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圣经,华夏民族的秘史——无渡河经》
第17节

作者: 公孙无渡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1-06 20:53:48
  李二娘一家被救上老槐树时,槐杈之间已然叠叠复复坐满了漂冲至此躲灾避祸的族人百姓。人们攀爬援越着深绿繁密的枝桠,手足踩抓着坚硬尖锐的槐刺,血点儿一滴一滴的沁出渗淌在粗糙硌肉的皴皮上。却依旧的不歇不停,只为寻一个更高更安全的位置和更粗更结实的杈枝。槐树之上全是一片凄恸的悲号与哀怆的痛哭。瘆人杀心的哭嚎撕心裂肺的回荡于黄汤泽国激荡萦绕久久不息。人们双目呆滞的凝望着黄水难抑内心的厌恶、恐惧以及不可鸣却的愤懑。失望的男人垂头丧气的坐在硬硌硌襞皱皱的槐枝上,沉浸于失望之中难以自拔;他连内心的痛苦也麻木的感受不到了。女人揽着孩子愁眉苦脸悲痛欲绝,浑身瑟瑟发抖的抽着鼻涕抹泪儿;她的家没了,她心里的家也一块儿淹灭死亡了。人从树上来,又回到树上去。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里遥闻万丈洪,西边残阳火烧燎,沧波映日幌寒光,映出济西乡一湖的“黄金宝地”。不过这宝地再也不是金色谷田穗浪迭滚,而是无穷无尽的滔滔泽国浊波泛滥…

  李二娘搂着牛犊子,墩柱揽着大娃孙氏抱着二娃,一家六口人共占一枝碗口粗细的槐杈。用镰刀剥皮裁出一丝一丝的槐筋,又折了些槐枝铺在交杈,借族人祈福的红布绸和槐筋编作干绳绑缠搭架于树上,垫了一堆槐叶儿搭建出一方着人落脚的鸟窝。彼时洪水已经不再泛涨,保一方水土世代富饶的高堤大坝再也找寻不见一丝一毫的踪影痕迹,全线崩溃,像那冲决的泥坯土墙坍塌沉陷垮落在一望无际的湖海之中。举目望去,再也瞧不到哪怕是一个村庄、一缕炊烟、一亩良田,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滚却如山耸背。孙家林那一排绿荫如海的白杨老树如今尽都淹覆于黄泥浊浪之下,再也觅不着鲜绿逼人的翠艳,漫原遍野的全是黄得吓人的泥汤水!大李庄已然完全淹没消失,浮沉于泥沙底下,一百多间民房瓦屋土崩瓦解化成黄泥浪水灰飞烟灭;一千多口李氏族人或埋于房坯之中或淹决于涛泽之底,人作鱼鳖或成鱼食被活生生的冲走卷走翻走滚走淹死灌死呛死憋死…

  水漫了老槐树的大半,百年的粗干浸在水里。当年的始祖宁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有这么的一天他的铭宗训族之物竟成了汪洋泽国的一条不沉之船,救了他繁衍不息的苍苍后代和担患当难的芸芸族孙。哪怕是多生出一根的树杈树桠,都能留给凫水前来避灾躲难的族人百姓一条活路,一个盼头和一方栖息落脚的宝地儿。
  夜幕降临,寒气上泛,潮汐起落。虽是末伏的夏尾,依旧冰冷冷凉飕飕,令人战栗哆嗦抖颤不止。人们多是涉水而来,浑身上下湿渌渌浸透透无一处干松的地块儿。李二娘蜷缩着双腿俯伏在树枝之上,用红布绸把两只脚踝死死绑住捆严儿,生怕夜里一个不留神侧身坠落水下。孙氏搂着大娃二娃坐在鸟窝里拍肩哄孩入眠,不时的能听到他俩儿从梦乡声声唤娘的啜泣哽咽。墩柱背靠槐干作床,独自淹没在黑暗里默不作声。牛犊子吊在竹筐里,像一只困厄在囚笼中的小鸟。他累得连眼皮也睁张不开了,扒拉着脑瓜吐着舌根打起了响呼噜。时有哭声隐隐传来,或掉入水下的扑通声,闹棱棱折腾了好一会儿,又归落于沉寂。睡死的听不见,不眠的睡不着。唯有水流袅袅不变哗哗作响,由西向东汹涌澎湃而去,既听不清开头,也听不到结尾。

  日期:2019-01-06 20:54:1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