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三代风云录(史上最全的先秦史)》
第34节

作者: 千秋如梦醉
收藏本书TXT下载
  灵山十巫,是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和巫罗的合称,这十大巫师住在灵山上,山中长着各种各样的药材。
  十巫之中,以巫咸最为有名,他发明了占卜术,而他的后人则建有巫咸国,在今重庆市巫溪县宁厂古镇。传说,巫咸国的人右手持青蛇,左手握红蛇,常常从登葆山上到天庭,随后又从那里下来向人民转达天帝的意旨。
  登葆山,今名宝源山,此山有盐泉,巫咸之名大概就源于此吧。
  开明六巫,指的是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和巫相,传说他们拿着不死药救活了一个叫做窫窳(yà yǔ)的神。
  窫窳,又作猰貐,因事得罪了人面蛇身的贰负,贰负有个臣子名危(二十八宿之一,鸟首人身),建议贰负除掉他,于是二人联手杀死了窫窳。黄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下令处死了危,并将贰负囚禁在疏属山(在今陕西榆林市绥德县)中,给他的右脚戴上脚镣,用头发反绑住双手,并捆绑在山中的大树上。
  据说,汉宣帝时,有人开凿山中磐石,在石室中发现一具死尸,裸体披发,双手被反绑,一只脚戴着脚镣。汉宣帝向群臣询问,群臣不知,只有刘向站了出来讲解了来龙去脉。汉宣帝大惊,问刘向是怎么知道的。刘向说他读过《山海经》,于是人们争相阅读《山海经》,形成了一股阅读热潮。
  窫窳死后,黄帝怜悯,请来六个巫医去救他,最终结果是窫窳复活了。但复活之后的窫窳变成了一只龙首、人面、马足、牛身,叫声如婴儿的吃人怪兽,为害一方,直到尧帝时才被后羿所射杀。
  总之,巫医在上古时是非常普遍的存在,巫彭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同时,巫师之名是个笼统的称呼,它既可以是族名,也可以指该族历代的首领,因此,神农时代有巫咸,黄帝时代有巫咸,帝尧时代也有巫咸。
  黄帝众医官介绍完毕,回头再说鬼臾区。
  为什么要说他。
  因为他名字炫酷。
  当然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奇才,地位很高。
  鬼臾区不但擅长占星和医术,更精通兵法和治政,涿鹿之战时辅佐风后,立有战功,天下平定之后,鬼臾区又佐风后治民。后来鬼臾区成了风后的接班人,晋级为相,与封胡共同治政,死后葬于雍地,其墓名鸿冢,黄帝怀念他,便在隶属雍地的甘泉山祭祀万神,此地从此便成为历代帝王祭祀神灵的地方。

  封胡,涿鹿之战时曾负责监造战旗和作战器具,为黄帝手下得力武将,但事迹不详,后来晋位为丞,与鬼臾区合称丞相。
  丞相,丞相,丞与相原本是两种官职,后来被合二为一。
  大桡作甲子、羲和占日、常羲占月、后益占岁、鬼臾区占星,然后容成编制《调历》。说起这个容成,可真是不简单,他虽编制了历法,却并非因历法而闻名,他究竟还有什么过人之处呢?详见下回。
  日期:2018-12-05 20:12:31
  【文献说明】
  1、六天文官:出自《世本作篇》和《吕氏春秋审分览勿躬》。
  2、鬼臾区:《世本》作更区。
  《素问天元纪大论篇》记鬼臾区回答黄帝关于运气学说的一些重要提问。

  《汉书艺文志》有《鬼容区》三篇,图一卷,属于阴阳家。
  《史记五帝本纪》:“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正义:“封禅书云‘鬼臾区号大鸿,黄帝大臣也。死葬雍,故鸿冢是’。艺文志云‘鬼容区兵法三篇’也。”
  《史记孝武本纪》:“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
  3、僦贷季:《素问移精变气论》“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唐王冰注:“先师谓歧伯祖世之师僦贷季也。”
  明朝嘉靖年间建有京师先医庙,僦贷季列东庑第一位。
  4、岐伯:《黄帝内经》多为黄帝与岐伯问对。
  《素问上古天真论》:“乃问于天师曰…”唐王冰注:“天师,岐伯也。”
  医学方面可见《伤寒论》自序、《帝王世纪》、《资治通鉴》等。
  《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新唐书艺文志》载《岐伯炙经》一卷,《宋史艺文志》载为《岐伯论针灸要诀》一卷。
  音乐方面可见《路史后纪五》、《古今注音乐》、《宋书乐一》、《隋书音乐上》等。
  《通志氏族略》:“古有岐伯,为黄帝师。”

  5、伯高、少俞、少师:《黄帝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序:“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师、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
  《黄帝内经》有黄帝与少俞、少师的问对。
  6、雷公:《黄帝内经》有多篇都是以黄帝与雷公讨论医药问题的形式写成。
  另有《雷公药对》流传,虽然疑为魏晋时期托名雷公之作,但也反映出雷公的医术高超。
  《抱朴子极言》:“著体诊则受雷公、岐伯。”
  7、扁鹊:《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正义:“黄帝八十一难序云:“秦越人与轩辕时扁鹊相类,仍号之为扁鹊”
  《云笈七签轩辕本纪》:“扁鹊、俞跗二臣定《脉经》,疗万姓所疾。帝与扁鹊论脉法,撰《脉书上下经》。”
  8、俞跗: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韩诗外传卷十》、《说苑辨物》等。
  9、桐君:《本草纲目卷一上序例上》:“桐君,黄帝时臣也。”
  《方舆胜览浙西路建德府事要》(南宋祝穆):“桐君山在桐庐。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人问其姓,指桐木示之,因以桐名郡曰桐庐。”
  《医籍考卷十二本草四》(日本丹波元胤)转引元代僧人圆至云:“桐君山在卢州。有人采药,结庐桐木下,指树为姓,故山得名。”

  另见《路史后纪五》。
  10、巫彭:见《世本作篇》、《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吕氏春秋审分览勿躬》。
  《广博物志方伎》(明董斯张):“轩辕臣巫彭始制药丸。”
  11、窫窳:见《山海经》中的《东次四经》、《北次一经》、《海内南经》、《海内西经》和《海内经》。
  另见《淮南子本经训》和《述异记》。
  刘向都《山海经》的故事见《太平广记博物刘向》。
  12、封胡:《路史后纪五》:“于是申命封胡以为丞,鬼容区为相,力牧为将,而周昌辅之。…”
  《汉书艺文志》有《封胡》五篇,属于兵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