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真实考据——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第11节

作者: 格林强夫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十八月历法目前在科学性上意义不大,但在文化人类学上却有着重大意义。在这之前,世界上只知美洲墨西哥发现有玛雅人创立的十八月历法,中国人写的世界通史上也有记载,认为是美洲两大古老文明的标志之一。玛雅十八月历一年18个月及每月20天也各有专名,这些专名的具体名称与彝族十八月历虽不相同,但日期却是一样的,而且中美洲秘鲁文明古国印加帝国也分别有十八月历和十月历这两种历法。

  玛雅哈布历(Haab)
  是玛雅的阳历,由每月二十天的十八个月,加上年末五日称为Wayeb(或在16世纪的正字法中为 Uayeb)的“无名日”所组成。人类学教授Victoria Bricker在其著作中(1982)估计,哈布历的首度使用约在西元前550年左右某个冬至开始的时候。
  哈布历是农民历的基础,每个月的月名是以季节及农作事件作为命名的依据。如第十三个月(Mak)指的是雨季结束、第十四个月(K`ank`in)意为秋天成熟的作物。
  现为人所知的哈布历月名是以殖民时期的尤卡坦玛雅语表示,源自16世纪所抄写的资料(尤其来自迪亚哥·德·兰达Diego de Landa主教以及像是秋玛叶尔区(Chumayel)的契伦巴伦Chilam Balam等书籍)。 而前哥伦布时期玛雅碑文中的哈布历字符经过语音要素分析之后,显示了这些20天期的月名会随着不同的时代、区域有着大幅度的变动,反映出在西班牙纪录之前古典、后古典时期各种语言、用法之间的不同。

  玛雅文化、古印加帝国的开创者是亚洲中国居住在金沙江两岸的彝族先民?
  古人的文化交流还真是厉害啊
  列姑射在海河州中。

  射姑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
  大蟹在海中。
  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
  大鯾居海中。
  明组邑居海中。
  蓬莱山在海中。大人之市在海中。

  列姑射——库页岛
  对于库页岛,俄罗斯称为“萨哈林岛”。该岛的俄译名“萨哈林岛”这个名称来自于满语:sahaliyan ula angga hada(黑龙江嘴顶),俄文音译为Сахалин(萨哈林),皆是满语“黑”的意思。库页岛的满语名称“萨哈林安喀豁达”,意即是“黑河口岛”。库页岛在中国唐代称“窟说”(说字音悦)、“屈设”、“莫曳皆”或“库页”(因为库页二字是同属于黑龙江下游,直接受到唐朝控制的黑水靺鞨对于岛上的费雅喀人的称呼,因而唐朝沿用了这种说法),元代称“骨嵬”,明代称“苦夷”或“苦兀”,清代称“库叶”、“库野”或“库页”,其实这些称法都是对同一个词语的不同音译。因该岛处于黑龙江口的位置,故中国历史上还曾称其为“黑龙屿”。在阿伊努语中,该岛称为“kamuy kar put ya mosir”,此名称的含义为“神在河口创造的岛”。

  西汉初年,中国中原地区对库页岛的地理情况有了粗略的了 解。史书记载至少在晋代,中国中原地区清楚知晓库页岛是黑龙江口外的海中岛屿。岛上最早的人类生活遗迹已经距今三四千年之久,且这些居民的人种和文化习俗上与与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以东类似。在库页岛上发掘出了隋(581-618)、唐(618-907)和宋(960-1279)时期的玻璃珠和耳环,辽(907-1125)、金(1115-1234)时期的铜钟,这些工艺品是岛上居民及其在大陆上的同宗从中国内地交换带回的。 [4-6] 10世纪时,辽朝政府的五国部节度使管辖着库页岛。12世纪时,库页岛处于金朝政府管辖之下。直到清末,被沙俄占领。

  介绍个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尼夫赫人(古靺鞨人?)
  尼夫赫人(俄文:Нивхи),旧称“吉利亚克人”,是西伯利亚东南地区原住民族,分布於黑龙江下游至入海口以及库页岛北部,即今俄罗斯联邦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萨哈林州。这一地区多为稀疏针叶林带,夏季温和,冬季寒冷多雪,尼夫赫人长期以捕鱼、狩猎、养犬为生,夏季居於沿海,冬季则迁至内陆。实际上,几十年来,科学文献中一直在探讨尼夫赫人族源问题。但是,直到上一世纪中叶,关于黑龙江和库页岛居民的报导材料十分零散的猜测。 十九世纪中叶,几·H·什连克注意到了尼夫赫语的孤立状况:“从语言上看,吉利亚克人无论同自己的邻人、阿伊努人或各通古斯部落,还是同西伯利亚、东北亚和西北美洲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亲缘关系。”

  这一情况使什连克把尼夫赫人归人古亚细亚民族群,这个民族群最初是由他从历史地理角度划分出来的。什连克推测,尼夫赫人过去曾经居住在亚洲的广大地区,后来,由于受到更强大的民族的压力,他们被迫收缩,甚至从大陆迁往库页岛。
  有人认为中国史籍对尼夫赫人早有记载。唐代 靺鞨有郡利部,朝廷设黑水府治其地。后 渤海国兴盛,降伏靺鞨[7]。辽代称其部为阿里眉属 五国部。金代称之为 吉里迷,元代作吉里迷、乞烈宾、吉烈灭,清代则定名为 费雅喀。 阿伊努人叫他们尼古奔或史 米伦格。有人说他们是唐代的 流鬼国。
  尼夫赫人
  很多操着不同语言的黄种人民族生活在西伯利亚地区——布里亚特人、鞑靼人、楚科奇人、图瓦人、科利亚克等等等等.........
  射姑国——北海道
  在日本北海道的小樽市, 有一个以古代文字而著名的`手宫洞窟'.洞窟在手宫公园内, 故名之.洞窟的石壁上长1 米、宽2 米的地方刻满了一些线刻符号, 或人状, 或动物, 或鸟形.
  日本庆应2 年 (1866 年) 发现了此洞窟及石壁上的线刻.后来, 又发现了人类栖息的痕迹.明治11 年 (1878 年) 受聘於明治政府的英国教师约翰·米伦首次对洞窟作了考古调查, 他认为石刻上的线刻文字与北海道的古代文字相类似, 但更接近於中国古代文字.近百年来, 对这些线刻, 众说纷坛, 有人认为这是史前期的鸟兽画;有的认为是象形文字;有人主张横读, 有人主张竖写;有人根本否定是遗物, 认为系后人伪造.

  1950 年在北海道后志海岸的忍路、富冈和泊等地又陆续发掘出同样线刻石片, 特别是小樽市的余市发现了新的岩壁雕刻, 使人们对手宫壁刻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否定也壁刻系伪作的说法, 研究者大致都认为这是与战争有关的文字, 记录着战斗、死亡、葬祭, 或者就是墓标, 有的学者认为洞窟本为神圣祭场, 其文字与野蛮时代的渔猎生活、宗教巫术有紧密关系.
  关於手宫洞窟文字究竟是什么民族刻写的, 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鸟居龙藏主张的`突厥说'.他指出: 手宫壁雕不是绘画文字, 也非石器时代的作品或后人伪作.这些文字是一千几百年前的古突厥文或者汉字, 刻於日本奈良时代.鸟居还通过对当时北海道与肃慎人的频繁接触, 判定其作者就是使用突厥文的靺鞨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