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那些事儿(刘裕拓跋珪卷)》
第7节

作者: 云海孤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7-17 19:44:41

  第二章 匈奴人最后的机会
  有人把匈奴人比作狼,狼之所以凶狠,因为它们有一支强大的团队。狼群所过之处没有任何动物能够幸免,无论多么凶猛狡猾。但是,一旦失去团结的精神,狼群就会丧失可怕的力量。人性的嫉妒会使团结变得脆弱,于是,匈奴帝国分裂了。
  鲜卑人征服骄狂的匈奴人。北匈奴逃得很远,据说逃到欧洲,他们的首领阿提拉竟然攻入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南匈奴更是四分五裂,大多部落成为晋王朝的附庸。这些受西晋帝国保护的附庸一度占领洛阳,建立匈奴人的王国。后来,他们被来自中亚地区的羯人打败,再度沦为牧羊人。
  大匈奴的复兴,只能寄希望于留在草原、与鲜卑等北方民族互相通婚的三大部落,独孤部、铁弗部和贺兰部。
  拓跋鲜卑人复国成功,留给匈奴人的机会不多,可他们仍旧不团结。铁弗匈奴人悠然享受着黄河河套、鄂尔多斯草原鲜美嫩绿的青草;贺兰匈奴人兀自做着拉木伦河霸主的美梦;只有独孤部在行动,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不求消灭所有拓跋人,只求扳倒他们的首领拓跋珪,因为这个人太可怕了。

日期:2009-07-17 19:45:58

  此儿有志高天下
  拓跋珪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志向!有志者事竟成。
  北魏名臣汉人张衮曾经对人评价拓跋珪说,“主上天姿杰迈,逸志凌霄,必能囊括六合,混一四海。”张衮说拓跋珪最大的优点就是有志气、有理想、有抱负。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是一个人干大事最基本的一项素质。
  有志气才能有自信,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自信心是孔子教导我们做人的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他说:“君子不重则不威。” 宋明理学曾经将这一句话理解为:“君子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你成天价板着脸,人家就怕你了吗?即便口服,心也不服。整天一本正经,怎么平易近人,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怎么鼓动员工们努力工作的热情?“重”是自信心的意思,自尊、自强,人要有自信心,要有志气。

  拓跋珪是一个有大志的人。象曹操说得那样,有吞吐天地之志、包藏宇宙之机。有雄心,有谋略,这样的人就是大英雄。
  拓跋珪是个大英雄!
  牛川在贺兰部控制之下,心高气傲的拓跋珪不甘心受人操纵。他不会去做懦弱的汉献帝,和贺兰部首领两个舅舅贺讷、贺染干闹翻。拓跋部与贺兰部的蜜月仅仅维持了一个多月,拓跋部脱离贺兰部庇护,由牛川迁到云中川。
  云中川,即今前套平原。今天的内蒙古省会、草原明珠青色之城呼和浩特就座落在这里,不过当时没有这么一座城市。古时的云中川是一望无际、天野相接、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大草原。魏书中记载:“云中川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有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这里是拓跋鲜卑龙兴之地,代王什翼犍在此建造盛乐宫。
  复兴伊始,王国内忧外患,年青国王面临着重重困难,举步艰难。从中国整个版图望去,王国实际控制区域仅有现今内蒙古前套平原狭长的草原地带。北有贺兰部、南有独孤部、西有匈奴铁弗部、东有一个强大的慕容后燕国。
  四面强敌环伺,危机重重,拓跋珪非但不退,反而主动出击!
日期:2009-07-19 22:57:07

