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那些事儿(刘裕拓跋珪卷)》
第9节

作者: 云海孤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7-21 23:08:01

  穆崇记得吧?和奚牧两人到七介山向拓跋珪母子通报刘显阴谋的那个穆崇,北魏开国功臣。穆崇是代人,祖先从拓跋力微开始世代效忠拓跋部。为人机灵敏捷,谋过一种职业,笑话讲那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事业,“少以盗窃为事,” 就是小偷。应该说做小偷的时候,代国亡国,拓跋部失势,他们这些奴才跟着倒楣。
  虽然职业不光彩,但他非常重义气。也许有人会笑,一个小偷怎么可能懂得义呢?孔子不是说“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吗?
  凡是强盗都不讲“义”,那“聚义厅”何来?水泊梁山何来?孔子不是这个意思,他是说有勇无义是盗贼。什么是勇呢?社会中有许多人和事,用道德感化,用法律制裁不起作用,老子拳头大,一下子就解决了,就是勇。有勇又讲义气就是侠,中国传统文化提倡游侠,游侠就是江湖中的白道人士。

  游侠与盗贼的区别就在于一个“义”字,对朋友讲不讲义气!看看穆崇是怎么做的,当拓跋珪母子寄居独孤部的时候,时常救济帮助,没有人能比得上。在拓跋珪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送信。当时发生一则故事更能看出他的为人。
  梁六眷让穆崇通风报信,知道刘显会疑心是他走露风声,临行前对穆崇说:“刘显日后肯定会疑心我,你一定不要泄密,现在骑上我的骏马,把我心爱的女人一起带上。如果刘显怀疑到我,你就说偷了我的马,抢了我的女人畏罪逃跑。”
  刘显从七介山败兴而回以后,越想越不对劲,在驻地里调查,发现梁六眷手下的奴才穆崇失踪,并且梁六眷少了一匹骏马。联想到梁六眷是什翼建的外甥,又参与此事,一定是他泄密。
  刘显正要派人去抓,穆崇此时却回来了,四处张扬说,“我看不惯梁六眷那副奴才样,背主沽恩,忘记自己是代国的奴才。我夺他马,抢他女人,看他能把我怎么样?”刘显听说后,又觉得梁六眷不会背叛自己,不再深究此事。
  穆崇大可和拓跋珪一道逃到贺兰部去,远无必要冒着凶险再回独孤部。可他重“义”,对拓跋珪母子重“大义”,对梁六眷重“小义”,算得上侠义中人,义薄云天。

  讲义气的人吃亏,但并非所有讲义气的人都吃亏。拓跋珪不是一个轻易被感动的人,义气还是打动了那颗冰冷的心。穆崇日后参与策划谋反,当时陷入极度疯狂猜忌的拓跋珪杀死弟弟,原谅了他。
日期:2009-07-21 23:09:13

  当外甥于桓告诉穆崇,八家部落密谋抓捕拓跋珪时,穆崇大义灭亲,连夜告密。拓跋珪临危不乱,当机立断,斩杀于桓等五人,对莫题等七家部落首领则全部原谅不追究。这一手做得显示出高人一等的政治手腕,诛杀主犯立威,从犯一概赦免来稳定各个部落的人心。
  拓跋珪为防备联盟内部的人继续发难,率领诸部落向北翻越阴山,再次依附贺兰部。拓跋珪果然能屈能伸,先前和人家贺兰部闹得那么不开心,扯下脸皮来再去。不过话又说回来,没有法子的事,以一个离心离德的部落联盟去和拓跋窟咄、刘显联军交战又能有多少胜算。
  拓跋珪第二个优点就是坚忍。坚持、不放弃,不到最后一刻不认输。即使来到贺兰部地盘,也指望不上贺兰部会帮你出兵打仗,拓跋珪想到了中原帝国后燕。慕容燕国与拓跋魏国是姻亲,拓跋珪是后燕国皇帝慕容垂的孙外甥,他的祖母是慕容垂的亲妹妹。
  拓跋部的使者长孙贺和安同骑快马入塞向后燕国求援,没想到长孙贺半道投奔拓跋窟咄去了,安同历经千辛万苦从小路赶到后燕国新都中山城(今河北定州市)。
  长孙贺之所以半路投奔拓跋窟咄,一方面出于对三岁牛犊拓跋珪的轻视,另一方面他不认为慕容燕国会出兵帮助魏国,因为燕国的老皇帝慕容垂正忙于和黎阳的丁零人以及南方的东晋开仗,哪有闲功夫管草原上的事。
  拓跋鲜卑人和匈奴独孤人的命运竟然掌握在遥远的中山皇宫里。慕容鲜卑是鲜卑人吗?慕容垂又是个怎样的人?他会帮助拓跋珪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