别是张杨,在勤王护驾,贡献粮食和物资,修缮雒阳宫殿等方面,功勋是卓著的,献帝对此心中有数,当然不肯处治他了。曹操原来与张杨的关系并不算坏,他最初上通天子,就是以张杨为中介的,但张杨与吕布关系密切,受到了曹操的忌恨。这次曹操弹劾张杨,与其说是与张杨有些私怨,更主要的是要打打张杨、韩暹等人的威风,为自己控制皇帝扫清障碍。

  不久,献帝以曹操为司隶校尉,隶尚书事。曹操就以在朝廷中刚刚得到的大权,大刀阔斧地整顿了一番朝政。杀了有罪的官员尚书冯硕,羽林郎侯祈和侍中台崇3人,表荐有功的卫将军董承、辅国将军伏完,侍中种辑,刘艾,尚书仆射钟繇等共13人,都封为列侯。
  曹操在雒阳,和董昭最知己,二人经常在一起议论朝政大事。董昭满腹韬略,分析问题深刻透彻,曹操常常为其折服。有一次,曹操问董昭说:
  “现在我来到这里,应当采取什么计策?”
  董昭说:
  “明公兴举义兵来诛灭暴乱,入京朝拜天子,辅翼王室,这和春秋五霸的功勋相同啊!但这里的将领,各怀异心,未必会服从明公。所以留在这里辅弼天子,情势多有不利。惟有把车驾迁移到许县,才是上策。然而朝廷在颠簸流离之后刚刚回到旧京,上下远近都希望有一个安定的局面,现在再来迁移天子的车驾,恐怕要违背众人的心愿。”
  曹操又问道:

  “那么,按照足下的意思,以为不应该再迁都了吗?”
  董昭回答说:
  “不!只有做出不寻常之事,才能建立不寻常之功。希望将军能从大处着眼。”
  曹操说:
  “足下之言,正合我意。但杨奉近在梁县,听说他的兵力很强,不会成为我的阻力吗?”
  董昭说:
  “杨奉缺乏党援,我假借将军的名义给他写信之后,他是愿意与将军结援的。以前将军拜镇东将军,袭封费亭侯,不都是杨奉的主意吗!但他只是希望将军作他的外援,如果把天子迁往许县,他是不会同意的,因为他想把皇帝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而不许别人染指。”
  曹操说:
  “那就难办了。足下有何妙计教我?”
  董昭说:
  “应该及时派出使者,送上优厚的礼物来答谢他,先把他稳住。使者可以对他说:‘京都没有粮食,想使车驾暂时巡幸鲁阳,鲁阳靠近许县,转运粮食容易一些,可以没有缺粮之忧。’杨奉为人勇而无谋,必然不会怀疑。在使者往来的时间里,车驾就可以到达许县了。杨奉怎么会成为阻力呢!”

  曹操连连称善,便依计而行。9月,曹操派遣使者带着厚礼到梁县去见杨奉,杨奉见曹操对自己如此厚待,心里非常高兴。听使者说:为了解决吃粮,暂时迁车驾到鲁阳(今河南鲁山)去,他表示很赞同,也没加什么戒备。在使者往来的时间里,曹操搞了一个瞒天过海,率军护送车驾离开雒阳,出轘辕关而东,一直到了许县。献帝就以许县为首都,在这里建立了宗庙,社稷,以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从此献帝算是结束了流浪生活,处于曹操的控制之下了。

  杨奉在梁县开始听到车驾离开雒阳的消息时,还以为是曹操护送车驾到鲁阳。后来又听说向许县进发,才知道是上了曹操的当,非常气愤,想集合军队去追击,但已经来不及了。从此以后,杨奉就非常怨恨曹操,积极准备粮草,要进攻许县。曹操知道了消息,便先发制人,在10月亲自率军到梁县去进攻杨奉,杨奉战败,就率兵投奔袁术去了。
  袁绍听说曹操迎天子迁都于许县,自己非常后悔,悔不该当初没有听从沮授之言,终于把这个皇帝被曹操抢去了。但他仍然不甘心,就致书于曹操,希望能把天子迁到鄄城(今山东鄄城北),说是鄄城离他近一些,他向朝廷输送粮草和物资更方便一些。曹操非常明白:这是袁绍想和自己共同控制皇帝,他一定还打算乘机就近把皇帝抢走,便以“车驾不宜屡迁”为由,婉言谢绝了。袁绍因此非常忌恨曹操,曹操也认为袁绍是自己控制朝廷的严重阻力,二人的联盟关系出现了很大的裂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