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帝记 鲜于冶銋原创长篇:天下巨变时,那些人经历的波澜诡谲事……》
第5节

作者: 鲜于冶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白安心头一凛,此刀竟如此锋利!立即手腕一扭,将刀横了过来才阻止了落势,此时海水已经将将拍到了他的脚背。
  李白安刚稳住了身形,抬头望去,一排黑洞洞的枪口已然露出甲板,眼看就要向他射了过来。他深知这种可以一次上弹多发快枪的厉害,转既脚蹬船身拔出宝刀,纵身潜入海中,睁开眼只见一发发子丨弹丨穿过海水从他身边划过。他闭气凝神,手足并用向船后疾游,只片刻就已经游过了船半身,躲过了枪阵。
  他在漕帮练出了极佳的水性,正闭气思索踅摸着再寻空隙重登敌舰,猛地感觉船体快速向他移撞过来,他连忙转头向后快游躲避。

  谁知这势头丝毫不缓,很快船尾硕大无比的螺旋桨已快逼近他的身后,在他身边形成了巨大的漩涡水流,一股旋流拽着他疾向螺旋桨而去。在这生死关头,李白安使出全力手脚向前猛蹬猛划,嘴中的刀鞘再也叼不住了,一松口,那宝刀鞘就打着旋嗖地被螺旋桨吸走了。
  随着敌舰的逐渐驶离,那巨大的吸力也渐渐减小,李白安也终于能够脱开水漩涡的吸力,快速踩着水浮出水面,大口喘着粗气。刚才那半柱香时间的水下折腾,实在令他精疲力竭,只能不住地蹬着水四处瞭望。
  只一瞥间就见浩洋号冒着滚滚浓烟正在快速下沉。原来郑永盛在行驶途中见李白安落水,心知刺酋失败,便令突然加速冲向敌舰。刚才李白安在水下经历的那段就是昌野号迅速转向躲避所致,而浩洋号再中两炮,终于沉入海中。
  狂风暴雨已歇,阳光也慢慢地变成了落日的昏黄色,在夕阳余晖照射的海面上,遍目四顾,到处是浓烟火海和哀号声,整个海面顿时成了水中炼狱。
  日期:2018-10-02 14:08:34

  二、北洋密档
  (一)
  次日晨,天津直隶总督府。
  鸡早已鸣过,风和日丽的早上,一切都在慢慢地苏醒。
  阳光透过书厅的玻璃窗,照在了宽大的紫檀木书案上,一边青花绘彩的熏香瓷炉里升起袅袅香烟,弥散在屋子中,书桌后披着虎皮的紫檀圈椅上凝坐着一动不动的李鸿章,身边垂手立着一身着素青色长袍马褂的白面男子,模样甚为恭谨,也是一动不动。
  此刻,摆在书厅一角的大型黄花梨木制落地西洋自鸣钟‘当当当’地响过六下,几只栩栩如生的机械小鸟从机关盒子里里蹦了出来,叽叽喳喳地玩跳了几下又回到了机关盒子中,阳光掠过钟身,上刻‘英格兰银行敬送李鸿章大人’。
  这时,门吱嘎一下开了,一个小丫鬟端一托盘,道:“大人,参茶和点心已经备好了,敢问大人早饭在哪里吃?”一旁那中年男子连忙起步过去接了过来,挥手退走小丫鬟,顺手带上了门。他将托盘轻轻放在书桌一旁,并顺手扶正了一张因带门风吹歪了了的纸,并用鸡血石雕的桃李芬芳镇纸压住。
  那是一纸密报,上书‘十八日酉时,黄海大东沟,我舰队被日舰击溃,全船尽没,将士全体殉国。’一场惊天动地的鏖战,号称远东第一舰队的覆灭首战,用了简短地二十几个字就做了收场。
  “中堂吃点东西吧!”中年男子恭谨地说,李鸿章回过神来,端起一碗参茶,嘬了一口随即说:“季孙,你也来吧。”唐季孙只是答谢却并未动手。

