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圣经,华夏民族的秘史——无渡河经》
第55节

作者: 公孙无渡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1-31 17:00:41
  第十三章  绝河记
  浩水东流,在悄无声息的谧静岁月里,赵安泰隐隐约约的预感到了这份显得赘余的闲适下藏匿着的那片悬于头梁挥之不去的潜在危机与险情。历经二十几年的使用与磨损,好几段土堤大坝冲刷破败受损严重,堤坡坑坑洼洼,防患水土流失的草皮草根全让当年饥饿难耐的百姓们偷挖光咧。许多堤坝甚至出现了坍窝的现象,外砌的石层也因为底面土表的支离破碎而凹陷扭曲跌落河底,露出豁大的泥口子。要想杜绝黄祸又犯河患大发,就须做到防患于未然。要想防患于未然,钱谷开路。彼时济西刚历丁戊奇荒,休养生息,百废待兴,族帐上了无分文,还欠着各大粮栈八千多斤的高粱谷子。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向县衙汪县令讨要一些官银修堤治河。黄河改道后河道衙门无力整饬河患,治河之权开始下放各州郡县,借地方力量自主筑埝修堤。如今漕河停运漕粮海输,河道衙门已成鸡肋,朝廷遵照实际情况,将山东一段黄河治理之权划拨巡抚酌情委办。此后各州县的培堤护堤所需费用悉数由省内帑金垫付,河官大权旁落,日渐萎靡裁弱。赵安泰向汪县令讨要官银修堤帮宽是一码子事儿,填平沟泽湖是另一码子事儿。这古卢县新上任的汪县令,是个角儿一样的人物,精于算计,脑瓜灵泛,从不做蚀本的生意。最大的本事是会捞钱,鸟不拉屎的穷沟沟也能榨出万两的雪花银来。朝廷的总督大臣争着抢着雇他去辖区领地做敛财的财神爷。吃香喝辣的惯了,来到这古卢县,初时瞧着这赤地千里河患无绝得洼子滩,还仰天嗟叹了一段时日,埋怨命途无常,英雄空怀一腔抱负而无用武之地。当然财神爷毕竟是财神爷;手段不是盖的,牛皮不是吹的。有多大的孔儿就能钻多大的洞;没多大的孔儿就创造一个足够大的洞。前年济西一截年久失修的土堤溃烂,崩开一个二十余丈的水口子。幸好千米之外的遥堤结实,挡拦住了漫溢的洪水泛滥。赵安泰当机立断,抢险堵口合龙破堰。谁知那汪县令不听其意,反倒自作主张召来河工,绕着淹涝区修筑埝堰箍围成了一方滞留储泄的水柜沟泽湖。汪县令振振有词,用严厉的目光瞟瞄他一遭骂道:“我日你个榆木疙瘩瓜瓜瓢!你这胳膊一挥儿合了龙堵了口没你啥烂怂事了,老子上哪家喝西北风去!一县的百姓吃喝拉撒,上哪家喝西北风去!鸟不拉屎的地方,屁都挤不出一声响来,以前的那些混饭的父母官,教不出正儿八经的娃娃样!省里把河道衙门都给吞了,上头的吃肉,还不能给下边的分些骨头?没天理!修他一方水柜,既给乡上的田亩提供了灌溉的水源,完全杜绝了旱灾的悲剧再次发生,利民禄众;又减轻了下游省府济南的洪水压力,为沿河百姓免除了黄祸之灾,功在千古。当然最为紧要的,是有了向省里要钱治河抚恤的口实。白花花的恤银哟,这一年的帑金拨款,够咱古卢县三载的衙库收入!瞧瞧,做父母官的容易嘛!心心念念的挂记着儿女子民,这个相中了好衣裳张嘴要买,那个看中了花鞋子掏手要购,你说,吃喝拉撒,还有捉贼啦,剿匪啦,判案啦,摊饷啦,哪一件不需要钱!所以咱说钱是个好东西嘛,没有钱,甭谈啥爱民如子体民恤命!赵乡贤,做人哪,不能忘本。记住,甭管干啥事儿,都要以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大局利益为重!舍小为大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呕!”

  赵安泰低沉着脸色一言不发一声不吭,眼瞧着济西乡近千亩良田沃土成了荒废湮没的苇池沼泽,既不能种庄稼又不能长粮食,而占了家田的族人没了土地没了饭碗没了依靠沦为祠堂外讨饭乞食的乞丐,借着赈粥过活时日,他感到了一股荒诞离奇的虚伪的政词下寒人心魄的莫大悲哀。
  日期:2019-01-31 17:01:2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