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鬼谷子》
第9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评论:面对危机,鬼谷子提出了两个办法:一是楗而反之,外楗,不要牵涉到危机之下的利益格局,方便自己退出。二是环转因化,莫知所为,不要让人看出你在逃避危机,否则你还不一定走得了。
  急流勇退,是道家面对危机的选择,和儒家的当仁不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我们不能说谁好谁坏,各自有选择都是很正常的。不过,楼主一向认为,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好。
  日期:2019-02-10 10:08:56
  抵巇第四

  解题:抵巇。抵,挤,推。巇,缝隙。抵巇之术,就是防微杜渐,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但问题在于如何能够知道问题发生了,所谓的履霜知冰至,你要认识到什么是霜,当然,更早的就是天气,温度,天文的变化。更重要的,就是四季的循环往复,为我们的认识提供了很多历史经验。当然,如果问题和矛盾已经大到无法和平解决了,那也要做好彻底的改革和革命的准备。
  原文: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巇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谋,皆由抵巇。抵巇之隙,为道术用。
  注释:可抵而得:用抵巇之术使矛盾发生转化,反而得利。
  兆萌:萌芽之兆。 牙孽:伐木后,从树根所生的新芽。
  独保其用:唯独能凭借抵巇之术发挥作用。
  译文:万物都有自然发展的规律,万事都有对立的两方面。有时近在眼前,却互相不了解;有时互相距离很远,却彼此熟悉。距离近而互相不了解,是因为没有考察对方的言辞;距离远却能彼此熟悉,是因为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来了解。
  巇,就是罅,而“罅”就是容器的裂痕,裂痕会由小变大。罅就会变成山边的涧。山涧,就成了天大的裂痕了。在裂痕刚刚出现时,可以通过“抵”使其矛盾消失,可以通过“抵”,使其矛盾暂时停止,可以通过“抵”使其矛盾变小,可以通过“抵”使其矛盾消失,可以通过“抵”使矛盾发生激烈变化,推翻固有系统,反而有所得。这就是“抵”的原理。
  当事物出现危机之初,圣人就敏锐察觉了,他们密切注意危机的预兆,唯独能凭借抵巇之术发挥作用。按着事物的变化道理具体分析,了解对手的各种计谋,以便观察对手的细微举动。万事万物在开始时都像秋毫之末一样微小,一但发展起来就像泰山的根基一样宏大。当圣人将德政向外推行时,就会出现各种矛盾的萌芽,这个时候就要用抵巇之术消灭矛盾。总之,抵巇之术是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治道的方法。

  评论:易经说履霜知冰至,百姓又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作为普通人,我们掌握的信息不够全,也要切记不要盲人摸象,乱推理。
  可抵而得,这个是放任激化矛盾之举,目的是进行彻底的变革,革命。这个是继承道德经的,我们复习一下。
  1)反也者,道之动也。 
  2) 将欲弱之,必先强之。

  这个其实和很多改革措施的出台密切相关的。这个和人性相关联的,人总是在没有退路的时候才想到要改革,这个是因为惰性和利益团体,不到危机关头,不容易凝聚共识。
  日期:2019-02-11 09:41:19
  原文:天下纷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鼠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戏罅。圣人见萌牙戏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注释:伐射:互相攻杀讨伐。
  能抵为右:左文右武。意思是以武力统一为抵巇之术。
  译文:天下分离动乱,朝庭没有贤明的君王,官吏们没有社会道德。小人谗言妄为,贤良的人才不被信用,圣人逃匿躲藏起来,一些贪图利禄,奸诈虚伪的人飞黄腾达,君王和大臣之间互相怀疑,君臣关系土崩瓦解,君臣之间,大臣之间互相党争不休,互相攻讦,父子离散,骨肉反目,就叫做“轻微的裂痕”。当圣人看到轻微的裂痕时,就抵巇之术设法治理。当世道可以治理时,就要抵而塞之,采取弥补的“抵巇”法,使其裂痕得到弥合继续保持它的完整;如果世道已坏到不可治理时,就要抵而得之,采取破坏的“抵巇”法,彻底把它打破,推翻它并重新塑造它。或者这样“抵巇”,或者那样“抵巇”;或者通过“抵巇”使其恢复原状,或者通过“抵巇”将其重新塑造。对五帝的圣明政治只能“抵而塞之”;三王从事的大事就是了解当时的残暴政治,从而夺得并重新建立政权。诸候之间互相征伐,斗争频繁,不可胜数,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抵巇之术就是用武力来统一天下。

  评论:好像没有太多想说的。译文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日期:2019-02-12 09:51:09
  原文: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阖,能用此道,圣人也。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注释:巇隙: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间的矛盾。

  能因能循:因,因果。循:遵守以往的成例。
  守神:原意是道家用语,意思是意念与天地相通。可以理解为守护神。
  注释:自从天地分离之后,万事万物有了开始和结束以来,就必然存在着矛盾,不可不慎重研究这个问题。要想研究这个问题就要用抵巇之术,捭阖之道。能用这种方法的人,就是圣人,圣人是天地的使者。当世道不需要抵巇之术时候,就深深地隐居起来,以等待时机;当世道有了抵巇之术可以施展的时候,那么对上可以合作,对下可以治理百姓,能够知道事情矛盾的因果,处理的策略有所依据遵循,真可谓是天地之间意念相通,(为天下的守护神)。

  评论:这是抵巇最后一段文字,总感觉鬼谷子没有把事情谈透,或许矛盾论是更好的进一步的读物。阴阳矛盾,捭阖之道,抵巇之术,是考察社会和历史的方法和手段。
  深隐而待时,有人解释为潜龙勿用,其实这两个不是一个类别的。一个是从世道角度,一个从个人发展角度,不同的。比如诸葛亮,南阳时属于潜龙勿用吧,他选择待时,可不是世无抵巇之术施展的时代,而是没有遇到合适的领导。
  日期:2019-02-12 09:58:44
  飞箝第五
  解题:飞箝。飞是热烈的感情表达,箝,铁钳,冰冷的理性与逻辑的控制。热情与理性并重。飞箝之术,就是发现人才,笼络人才,同时也是控制住人才。 用抵巇之术治理天下,显然必须要有一个团队,一个团结的队伍。所谓的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三部曲的第二步,搭班子。因此,人才和队伍就成了很重要的事情了。飞箝之术正是讲讲这方面的道理。其实吧,就是人力资源(HR)的道理,也是组织部的领导艺术。不过,似乎鬼谷子更侧重于以利益来说事。所以,楼主说鬼谷子是基于利益分析法的。这个思路更像现代的商业公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