  “中堂,想必这纸密报现在已经在太后和皇上手里了吧?”“哼!何止,翁同龢和满朝上下估计都已经知道了,真是外患未除,内忧又起呀!”
  李鸿章站起身来,穿过一柜柜摆满古书和古玩的紫檀书架,走到一面挂有唐寅《百鸟贺寿图》的墙前站定。
  这画是他六十岁大寿时太后赏的。唐寅的画虽是有名但在珍宝如海的清廷后宫实在不算什么,但这幅别有不同。画中其它诸鸟皆茫然四顾,不看仙翁,只有孔雀在仙翁身后似有维护之意。
  李鸿章是何等通透的人物,知道这是太后在告诉他,只有我慈禧才是你真正的靠山,所以他将其挂在这里有自诫之意。
  只见他走到一侧铜鹤献桃的雕塑后,在鹤尾轻轻一按,只听得‘嘎吱嘎吱’一阵响,墙右侧书架向后移开五尺左右。
  他接着走到那片移出的空地之处,用那根祖母绿头的拐杖在地下一个不起眼的小洞中轻轻一扭,一扇暗门便赫然出现在墙面上。
  在一旁的唐季孙道:“任是何人都不会想到这机关后打开暗门的钥匙就握在大人的手中,这英吉利人的机械技艺倒真是高超!”随即又闭上了嘴。
  李鸿章边往里走边说:“英国人比我们机械高超这是事实,没什么可避讳的。吩咐下去,没我吩咐,任何人不得擅进书房。”“是。”
  李鸿章步入暗室,用燃油打火机点燃了一支烛台,拿起后继续前行,随着烛光的扩散,整间暗室的内容被慢慢打开,在一格格书架上竟摆满了账册!
  当他走到一副极为朴素的桌椅前,坐下打开一只抽斗,里面是一沓子各式洋文银行票据。打开另一只,只有一张十万英镑的银行本票。
  他心中暗咐:‘如果这能及时到账换成炮弹的话,也许北洋就不会赔的那么惨吧,哎,天意呀!’

  李鸿章扫视着柜上的这些账册,思维也随着这些账册一页页翻开,北洋创立的波澜翻滚经历一点一滴浮于脑中。
  那要追回到李鸿章追随曾国藩剿捻的时候,当时朝中旗营节节败退,绿营由于得不到军饷不战自溃,煌煌大清岌岌可危。
  曾帅自筹银两自练湘军抵抗太平天国的行为得到了朝廷的支持。也对呀,不给兵饷只给虚衔,赢了是朝廷的,输了朝廷分毫不损,这种便宜买卖是谁都做。
  自此之后,曾国藩游说一些在朝中久不得势的官员自组军兵自筹粮饷抗捻,其中以李鸿章和左宗棠为其翘楚,其中李鸿章的淮军便是最为狠辣的一支队伍。
  从最开始的几千乡兵败多胜少,到几万之众胜负相平,直到十万淮军几近常胜用了五年。这五年也把李鸿章锤炼成了一名既有战略又有战术,既能耍笔墨也能舞刀枪的全面帅才,而自筹银饷建军的思想此时也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在杂牌清军节节胜利,不断收复失地,而太平天国接连败退,不断龟缩之时,朝廷开始派出旗营从汉军手中接管地盘,甚至到了紧跟在汉军身后,汉军每攻克一城一镇,旗营就抢先入城,直接把失地抢到手里。
  为此旗汉两军没少起冲突,汉军将领也极为不满,多次联名上书,朝廷要么睁一眼闭一眼,要么派几个老臣来劝说,最后索性指令曾帅命其妥协。
  曾国藩是个深受犬儒忠君思想教化的人,对君上那是唯唯诺诺,不敢忤逆,马上令手下听任旗师所为。
  但李鸿章却深不以为意,这抢先入城就意味着马上抢掠银饷,自己的军马所过之地无非就是洗掠官库,当然也少不了吃下那些大户,虽然手下也有对百姓**掳掠的事发生,但也在可控范围之内,不至于饥兵过后,哀嚎遍野,而所得大都用于充实粮饷军需。
  可那旗军拿着朝廷的粮饷,所过城镇几乎被洗劫一空,甚至发生过屠杀百姓冒充军功的事,而所占之地的妇人也多半遭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