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激荡风云》
第4节

作者: 1980安静蓝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郡守认为窦建德和起义军有勾结,于是把窦建德的家属全都抓来杀了,但没有抓到窦建德,窦建德从此开始逃亡,正式加入了起义军。
  当时当地有多支起义军,互相之间也有攻杀,孙安祖被另一支起义军的首领杀死,孙安祖的部队起初都是窦建德招来的,所以他们都去投奔了窦建德,窦建德逐渐有了一万多人的队伍。
  日期:2019-05-25 11:39:19
  当时在河北一带,实力较强的起义军主要有2支,一支由窦建德率领,还有一支由高士达率领,面对官军的围剿,二人决定合作,高士达自称东海公,因为窦建德更有谋略,让窦建德负责指挥作战。
  窦建德当上起义军首领之后,依然像以前一样,为人朴素,和士兵同甘共苦,因此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效力,窦建德刚刚当上首领,也想打个胜仗来立威,很快,机会来了。
  涿郡通守郭绚(涿郡在今天的河北涿州市一带),带领一万多兵,来攻打高士达。
  窦建德之所以能成为隋末风云人物之一,除了靠他个人的优秀品质之外,他在谋略上也有过人之处。
  估计窦建德听过周瑜打黄盖的故事,面对郭绚的部队,窦建德准备像黄盖一样,来一次苦肉计。
  有一天,高士达当众宣布,窦建德叛逃了,为了以示惩戒,高士达派人拉出一个妇人,说是窦建德的妻子,当众杀了。(其实杀的是抓到的俘虏)
  这时窦建德也的确不在高士达部队里,他写了一封信给郭绚,说高士达和自己翻脸了,杀害了自己的妻子,为了报仇,自己愿意做向导,帮助隋军消灭高士达的部队。

  郭绚听说高士达的确杀了窦建德的妻子,于是信了窦建德的话,和窦建德的部队见面结盟,准备一起攻打高士达。
  此次攻打起义军,郭绚本来还是比较小心的,现在突然天上掉馅饼,有了熟悉他们内部的窦建德做向导,又多了窦建德的部队做盟友,看来此次消灭高士达的任务能轻松完成,郭绚很开心,部队的戒备松懈了。
  窦建德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之前的所有表演,都是窦建德的苦肉计,现在他的部队就驻扎在郭绚部队附近,郭绚对这个盟友又没有戒备,窦建德于是抓住机会,率军突然袭击郭绚部队。 毫无防备的郭绚部队一下子被杀的大败,被杀数千人,郭绚本人也被杀死。
  经此一站,窦建德威名大震,实力进一步壮大。
  日期:2019-05-25 17:42:39
  涿郡通守郭绚被杀之后,河北的起义军势力越来越大,为了收拾局面,隋炀帝派出太仆卿杨义臣,带兵前来讨伐河北起义军。

  太仆卿是一种负责管理皇室车马和国家畜牧业的官,听起来好像不是很厉害,但其实这个杨义臣可不是一般人。
  早在隋文帝年间,杨义臣就率军和突厥作战,并多次击败突厥,隋炀帝正是知道他会打仗,所以这次才派他出场。
  之前我们说到,窦建德让孙安祖在高鸡泊聚众起义,没想到不久之后,孙安祖被另一支起义军杀死,杀死孙安祖的那支起义军的首领,叫张金称。
  张金称消灭孙安祖之后,得意了一阵子,不过他的好日子很快也要到头了,杨义臣率领隋军来到河北之后,第一个打击目标就是他。
  张金称那两下子,斗斗孙安祖还可以,在久经沙场的杨义臣眼里,就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很快,张金称部队被杨义臣消灭。
  干掉张金称之后,杨义臣盯上了高士达和窦建德。
  窦建德知道杨义臣是隋朝名将,他对高士达说:“杨义臣是隋朝将领里比较会打仗的,而且他刚刚消灭张金称,士气正盛,难以抵挡,我们不如先避一避他,等时间一长,他的士兵疲惫之际,我们再突袭他。”
  在对手明显比你强的时候,和他硬拼是不理性的,不如暂时避让,等待机会,避让并不代表懦弱,收缩拳头,是为了更有力的打出去。
  不过高士达似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他看来,你窦建德能带兵打胜仗,我高士达也能,既然你怕杨义臣,那你就守家,看我去打败他。
  于是高士达安排窦建德在家防守,自己率军前去会会杨义臣。
  两军第一次交手的结果:高士达部队小胜。

  高士达大喜,看来杨义臣不过如此,来人啊,摆庆功宴!
  庆功宴上,高士达吃的很开心,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这庆功宴是不是摆的早了点?
  不管高士达是怎么想的,杨义臣并没有给他太多时间。
  小败之后,杨义臣迅速整顿兵马,再次来袭!
  这次高士达没有顶住,部队被击败,自己也在乱军中被杀死。听说首领被杀,起义士兵们争先恐后的逃命去了,独木难支的窦建德也不得不暂时逃走。
  如果当时杨义臣继续留在河北,追击起义军,窦建德后来的发展可能不会那么快,不过这时发生了一件事,让杨义臣救火员的角色终止了。
  日期:2019-05-27 21:21:04
  杨义臣相继消灭张金称和高士达后,收降了数十万人,杨义臣准备继续追击其他义军,就写了份战报送到了隋炀帝那里。
  没想到事情出了岔子。
  隋炀帝不喜欢听到有起义军出现的消息,所以他的近臣也就报喜不报忧,搞得隋炀帝以为起义军已经没有多少了,结果杨义臣突然报上来收降了这么多人,还要求继续追击,让隋炀帝大吃一惊。
  善于揣测隋炀帝心思的近臣虞世基就说:“起义军已经被打散了,不足为虑,倒是杨义臣长期拥兵在外,需要注意啊。”
  隋炀帝深以为然,下令杨义臣回朝,所辖部队遣散。

  准备大展拳脚的杨义臣没想到等来的是这个命令,大失所望,不得不回到朝中,不久之后因病去世,杨义臣和窦建德这两大高手,就这样错过了直接对决的机会。
  我们再来看看窦建德这时在干嘛。
  高士达被杀之后,窦建德没有一跑了之,而是收集余部,为高士达发丧。
  临危不乱,冷静应对。窦建德能成为一方诸侯,是有他的道理的。
  由于窦建德的过人表现,在高士达被杀之后,窦建德成为部队新的主心骨,大家纷纷聚集在窦建德的旗下。
  和其他义军抓到官员就杀不同,窦建德对有才干的官员很尊重,把他们当做座上客,为自己出谋划策,所以当地官吏也愿意向他投降,经过不断发展,窦建德逐渐有了一支十万多人的部队。
  现在河南有瓦岗军,河北有窦建德,北方有突厥虎视眈眈,焦头烂额的隋炀帝必须要找个得力干将,但杨义臣已死,找谁呢?

  这个人必须会打仗,而且关系够密切,这样才能放心把军队交给他。
  隋炀帝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人——李渊。
  之所以想到李渊,一是因为他会打仗,二是因为关系密切,隋炀帝和李渊是表兄弟关系。
  隋炀帝杨广喜欢干大事,登基之后多次发动战争,李渊军事能力很强,因此受到重用,李渊也不负众望,屡立战功。 战功越来越多,李渊的威望也随之越来越高,这引起了隋炀帝的猜忌。所以在一次隋炀帝的会议上,李渊因病参加不了,派人来汇报时,隋炀帝直接甩了一句:“李渊的病,能病死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