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能不能就放过我这一遭?》
第34节

作者: 普普
收藏本书TXT下载
  自古人骂人,起街头的泼妇也毫不逊色,用词虽不粗俗,却往往尖酸刻薄。这一回清鸣书院的先生们关起门来骂起对手的掌院,那叫一个刻寡。
  书院抢好学生,年年都如同打仗一般,今年出了个两院第一,墨义全的顾延章,更是引得清鸣、良山白刃拼杀,唯恐这等人才落入对家之手。
  骂了半日,诸人都累了,只得催堂书童道:“去问问厚斋先生甚么时候能回!”

  招徕学生,能给的条件是那么一些,除了免束脩、免食宿,给补贴,最重要的是拼先生。
  如今良山的掌院都亲自下场了,没有钱迈在,他们几个人怎么?级别都不对等,怎么可能拼得过人家!
  且不说清鸣书院之,一群人对钱迈翘首以待,只盼他快些归来,顾宅之,季清菱看着面前的一册旧书,许久都回不过神来。
  她过了好半晌,才把注意力从书籍身挪开,抬头看着对面的顾延章,艰涩地开口道:“顾五哥,你想好了吗?”

  顾延章闭眼睛,好一会儿才呼出一口气,道:“是良山书院让人送来的?”
  季清菱点头,道:“这应当是大柳先生年轻时的手札……”
  虽然早已经知道清鸣、良山两院会为了顾延章的归属而各显神通,可昨日才放了榜,今日便收到了这许多的惊吓,季清菱这才发觉,自己实在是低估了身旁这一位的身价。
  与清鸣学院送过来的纹银二十两,另又开出的束脩、食宿全免,每年补贴现银十二两的条件起来,良山书院的回应实在是低调却又霸气——
  他们只送过来了一册书,一册让人完全没有办法拒绝的书。
  只因书署的名字。
  柳伯山。
  这个良山书院已经许多年没有收学生的教授,他曾在国子监任职多年,宦海浮沉,学识过人。
  他还曾经是清鸣书院如今的掌院,钱迈钱厚斋的先生。
  这一册书,有是他年轻时的游历笔记,有他研习经义的心得,其隐喻,实在让人触动。
  长者将亲自整理的手札送于学生,往往只有一个寓意——
  尽以衣钵托之……
  十多年没有收徒的柳伯山,今日破例特意给顾延章送了一册这样寓意深重的手札。
  季清菱屏住了呼吸,许久都说不出话来。
  清鸣,还是良山?
  选清鸣,等于一切按照历史来走,顾延章应当可以由钱迈收入名下。数年后,钱迈入京,成为帝师,顾延章自然而然也有了枝脉极深的关系,钱迈带入京城的一众学生,师出同门,同气连枝,也可以成为顾延章将来为官做宰的臂膀。
  选良山,一切都是未知数,以后的一切,可能都会发生改变。顾延章没有了钱迈这一位老师,又会变得怎么样?

  季清菱不敢说话,更不敢帮他做决定。
  顾延章出了许久的神,将那册手札放到面前,认认真真地从头翻到尾,抬起头,对着季清菱道:“大柳先生年轻时胸怀天下……”
  季清菱点头。
  她自然知道。
  这一卷手札,前半卷尽是柳伯山四处游学的记录,东至泉州,西至昆州,北至延州,南至琼州,也曾乔装扮成商人潜去北狄,南蛮,记录山川、河流、地势、人,了解民生、赋税、耕田、桑植。

  书虽只有一卷,却又厚又重。
  季清菱以身代之,觉得如果是自己,全然无法拒绝这样一位先生。
  她抬起头,对面的顾延章果然已经珍而重之地把书合。
  “我给先生递个拜帖吧。”
  书信千言,不如见一面。
  烈日当空。
  明明已经是七月,秋老虎却盛夏还要灼热,晒得人身一层汗一层盐的。

  顾延章翻身马,脚尖轻轻一点,胯下的马儿立时急冲出去,他绕着练场跑了三圈,放开缰绳,反手抽出一支箭矢,拉满长弓,对着远处的靶子射去。
  “咄”的一声,正靶心。
  场顿时响起了如雷的喝彩声。
  立定射箭并不稀,可在人马背之,烈马又是这样快的速度,准头居然还能如此厉害。尤其那重重的回声,更是显出这一箭扎得力道决计不浅。
  十五岁的顾延章,哪怕是跨坐在马背,也能看出他起同样跨马的同龄人要足足高出了一个头。虽然仍旧是个少年的模样,可他身形挺拔如青松,目光坚毅,全身都透着一股子英武勃勃之气。
  不远处的高台,钱迈摸着胡子,酸溜溜地低声道:“这可是练场特制的反曲弓,足有一石五斗……拉得这样满,射得这样准,果然是武双全……”

  当日顾延章递了拜帖给柳伯山老先生,还未走出对方家门,便定下来入学良山。等到钱迈回蓟县,都来不及门,便得到了这个坏消息。他想不到这一回良山的手脚居然这样快,更想不到,多年未曾收徒的先生,今年居然为了顾延章破了例。
  钱迈后悔不迭,连忙带着人门补救,却是果然晚了。
  总不能跟自己的先生抢学生吧?
  这还罢了,结果一入门,便瞧见前一阵闹得整个清鸣书院人仰马翻的季清菱、顾五郎,等到知道这此顾五郎便是彼顾延章,更是被这一回反转搞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人是劝不来了,等他与这兄弟二人说了他们拿去的那四册书籍乃是原作,却又得了季清菱一记暴击,解释此乃先人得了深宁先生首肯之后的仿本。堵得他与一众洛阳请来的、早认定这书乃是真迹的老夫子,人人都噎得不行。
  不过书册虽是仿的,内容却是真的,那几册书已经报衙门,抄制之后,送去京城,以供后续研究,顾延章、季清菱二人也得了蓟县县衙的嘉奖。
  失了这样一个学生,钱迈虽是遗憾,却在日后的几年里,回回都后悔自己没有早一日门,将人定下来再去蓟州。而每到旬书院旬考,他还要特意去讨来顾延章的章,给清鸣的学生做讲解,简直是月月都要给自己找一轮不自在。
  到得今日,连离了考场,在这练场之,还要被顾延章炫一回技,钱迈内心都要呕出血来了。
  钱迈有多懊恼,柳伯山有多得意。
  他坐在一旁,微微一笑,只远远望着自己的得意弟子在场继续射箭,却不说话。
  大晋的士子,能下考场,武能战场。
  书院培养的绝不是普通的书呆子。君子习六艺,礼、乐、射、御、书、术,样样都要精通,才算做是一个合格的士子。
  而无论哪一样,顾延章都是顶尖的。
  钱迈见柳伯山并不答话,便道:“今日是不行了,待到冬日再来一场罢。”
  每两年,蓟县各大书院便会举行一场射赛,今年射赛的彩头除了惯例的三十两纹银,还有一块成色极好的白玉玦。射赛结束之后,等到了冬日还有一场相扑赛。
  钱迈这样说,几乎是等于代表清鸣书院提前认输了。
  果然,顾延章十枝箭矢射完,枝枝都正靶心。随后虽有其余学生场,也有人十箭都,可俱是待马站定之后方才射箭,是这样,等到卸靶之后核验力度,箭头入靶的程度,几乎都要顾延章的靶子要浅一半以。

  赛设在蓟县东边的练场之,除了书院的学子、家人之外,蓟县的民众也能前来观看。
  判者前核过靶子,大声宣布了前三的名次,场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鼓掌声、叫好声。
  “先生教了个好学生。”钱迈拱一拱手,贺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