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长歌》
第18节

作者: 我非扶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成交。
  尊王是成为霸主的基本条件,另一重要条件当然就是用实力去帮助或代替天子解决所有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抵御戎狄的入侵(攘夷)。
  这样,尊王和攘夷就成了当霸主的标配,但一些有实力又想称霸却又没机会的诸侯会不会按照标准来就另说了。

  真正建立霸主标准的是齐国,而开启争霸大幕的却是另一个建立不久也不大的国家───郑国。
  郑国可是王室的忠实部属和支持者,不过那是曾经。
  日期:2019-03-22 00:51:12
  郑国的第一位国君是周宣王的弟弟───郑桓公(关系够铁),这位仁兄也确实没得说,王室大恩,以命相报,最后和周幽王一起被杀。当其子郑武公护送平王东迁后,双方的实力开始发生调换,加上护送有功,郑武公他……变了。
  毕竟是共过患难,虽然武公不那么守规矩,但有什么事,还是会请示天子,或以天子的名义去办,比如讨伐或吞并一些小的诸侯国。虽然请示天子只是走形式,但毕竟还是走了,因为到最后他慢慢的连形式都懒得走了,做什么事也不再请示上面,想干嘛就干嘛!比如扩张。

  作为天子,对诸侯这种不守规矩的行为,如果没有能力征讨,至少也得声讨,如果连声讨都没有,那就是默认。春秋和战国时期,诸侯国很多僭越礼制的行为,都是在这些不断的默认中形成的,默认也是不得已。
  不管你是不是不得已,只要你默认了,我们就慢慢的解放了。
  如果说郑武公只是不走形式了,那么他的儿子郑庄公就是挑战形式了。话说这郑庄公就是大名鼎鼎的继桓公和武公之后的“郑氏三公”的最后一位了。作为一个新生的诸侯国,只经过了三代君王的努力就将国家打造成了所谓的小霸主,可见这三个人都是人物(特别是庄公),但他们对王室的不尊也是事实(尤其是庄公),这个问题很严重。 
  在经过与王室的不断摩擦之后,郑庄公决定用行动证明:我们郑氏已今非昔比啦!
  不知道是缺少粮食还是故意挑战天子的权威(我相信是后者),庄公竟然派人到王室的京畿之地去抢收庄稼,真是不把村长当干部,此时的天子是周平王的孙子姬林,是为周桓王。这位兄弟也是位有血性的人,但他还是决定,再忍忍。
  忍归忍,至少得有个态度吧!等到郑庄公来京朝见天子的时候,自然就没有得到相应的礼遇。
  既然如此,那我就不来了。
  诸侯不按时朝拜天子或直接不来的,比起抢粮食那些事儿可是严重得多,再加上郑国平时不良的表现,桓王忍无可忍,那就不忍了。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纠集了几个不大的诸侯国去讨伐郑国。结果大败,败得很狼狈。
  桓王在交战的过程中还被庄公手下一位叫祝耽的将领射中了肩膀,这还得了……
  祝耽欲继续追击,庄公阻止说:“侵犯长者尚且都要被责难,更何况是欺辱天子呢!”(犯长者且难之,况敢陵天子乎)。
  抓到了天子又能怎么样呢?难道将其杀掉还是取而代之?这都是自找麻烦,就这样吧!让王室知道我不是好惹的就行了───这可能才是看似自责的庄公真正的内心独白。
  优秀的政治家考虑的是长远的利益:你毕竟还是天子,兵戎相见也是迫不得已,以后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你的天子吧!至于我们郑氏的事,既然您没那个能力就别再操心啦!
  庄公不断停止了追击,晚上还派人到桓王营中慰问。都说庄公此举高明,其实高明并谈不上,都是些政治套路,这也说明庄公是个有野心的明白人───政治目的已经达到了。

  但对王室来讲,形式很不乐观,不但吃了诸侯国的败仗,天子竟然都受伤了。毫无疑问,这是对礼制的严重破坏。
  可郑国并没有对王室穷追猛打,也证明了礼制的力量尚在,同时也说明了礼乐一时也崩坏不了,但需要力量来维护,很显然郑国不属于这种力量。
  这次战争的意义非常重大,不但是东周政治格局的转折点,同时也是霸主政治格局的起点。
  也再一次证明了,周王室以后所有的努力,只能在名义上保留天下共主的名号,曾经的辉煌以后就别想啦!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过去啦!诸侯当家的时代开始啦!
  王室的处境已是雪上加霜,而郑国却是风光无限,在经过不断的扩张之后,郑国正式成为了春秋初期的三小霸中的第一霸。
  之所以称为小霸,主要是后面还有大霸,也是因为实力和影响力比起那些大的诸侯国还有差距,但却正式开启了争霸大幕。

  日期:2019-03-23 23:30:14
  比郑庄公更开心的是那些有实力的诸侯国,郑国带头破坏了礼乐秩序的同时,也点燃了那些诸侯们蠢蠢欲动的欲望。齐、晋、秦、楚等大国也迫不及待的开始了吞并和壮大之路。
  除郑国外其他的两位小霸是齐僖公和楚武王,齐僖公就不说了,说说楚武王吧!是的,你没看错,楚国竟然称王了。
  楚国在国君熊通的治理下强盛之后,熊先生认为自己的实力与爵位(子爵)很不匹配,于是托人向周天子传话:那个爵位……要不要调整调整!
  啥?调整?不用调,这样挺好的。天子当然知道楚国的意思,可你一个小小的村干部,不要以为你那个村地广人多就不得了,你说调整就调整,那不乱套了,不同意。
  看在你是天子的份上才给你个台阶,你竟然不识趣,那我就不客气了。
  你不同意我就自己调,我是蛮夷我怕谁,什么公爵侯爵的我还看不上呢!直接称王且不更干脆。
  从此,楚国正式成王(在这里提示一下,楚国曾经在西周时期称过王,后来又去掉了王号,不过这次可是坚持到了最后)。

  天子虽然坚持了原则,但人家还是称王了,你也拿人家没办法。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天子以后对诸侯的很多让步都是大势所趋。
  当一种局面还不至于崩溃,但已经失控的时候,自然就会有力量出来维持,真正的霸主诞生了。
  日期:2019-03-25 00:07:05
  公元前685年,齐国公子姜小白在经过了死里逃生的劫难后回到了齐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成为了国君,这就是齐桓公。也是在鲍叔牙的建议下,齐桓公任用曾经要置自己于死地的管仲为相,还创造了一段君臣互信的佳话。
  齐国在管仲的改革之后逐渐强大,在这里强调一下,管仲的改革是对传统制度的试探性改良,这次的改良和后来战国时期的不断变法证明,再优越的制度也是有期限的,过期之后,谁变化谁就变强。
  齐国在强大之后,成为霸主的目标是必然的,但成为霸主的机会却是偶然的。

  实力已经具备了。就得展现出来,而展现实力的最佳方式就是战争,胜利的战争。如何才能有战争───扩张。
  其实在管仲的改革初现成效时,齐国经过扩张已经成为了像小三霸一类的霸主,这可不是齐国的目标,以今天的实力和影响力,齐桓公想成为也能成为一个获得广大诸侯认同和天子认可的合法霸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