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三代风云录(史上最全的先秦史)》
第49节

作者: 千秋如梦醉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绝地天通意义重大,经此改革,颛顼集政治权利与宗教权力于一身,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帝王的统治地位,从此,祭祀之礼成为了王者特权。期间,古代天文学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传说颛顼造浑仪,用以观测天象,具体构造已无从考证,大概在制定《颛顼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颛顼在位期间,热衷改革,除了绝地天通、修订历法外,还对官制和礼制进行了革新。
  颛顼以前,太昊以龙纪官,称龙师,共工以水纪官,称水师,炎帝以火纪官,称火师,黄帝以云纪官,称云师,少昊以鸟纪官,称鸟师,以上官号皆以用作图腾的自然事物命名。颛顼即位后,最初以水事纪官,后废弃,改以民事纪官,称民师。以少昊之子重为木正,称句芒;以少昊之子该为金正,称蓐收;以少昊之子修与熙相继为水正,称玄冥;以颛顼之孙黎为火正,称祝融;以共工之子句龙为土正,称后土。同时,又以重为南正,南为阳,即司天之官,主天文祭祀;黎兼为北正,北为阴,即司地之官,主民间事务。自此而起,后世官名皆以其职能而命名。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重的身份存疑。因为少昊之子有重,颛顼之孙又有重,具体是谁扮演的绝地天通的角色,史载不明。
  颛顼之时,母系氏族制度占主导地位,男性受到抑制,绝地通天后,颛顼严明法度,开始强化男权,下了一道奇葩的命令:女子在路上遇到男子必须回避,否则将会被带到四通八达的路口当众驱除邪气。
  看来,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制度是从颛顼开始的。
  同时,颛顼正婚姻,严命血亲不婚。传说有两个一母所生的男女结为夫妇,颛顼听闻大怒,把他们流放到了崆峒山边的荒野上,后来二人相抱而死,仙鸟同情他们,用不死之草将尸体覆盖,七年后,男女二人奇迹复活,但身体却连在了一起,成为了长着双头、四手、四足的怪物,人们称其为蒙双氏。
  果然,近亲结婚生怪胎。
  颛顼喜好音乐,因时常听风声发出熙熙、凄凄、锵锵之声,便令乐师飞龙模仿八方的风声创作乐曲《承云》,用以祭祀上帝。同时,以鳄鱼皮作鼓,发明鼍鼓,用作乐曲的前奏。又制作浮金钟和沉明磬,据说这两种乐器用羽毛轻拂就能声震百里,用此二物演奏的乐曲《含英》只在外国朝贺之时奏起,其音清丽、淡雅、紧密,传说能让空中百鸟驻足聆听,鲸鱼虹鲵欢游踊跃,翻腾的海水瞬间安静。最后创作《五茎》之乐歌颂功德,五茎,意为能为五行之道,以立根茎。一说为六茎,指天地四时之道。

  另传,颛顼拥有一把宝剑,名叫“曳影”,此剑并非冲锋陷阵和配以防身的武器,而是指点江山的神兵利器。如果天下有兵乱,此剑便腾空飞起,指向作乱之处,颛顼以此克伐天下,无往不胜,而太平之时,宝剑常于剑匣之中发出龙吟虎啸之声。
  曳影,曳影,摇曳其影,杀人于无形之中,更像是修仙法器。
  史载颛顼之时,疆域更加辽阔,据说北到幽陵(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南达交趾(今越南北部地区),西及流沙(今甘肃张掖市一带),东至蹯木(今东海之中),四方部族,无不归服,其中发生了多少战争,于史无载,只留下一池,名叫“孟翼攻颛顼之池”,地在西方,大概颛顼曾在此地与孟翼发生过激战吧。
  天下大治,颛顼乃封泰山、禅云云,在位七十八年崩,死后葬于濮阳。

  颛顼以水承金,故又称玄帝和黑帝,死后为主宰北方的天帝,其上承炎黄,下启尧舜,是五帝之中非常关键的重要人物,他在位时的诸多改革对后世影响深远,是华夏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之一。而其后代在历史上也颇有影响力,不过却良莠不齐,那么具体情况究竟如何呢?且看下回分解。
  日期:2018-12-27 08:32:40
  【文献说明】
  1、左彻立颛顼:《路史后纪六》引《竹书纪年》:“黄帝死七年,其臣左彻乃立颛顼。”

  《博物志史补》:“黄帝登仙,其臣左彻者,削木象黄帝,帅诸侯以朝之,七年不还,左彻乃立颛顼。左彻亦仙去也。”
  2、颛顼身世:《世本》、《孔子家语》、《史记》等多数古籍说颛顼为昌意之子。
  《山海经海内经》说颛顼是韩流之子,昌意之孙。
  此外,《竹书纪年》(古本):“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
  3、女枢感瑶光:见纬书《诗含神雾》、《春秋元命苞》、《春秋文曜钩》、《河图著名》、《河图》以及《竹书纪年》(今本)、《帝王世纪》、《宋书符瑞志上》等。

  《史记五帝本纪》称颛顼之母为昌仆,《帝王世纪》称景仆。
  4、昌意见黑龙:见《拾遗记》。
  5、颛顼形象:见纬书《春秋演孔图》、《春秋元命苞》、《春秋文曜钩》、《河图握矩记》等,另见《竹书纪年》(今本)、《白虎通义圣人》、《论衡骨相》、《帝王世纪》等。
  6、颛顼佐少昊与即帝位:见《山海经大荒东经》、《竹书纪年》(今本)、《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帝王世纪》。

  7、颛顼之师:《汉书古今人表》记颛顼师有柏夷亮父、大款、绿图。
  绿图另见《白虎通义辟雍》、《汉书古今人表》,《韩诗外传卷五》作禄图。
  伯夷父见《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元和姓纂》卷十引《风俗通》作柏亮父。《山海经海内经》有伯夷父,非颛顼师,而是尧舜时代的伯夷。
  8、都城:《帝王世纪》:“始都穷桑,后徙商丘。”
  《左传昭公十七年》:“颛顼居帝丘,称高阳氏;卫,颛顼之墟也,故为帝丘。”
  9、共工康回:《楚辞天问》:“康回冯怒,地何故以东南倾?”
  王逸 注“康回,共工名也。”
  10、浮游:见《汲冢琐语》。
  11、共工之乱:见《文子上义》、《列子汤问》、《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律书》及集解等。不周负子之名见《山海经大荒西经》。
  此外,最早将女娲补天与共工触不周山扯到一起的是东汉王充的《论衡谈天》。

  12、绝地天通:见《尚书吕刑》、《国语楚语下》、《山海经大荒西经》、《史记历书》及《太史公自序》、《汉书律历志上》、《晋书律历中》等。
  13、颛顼造浑仪:见《隋书天文上》、《太平御览卷二天部》。
  14、颛顼命官:见《左传昭公十七年》、《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孔子家语辨物》、《孔子家语五帝》、《汉书百官公卿表》等。
  15、命妇人回避男子:见《淮南子齐俗训》。
  16、蒙双氏:见《搜神记卷十四》。
  17、音乐:乘云、鼍鼓见《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
  五茎见《乐动声仪》:“帝颛顼曰五茎。”宋衷注:“五茎者,能为五行之道,立根茎也。”《风俗通义声音》和《汉书礼乐志》等作六茎。
  浮金钟、沉明磬见《拾遗记》。
  18、曳影剑:见《拾遗记》。

  19、孟翼攻颛顼之池:见《山海经大荒西经》。
  20、封禅:见《管子封禅》。
  21、疆域:见《史记五帝本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