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没开始就注定了结果的战争,凌晨开打,天亮结束。与其说这是一场伟大的以少胜多的战争,不如说是一场不算融洽的受降仪式,史称“牧野之战”,我称“牧野受降”。
当纣王狼狈的逃回朝歌的时候,天已近黄昏。他很清楚,国家将亡,命是保不住了。他也清楚作为亡国之君的结果:要么被俘,要么被杀。而纣王选择了第三种,也是最适合他的一种───自尽,至少还有点悲壮的成分(历史中自尽的人总会得到些许同情)。
他缓慢的走向了曾经醉生梦死的鹿台,又看了最后一眼美丽的夕阳,还有那些无数的珍宝。生不带来,死也要带走,除了夕阳带不走,其它的能带走的都带走,随即引火自焚。
纣王败了,败了战争,因而失去了国家,之所以失去国家,因为失去了民心,也就失去了他所谓的天命。
何为天命?纣王最后有没有搞清楚就不得而知了,但我知道,他的对手搞清楚了。
周从古公亶父开始,就广行仁政,以民为本,经过几代传承,从最初只是为了生存,到最终实现克商大业,也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天命是仁德,是民心。
姬发接受天命取代了商朝,也将接受天命去传承华夏文明,去创造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
日期:2019-02-27 09:28:30
【周公辅政】
公元前1046年,也就是推翻商王朝的这一年,姬发即王位,是为武王,追谥其父姬昌为文王,国号还称为周,至此,周王朝正式诞生了。
周王朝是不是这一年成立的,是略有争议的,在这里就不争了:就是这一年。
打天下不易,治天下更难,很多史料都记载武王代商之后,常常忧心忡忡,夜不能寐,可能武王在忧心如何使周长治久安,也可能是他已经知道了自己不佳的身体状况,而忧心不能看到王朝繁荣稳定的那一天。
武王马不停蹄的开始了他的治国之道,第一步当然是刀枪入库,息兵养民,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建设状态,不过这跟下一步有很大关系。
第二步就是功臣的安排问题,这是任何一位开国之君都最头疼的问题,也是最考验政治智慧的问题,在当时更涉及到了治国模式的选择。
很多人说,国家的模式就和今天企业的模式是差不多的道理,大概的分为独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可在当时其实很简单,摆在武王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股份制,因为之前都是这样,真正的独资公司是从几百年后的秦始皇开始的。
而且当初各诸侯都是自带钱粮来和你一起造反的,为的就是可以多分一杯羹,如今抢了块大蛋糕,自然人人都有份。
分钱分地是必须的,问题是该如何分,也就是该如何的完善这个股份制公司(这个后面会细说),然后为了方便管理广阔的商朝故地,武王准备在东部新建一个都城,然后……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短短的两年时间,所有的计划都还没来得及实践,武王也没来得及展示他治国的才能,就匆匆的走了。
武王似乎就是老天派来完成消灭商朝的使命的,至于治理国家,老天选择了另外一个人,所幸的是,这人不但继承和完善了武王的遗志,还将之发扬光大。
此人就是武王的弟弟姬旦,也就是后来如雷贯耳的周公。
周公,姓姬名旦,因为他最早的封地在周,爵位为公,故称周公,也可称周公旦,我们还是叫周公吧!
武王走了之后,太子姬诵继位,这就是周成王,但因为成王年龄太小,所以得有高人辅佐。
放眼望去,虽然也有姜尚这样的人才,但就综合能力而言,周公更合适,关键还是自家兄弟。虽然在权力面前,自家兄弟多不靠谱,但周公很靠谱。
周公在武王的众兄弟中,德行和才能最为出众,而且在武王伐纣前直至武王去世,周公一直是他的得力助手,能力和忠心是作为辅臣的两个重要因素,周公已经准备好了。
可辅政是个辛苦而危险的差事,弄不好连命都会辅进去,可周公仍然义不容辞,一切只为了王朝,为了社稷。
周公也没让兄弟失望,他不但创造了辅政的千古美谈,还成为了历史中辅政的标杆,如后世的霍光和张居正等人。但不同的是周公不但匡扶了王朝,还为华夏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更加不同的是,他不但得以善终,其子孙福荫也得以延续,在历史中辅政的权臣能善始善终的极少,周公算一个。
还是先来看看周公眼下所面临的问题吧!
几乎所有的王朝在立国之初都会因为权力过渡或功臣的安置问题而引发动荡,如今虽是周公辅政也无法避免,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次的动荡跟周公辅政有一定的关系。
当初武王灭商之后,为了稳定商朝遗民,就封了纣王之子武庚留居商朝曾经的殷都,另外又封了自己的三个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在武庚封地的周围,顺便干点监视之类的工作,历史上称为“三监”。
在得知周公摄政后,可能本来就对分蛋糕不满意的三兄弟就更纳闷了:都是兄弟,你凭什么在朝中大权在握,我们几兄弟却在外面干这监视的差事,早就受够了,反了。这就是历史中的“三监之乱”,因为三监还联合了武庚一起反,所以也称“武庚之乱”。
造反得有个名义:周公欲行不轨。估计后世以清君侧的名义造反就是从这学的。
当然这可能只是他们叛乱的原因之一,总之这三位兄台挺搞笑,本来是帮助兄弟来监视别人的,最后却联合所监视的人一起反了自己的兄弟,顺便拉了十几个大小方国一起反。
再次证明,在利益和欲望面前,很多时候“兄弟”只是个普通的称呼(在之后的历史中会无数次得到印证),不过有说法是三监蛊惑武庚,也有说是武庚蛊惑三监。总之坑瀣一气。
面对共同的利益,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朋友。
摄政真是个苦差,位置还没坐稳,就有人闹事了,除此之外,同仁也都没给好脸色,领导还怀疑。即便如此,周公还是迎难而上。在尽一切努力得到了成王的信任和朝中重臣的支持后,周公踏上了东征的道路。
经过数年的艰苦战争,叛乱被平定了,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顺便也灭掉了参与叛乱的方国,周王朝的面积和势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对周公来说,这并不算大问题。该如何的处理功臣问题和管理广阔的国土才是重中之重。周公已心中有数。
日期:2019-03-01 09:21:32
【礼仪之邦】
旧有的思维和制度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要想合理的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就必须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周公的治国之路开始了,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去建立一个自己梦想中的王朝了。
所谓全新的制度,其实就是将武王的制度进行完善和细化,然后再加一些创新。
首先要建立一个王室直接管理的地区,按照武王当初的计划,为了方便管理商朝故地,在东部的洛水和伊水交汇处再建立一个都城,是为洛邑(今洛阳),也就是东都成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