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如果这样读,可以更有趣!》
第58节

作者: 龙驹书房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有很多,但总归来讲,大抵是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不堪重负,不得已才铤而走险,走上了起义造反的道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有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东汉末期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等。都是不堪重负,被逼造反。再看一下梁山的情况,当然,现在讲梁山起义主要讲的还是晁盖、宋江领导的梁山,白衣秀士王伦领导的梁山根本就没有什么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先说晁盖为什么上山?他可绝不是被统治阶级逼迫的,他是本地首富,又做着保正(乡局级)。被吴用给忽悠了,财迷了心窍,才去劫了生辰纲。还给自己找了一个很风光的说法,说这生辰纲是梁中书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不义之财,取来何妨?说十万贯金珠宝贝是梁中书搜刮的民脂民膏,不过是他晁天王在意淫,没有真凭实据,完全凭空想象。书中对梁中书有过交代,还算是一个不错的官。十万贯金珠宝贝或许是人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也说不定。退一万步讲,就算是搜刮来的民脂民膏,你晁天王劫了下来,不也是自己留着享用了吗?也没见你退还给百姓,或者拿出来做慈善啊!这样的活动,就是技术含量很低的打劫,跟农民起义一点也不挨边儿。

  再看宋江是怎么上山的。他原本是郓城县政府的公务员,黑白两道通吃,不思为国效力,去给国家罪犯通风报信。后来因为阎婆惜抓住了他勾结梁山的把柄,一气之下杀了阎婆惜,摊了人命官司。仗着在位时敲了不少竹杠,得了不少银子钱,花钱上下打点,免了死罪,被刺配到江州。到了江州又不好好反省思过,专门结交党羽,还耍酒疯写反诗。这一次有钱也不好使了,被判了死刑。幸好梁山来救,才得活命。到了这一步,只得上山了。可见,他上山的目的是为了保命,后来是为了接受朝廷招安,得为国家臣子,跟农民起义也是不挨边儿的。

  再次,农民起义的反抗对象是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地主。看一下梁山组织的几次大规模的活动:晁盖组织的活动规模比较小,无外是下山打劫过往商旅。宋江时规模较大,也是针对封建统治阶级和地主的,三打祝家庄、打青州、打北京城、夜打曾头市、打东平府和东昌府。宋江发动这些活动的目的除了山寨缺粮,要搞些粮食上山之外,再就是要赚某个好汉上山。活动的结果跟晁盖劫生辰纲是一样的,并没有把搞来的粮食分发给百姓,为民谋些福利。最终目的是为了壮大山寨势力,好争取朝廷前来招安。争取朝廷招安的目的也不过是能够得为国家臣子,久后青史留名。跟农民起义就更不沾边儿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主流论调确定的梁山为农民起义性质是不科学的!
  日期:2019-03-19 09:54:46
  103.《百答卷》(3)施耐庵与潘姓到底有何恩怨情仇?
  《水浒传》中,施耐庵一共描写了三个荡*,按照出场顺序排列依次是:阎婆惜、潘金莲、潘巧云。按照**指数排列的话,顺序应该是: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潘金莲先是勾引武松不成,然后和西门庆搞在一起;潘巧云口味比较独特,喜欢和尚;阎婆惜喜欢小白脸。
  三位女性最后的下场都很惨:最惨的当属潘金莲,书中写道:“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简直血腥到了极点,很有些少儿不宜了。内脏都被掏了出来,《水浒传》啥时改拍恐怖片了啊!

  潘巧云的下场和潘金莲很相同,书中写道:“杨雄却指着骂道:‘你这贼贱人,我一时间误听不明,险些被你瞒过了。一者坏了我兄弟情分,二乃久后必然被你害了性命。不如我今日先下手为强。我想你这婆娘心肝五脏怎地生着,我且看一看。’一刀从心窝里直割到小肚子下,取出心肝五脏,挂在松树上。”也是内脏被掏了出来,不知道梁山上的好汉为什么都喜欢这么做,口味儿忒重!
  阎婆惜的下场稍好一点,只是挨了两刀,并没有被掏出内脏。
  施耐庵为何如此憎恨潘姓?让两个超级荡*都姓潘?而且结局都惨不忍睹?小说中,是武松掏了潘金莲的内脏,杨雄掏了潘巧云的内脏。实际上,这两个恐怖分子背后都是一个主使,那就是施耐庵。
  读小说的时候,感觉施耐庵在写到武松杀潘金莲、杨雄杀潘巧云时,内心一定是痛快极了,仿佛十年深仇,一日得报。施耐庵为何如此憎恨潘姓?
  第一种可能,施耐庵在现实生活中曾与潘姓女子有过节,或许是他曾经给姓潘的女同学写过情书,可是潘同学看不上他,不仅没同意,还把情书贴在了黑板上,所以施耐庵耿耿于怀,记恨在心,就把这份怨恨写进了书里。
  第二种可能,和宋太宗时的国丈潘仁美有关,因为老奸臣潘仁美害死了杨家将一门忠烈,所以民间流传的都是尊杨抑潘,后来竟成了主流论调。施耐庵写小说时,自然也受了这种主流论调的影响。想来施耐庵本人也是嫉恶如仇的,崇尚忠烈,痛恨奸佞,在写小说的时候,就把这种情绪带了进来。
  第三种可能,和施耐庵本人的亲身经历有关。公元1353年,张士诚起义爆发,施耐庵曾在张士诚帐下当过差。当时,《水浒传》正在创作当中,梁山上许多好汉形象都能在起义军将领中找到原型,如童威、童猛、王英等。起义后期,张士诚的女婿潘元绍和他的哥哥潘元明苟且偷生,向大明王朝投降。施耐庵对二潘的不忠行为痛心疾首,在写小说的时候,就把这二人写了进来,不仅把性别给改了,还死得狼狈不堪。

  笔者比较认同第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花边新闻、娱乐八卦,不足为证;第二种说法也欠妥,说写潘金莲和潘巧云跟潘仁美沾边儿,有些牵强。明朝洪武年间,设立历代帝王陵庙,除了祭祀那些著名的帝王外,朱元璋又亲自选定了一批历代功臣,陪祀于帝王之侧,包括周公旦、姜太公、张良、房玄龄等,宋代则有五人,即曹彬、潘美、韩世忠、岳飞、张浚。
  潘美就是那个传说中害了杨家将一门忠烈的潘仁美。施耐庵生活在朱元璋统治时期,那时的主流论调是,潘仁美是一个忠臣。至于潘仁美什么时候成了害了杨家将满门忠烈的大奸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不知道是哪个稗官野史家搞出来的名堂。所以,施耐庵不可能受到尊杨贬潘思潮的影响。
  第三种可能比较具有科学性。一个作家写小说,一定会更多的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素材,特别是亲身经历的,写起来更形象。施耐庵一定非常痛恨潘元绍和潘元明这两个家伙。他曾在张士诚手下听差,这两个家伙又是张士诚的亲戚,没准儿敲诈过施耐庵,管施耐庵要过常例钱。可是施耐庵的长篇小说还没出版呢,还没拿到版税,哪来的常例银子孝敬这二位?这二位就经常给施耐庵小鞋儿穿,没事儿就让施耐庵洗个臭袜子,或者围着操场跑个三五千米的,都有可能。施耐庵早就恨死了这俩小子,等到二潘叛变了革命,施耐庵对二人的丑恶嘴脸就更加痛恨了。于是不仅给二人做了变性手术,还摇身一变成了千古荡*,不得好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