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未央之大风起兮——大汉建国崛起史》
第5节

作者: v胡服
收藏本书TXT下载

  秦惠文王即位后,为平息激进变革派和世族保守势力的矛盾车裂了商鞅(当然也有报私仇的可能,这里不再赘述),这是秦法自我救赎的第一个时机。当时惠文王如果将法令进行改良,删繁就简、减轻禁锢、留出余地,在激进改革派与世族保守势力中取一个平衡,团结国内各种势力于新秦法之下,那么秦国可能会更为健康的强盛起来,灭国的隐患可能会就此解除。然而翻遍史册,笔者没有找到秦惠文王改良法令的记载。

  后续继位的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秦始皇五位君王,八十余年的时间,秦国始终处于南征北讨的紧急状态,行之有效的法令被发扬光大,并日趋严苛。在这期间,秦国在军事上取得空前胜利,先后扫灭六国、北击匈奴、南抚百越。胜利的事实让历任秦王相信,秦法是完美无缺的。
  就这样,一部过分严苛的法律在节节胜利的庆功乐曲中被过分高估,在这部法律统治下的秦国野蛮且畸形的变强、变异。秦法在秦国从产生到完备再到严苛,经历的是一个快速但循序渐进的过程,舆论宣传、政策制定、应对反弹等等环节无不紧凑而又按部就班的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变法虽然触及了保守势力的利益,但反弹尚可压制;百姓虽然不适,但在诸侯混战的大背景下这些都不算什么。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场过激的彻底的变革成功推行并开花结果,激进变革派与保守派的矛盾由于商鞅被车裂而缓解,但商鞅制定的严苛法令被后继者全盘接受,秦国军民也在日积月累的法令培训中接受并适应了秦法。

  然而当一把锋利的法令之剑猝然悬挂在东方六国上空时,惊愕、愤怒、绝望、鄙夷,再加上灭国之恨充斥了六国士族的心;五百年饱受战乱之苦盼望统一后安定生活的黎民百姓又被随之而来的繁重徭役及残酷法令涂炭殆尽。从诸侯争霸到天下一统,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政策当然需要及时调整。战时紧急政策在过去高效率的带动了秦灭六国的战争,然而一朝天下太平这一战争机器便成为建设稳定国家的障碍。六国士族充满仇恨的内心需要安抚、饱受战乱之苦的黎民百姓渴望安定、各家学派的学者争相奔向咸阳准备为新生帝国建言献策。

  遗憾的是秦始皇通过粗暴推行严刑峻法、大兴土木工程增加徭役、骤然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焚书坑儒独尊法术等手段击碎了所有人的梦想。
  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李斯,都因为空前的胜利而迅速膨胀,以至于在万世一统的新生帝国刚刚建立时便迅速的丧失了天下人心。
  秦二世继位本是秦王朝及秦法自我救赎的又一次良机。新君继位,天下纷扰,百姓倒悬,士人怨望。此时秦二世应该改弦更张任用贤人、废除苛政、减免徭役赋税、与民休息;政体上推行分封与郡县并行制缓解矛盾;官方文化上博采众长,延揽各家学派代表以笼络知识分子。真如以上所说的话,那么我们的历史必定改写。
  日期:2019-04-26 14:39:20
  悲哀的是大秦帝国的江山被一个自大的智障儿继承。秦二世不但没有改弦更张,反而变本加厉的推行严刑峻法,无限制摊派徭役,随意加重税收。继位两年天下大失所望,终于导致大泽乡陈胜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西向而攻秦。

  秦兴于法令,又败于法令,这是综上所述得出的结论。然而掩卷沉思,回望咸阳,一部冰冷的法令真的能决定国运吗?遥想秦孝公励精图治变法自强,其初衷当然是使秦国强盛进而一统天下,后续国君大多兢兢业业以自强为第一要务,秦始皇更是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如此生机勃勃的一个王朝难道就毁于一部法令?这应该不是答案的全部。
  笔者注意到,秦国从崛起到强盛的过程中,其统治集团一贯的追求是富国、强兵、明法、集权,而对礼仪、民生、道德、教化等重视不足。在将近一个世纪的崛起过程中,历任秦王都相当务实: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政策措施被悉数采用,废分封行郡县、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连坐法等等;但是道德教化、民生福祉、人伦礼仪等润物无声的长治久安之策被束之高阁。秦国不乏人才,这些长治久安之策应该会有人提及,然而励精图治的历代秦王求强心切、求胜心切、求平天下心切,当然不会浪费时间去搞这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东西。

  正是这些无关紧要的政策措施的长期缺位,造成了强秦的营养不良。一方面秦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动员能力快速增强;另一方面秦国的国民成为战争机器、劳动机器,官吏成为杀人机器、执法机器。这种情况下无论士庶,性情都被强力压抑,每个人都变成毫无感情唯利是图的僵尸,社会矛盾被压制在战争机器的车轮之下。这样的国家锋利无比却又脆弱不堪,在诸侯争霸的战场上秦国一骑绝尘所向披靡,然而即使军事上取得绝对优势还是免不了“诸侯卑秦”,政治地位以及文化影响力之低可见一斑。战国七雄相互功伐几百年,唯独秦被称为虎狼之国,平定天下才十数年便“天下苦秦久矣”,戍卒登高一呼,天下西向灭秦。

  这样看来,秦朝速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软实力太弱。秦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全胜,然而在文化认同上、在话语权上、在道德上全部惨败。军事强人成为孤家寡人,他离灭亡也就差戍卒的登高一呼。
  真希望气吞八荒的大秦帝国能够国祚绵长,但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想来令人唏嘘。现在想来,始皇帝及二世需要做的只不过是轻徭薄赋、偃武修文、与民休息,但被胜利蒙蔽了心智的帝国统治者没有这么做。上百年的崛起之路上但凡有一位大兴文教的君主,秦国便不会摔的那么惨,但遗憾的是一位真正的守文之君都没有。不懂时变,当然要被时代抛弃,真正的天下之主已骑马踏进咸阳城,接过了子婴递上的传国玉玺。

  日期:2019-04-26 21:28:03
  第二章:乘风而起

  汉高祖刘邦,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人。按照惯例,刘邦的出生也充满了神话色彩,据说刘邦的母亲当时在一个湖岸边睡觉,梦见与神仙交合,一旁的刘太公看见一条龙骑在妻子身上,随后便怀孕并生了刘邦,太公顶着泛着金光的绿帽子非但不生气,还引以为傲。
  刘邦相貌不凡,《史记》原话是:“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更为神奇的是,刘邦左大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这可不是平常人能有的。在做人方面,刘邦豁达大度,一般情况下不斤斤计较,且乐于助人,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不爱干农活,整天逛来逛去混吃混喝,还好色。
  长大成人后,刘邦通过不知道什么途径谋了个泗水亭长的职位,开始了他的仕途。亭长官不大,只相当于现在的乡镇派出所所长,但有了这个平台刘邦结识了县里的很多官员,其中就包括萧何、曹参、夏侯婴等。刘邦官小但架子不小,与县里的达官显贵们称兄道弟毫无障碍,再加上手底下有发小卢绾、屠夫樊哙、吹鼓手周勃等猛人,刘邦在县城可以算得上是社会一大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