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之觞之玉之炼》
第21节

作者: 宣娇20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6-13 19:34:18
  在所有的历史朝代中,我独钟爱先秦。
  说起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朝代更迭,每个朝代都是精彩纷呈,巍巍汉朝,将疆土东扩至漠北,西至岭南,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金元,这两个曾为匈奴后裔的朝代,用金戈铁马征服中原,却很快在中原繁华奢靡的温柔场中,败下阵来,仅仅50多年时间,就被驱逐出中原。
  到了明朝,更是昏君辈出,中央集权进一步的加强,中国人彻底沦为帝王制度的奴隶,虽然在清朝的时候,在文化经济上出现了一个小高丨潮丨,最后证明不过是自我毁灭前的最后的疯狂。
  而唐宋文明,这个中华文明的置高点,因创下了中国历史上的辉煌,至今为后人津津乐道。
  仔细看中国的这些朝代,有一条非常清晰的文化脉络贯穿始终,无论经过战争浩劫,或是外族入侵,这个文化脉络始终没有断过,它的源头就起源于先秦的周朝。
  作为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分封制的朝代,周公制作周礼,这一套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中国的文化起源。
  到了战国时代,礼崩乐坏,这时候出现了孔子,孔子终其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正是周礼中间所描述的那种,人人遵礼守道的高尚情操,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其实是对周礼的进一步诠释。
  在我看来,虽然到了战国时期,周朝的分封制已经明显不合时宜,诸侯各国弱肉强食,逐鹿天下,却是一个真正自由的时代。

  思想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江湖上英雄侠士辈出。思想家游说者纵横捭阖,女性高度自由。君主和臣僚之间,互相制约,没有绝对的从属,更没有奴才一说。史官可以在史书中随意评论君主,这在后来的朝代中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是先秦时期,各种流传下来的故事特别多的原因,读来真是妙趣横生。
  在后来的朝代中,史书成了帝王为自己歌功颂德的工具,我们看到的很多都是野史,或者小说家通过各种隐晦的手法写出来,关于历史的真相,后人只能是猜测。
  嬴政建立秦朝后,建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这种高度集权,根本上是对思想的一种禁锢,而这种禁锢对一个民族来说是致命的,这就是为什么在以后的封建王朝中,再也见不到百家争鸣的原因。
  日期:2019-06-14 22:17:43
  本书的主人公重耳,史书上说他骈胁重瞳,我就为大家科普一下,什么是重瞳,重瞳就是一个眼睛中有两个瞳孔,上下粘连宛若一个横卧的“8”字。
  古代相术认为重瞳是一种异相、吉相,代表着吉利和富贵,往往是帝王的象征。发展到后来,重瞳甚至泛指帝王的眼睛。
  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历史上有记载的六位重瞳之人。
  一、仓颉

  仓颉造字的故事广为人知,他是黄帝时期的左史官,也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他受鸟兽足迹的启发,开始收集、整理流传与先民中的象形符号,并加以推广应用,为汉字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被称为“造字圣人”。史记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
  二、舜
  舜,上古帝王,有虞氏,名重华,因此史称虞舜。他是帝颛项后裔,但到了他这儿以上已是五世庶人。舜虽然自幼贫寒,但是聪慧过人,才德兼备。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以孝闻名天下。
  舜后来受尧重用,又受禅位而为王。《春秋元命苞》:“舜重瞳子,是谓滋凉,上应摄提,以象三光。”李白《远别离》诗:“或言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连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三、姬重耳
  姬重耳,即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文成武德,是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不止是重瞳,史书记载“重耳骈胁”。什么意思?就是说晋文公不仅一个眼睛有两个瞳孔,肋骨还是连在一起的。
  四、项羽
  霸王项羽是重瞳的说法,想来大家听的应该不少。《史记·项羽本纪》:“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这个说法被后世文人普遍认可,清钱谦益作诗《徐州杂题》:“重瞳遗迹已冥冥,戏马台前鬼火青。十丈黄楼临泗水,行人犹说霸王厅。”
  五、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最出名的词人皇帝。李煜是重瞳,但据说只有一只眼睛是重瞳,所以他一生都处于进退失据的情境。
  因为生有重瞳,李煜虽然无心皇位却仍然被自己的太子兄长忌惮。就算他风花雪月,沉迷诗词歌赋,不理朝政也没有减少。
  也不知是不是命运使然,不管李煜是否有心皇位,他的哥哥又对他如何百般防范。后来他的哥哥早死,皇位最终还是落在了他的身上,最后成为亡国之君。
  六、高洋
  北齐文宣帝高洋,南北朝北齐开国君主。在位之时曾开疆辟土,国民升平,被认为有一代圣君之象。可惜后期骄傲自大,沉迷酒色,使得国家处于混乱之中。
  据传他皮肤黝黑,生有重瞳,相貌丑陋,周身长满皮藓。据传他母亲生他的时候,曾梦见一神龙连结天地,威武无比。

  以下附一张重耳的想象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