  公元386年四月,少年气锐、志向远大的代国国王拓跋珪毅然诏告草原诸部,将代国国号更名为魏,自称魏王,改元登国,北魏国建立了。代国复国仅仅四个月,拓跋珪就更改国号,这一举动意味着什么?去掉百年传承的国号,对草原新王国来说,是福还是祸呢?
  更改国号需要智慧和莫大勇气,代国雄霸草原数十年。拓跋珪复兴家国,就是靠的这面招牌,你把自己的招牌砸碎,生意还做不做?看看人家慕容鲜卑人,这个复国,那个复国,都叫燕国。你争我夺,互不相让,就为了大燕那块金字招牌。也给后人留下些难题,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好容易分清楚。
  为什么要改称魏国呢?历史学家们曾经进行过无数次探讨。其中有一种说法:古人看重五德历运,按照五行说法,魏居土德,接续汉晋之间的曹魏。北魏所居的土德,就是曹魏的土德,承续的是汉朝的火德。拓跋之魏,即曹魏之魏。
  八王之乱后,中国大地建立大大小小十多个政权,各自纷纭,都说自己是正统。拓跋珪怎么办呢?去掉代王称号,就是要为自己寻个正统,不能承晋是必然的,因为晋朝仍在,承匈奴汉国?承羯族赵国?承氐人秦国?不行!干脆一起否定,我即魏国,曹魏的魏国,你司马氏篡魏而立,我就是曹魏,我复国了。
  十六岁的年龄正是憧憬理想的时代,我们呆在游戏、网络中编织着自己的梦想。喜欢战争游戏的玩家会精心选择扮演的角色,拓跋珪心中的偶像是三国魏国的曹操。他认为代国称号不足以威服四海,而且也不希望别人指手划脚地说:“你能有今天,无非靠着祖辈的荣耀。”按今天流行说法,一个啃老族。
  年青人性格冲动,做事毫无顾忌,但这种朝气正是开创新事业所必须的。国号的商定,离不开代国的谋士左长史张衮和右司马许谦。张衮和许谦一个上谷人,一个代人,均非中原高门士族,一时意兴所发,议定国号必定仓促。
  拓跋珪打下中山入主中原之后,曾经另议过国号。那时魏国可谓士人云集,拓跋贵族喜欢代,因为他们对世代生活的代北有感情,以崔宏为代表的中原士族力主称魏。英雄所见略同,足见拓跋珪此时决定何其英明,将来竟能够获得中原士人支持。
日期:2009-07-19 22:58:34

  南北朝的北朝魏国在漠南云中川大草原上正式建立,拓跋珪以大无畏精神亲手掀开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代王爵位是晋朝册封的,拓跋珪此举显示其非同凡响的魄力,抛弃晋朝正统地位。虽然东晋取得淝水战役胜利,但是经过苻坚苦心经营,晋朝在北方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各路英雄都想取而代之,大晋国不再是那个为少数民族所尊崇的天朝上国。代国更名显示出拓跋珪的雄心壮志,不再受晋朝束缚,定下更高的战略目标,与各地群雄角逐天下。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认同拓跋珪的志向和勇气。拓跋联盟中有些部落看不到魏国的前途,认为拓跋珪狂妄,把保护伞一个个扔掉,数十年的老店换了门面,整一败家子。代国虽说复国,用不了多久,会让这位牛气哄哄的少爷败掉。燕雀焉知鸿鹄之志,他们哪里懂得拓跋珪的凌霄壮志?古来英雄皆寂寞啊!
  护佛部首领侯辰、乙弗部首领代题率各自部众叛离魏国,独自游牧去了。二部的叛逃更激起联盟内部的不稳,人心惶惶。拓跋各部落的首领和将领们愤怒不已,齐聚魏王大帐,请命追击叛徒。
  拓跋珪出奇的冷静,有自己的判断:“侯辰和代题的部落世代为我们拓跋部做事,有罪过能忍则忍,当今国家草创,人们的想法不同,愚昧的人看不清形势,自然进退无常,不值得追赶。”
  两个月后,没能找到合适水草、安全又得不到保障的代题率乙弗部重新归附魏国。拓跋珪不冷不热,代题再次叛离魏国。这一次,乙弗部众不愿相随,代题只得单身投靠独孤部刘显。拓跋珪任命代题的孙子倍斤为乙弗部的首领。这一手非常精明,不计较前嫌,不搞牵连,遇上这样的老板,员工怎么会不安心工作呢!
  安定住部落联盟的人心,拓跋珪开始注意最大的敌人匈奴独孤部。拓跋部的强大在于团结,匈奴的衰落在于不团结。从南北匈奴开始,匈奴人陷入到这个怪圈之中。
  拓跋珪和母亲贺氏一道对独孤部开展瓦解工作。草原民族由一些血缘关系相近的部落组成,独孤部也不例外,其中一个较大的部落在刘罗辰领导下。刘罗辰是刘眷的儿子,刘眷被刘显杀死了。拓跋珪利用二人的矛盾,继续老代王什翼犍时代与孤独部联姻的政策,娶刘罗辰的妹妹刘氏为夫人。拓跋珪这段姻缘非常完美,即综合部族利益的因素,又有两人的感情。
  两家原本姻亲。代亡后,拓跋珪寄居独孤部,与刘氏可谓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玩大。二人的姻缘彻底拉拢住刘罗辰部,引起独孤部的分化,刘显的另一个弟弟刘肺泥也率领部落降魏。刘显被逼无奈,选择战略退却,退入长城内,南走马邑(今山西朔州一带),把草原让给拓跋部。
  生性残忍、狡猾多诈的刘显难道会坐以待毙?当然不会,他正在策划着一个更大的阴谋。胜败在此一举,这是匈奴人最后的机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