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三代风云录(史上最全的先秦史)》
第29节

作者: 千秋如梦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2-02 08:56:09
  第13回 榆罔降封于潞 夸父渴死于途
  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炎即炎帝,黄即黄帝,二帝的政权前后衔接。
  阪泉之战,黄帝战胜炎帝,建立华夏联盟;
  涿鹿之战,黄帝擒杀蚩尤,成为天下共主。
  当然,两战谁前谁后,尚存争议。
  不过不管怎么说,黄帝最后都做了天子。
  而且,黄帝成为天子后,炎帝仍然健在。
  新政权取代旧政权,对旧朝天子的安排是一个问题。

  其实也不是个问题,彼时炎帝榆罔已经很老了。
  而且,炎黄联盟稳固,炎帝一族的许多人都成了黄帝的臣子。
  史载,黄帝定天下后,榆罔不再居陈留,而被封于潞地。
  潞地,即今山西潞城市,此地离当年皇神农兴起之地羊头山不远,也算是认祖归宗了。

  不过,也有一说,封于潞地的是榆罔的支子。
  但不论如何,潞地都和炎帝族人有关。
  春秋时,赤狄在潞地建有潞子国,势力一度强大,后来被晋国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称潞氏,后改为路氏。
  赤狄来源不明,但其族隗姓,长期活跃于潞地,与炎帝魁隗氏或有渊源,所以路氏有源于姜姓的说法。
  榆罔死后,还有一个小帝,或作少帝,大概是因在位时间短暂或年龄较小而得名,据说是帝器的弟弟。

  小帝之后,何人统领炎帝一族,已经没有了记载。
  曾经烜赫一时的姜姓炎帝族,在失去了天子之位后,终于没落。
  然而,毕竟是上古大族,炎帝族人不忘先祖功业,努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荣耀。
  炎帝器生封钜、伯陵与容光,他们都做了黄帝的臣子。

  封钜,前文已有提及(见第8回),他做了黄帝的老师,其后人在夏代建有封父国。
  伯陵生鼓、延和殳,具体情况前文有述(见第8回),殳发明箭靶,鼓和延擅长音乐,在此就不再多说了。
  鼓生灵恝(jiá),灵恝生互人,互人为巫觋,有通天晓地的本领,其后有互人国,又作氐人国。
  氐人国位在西边,其国人长得好似美人鱼,都是人面鱼身,没有脚,大概是一个以鱼为图腾的部落。
  黄帝合符釜山,统一图腾,怎么还会有鱼图腾部落?
  可见,氐人国已经脱离了华夏联盟,并不在中原政权的统治范围之内。
  容光,任黄帝祝融,死后为南方火神,葬于衡山,今南岳衡山有祝融峰。
  容光生康回,任共工一职,擅长治水,居处长江流域,后崛起为雄霸一方的强势诸侯,曾与颛顼爆发战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共工生句龙、术器和修。
  句龙,或作勾龙,受其父影响,擅长平治水土,被颛顼任命为后土。后土,或称土正,即管理土地的最高长官,所以后世都以后土称句龙。后土死后被后人世代祭祀,成为社神,俗称土地神。

  术器,或作术嚣,长相特别,脑袋呈方形,可能是婴儿时把脑袋睡方了。术器住在长江流域康回故地,子承父业,亦称共工,擅长治水。颛顼末年,术器作乱,为辛侯所灭,辛侯因此即帝位。
  这个辛侯是谁?
  史称帝喾高辛氏。
  修,志在四方。
  什么意思呢?
  原来,修和句龙、术器子承父业不同,他的爱好是旅游,只要舟车能达、足迹能到的地方,全都要游览一番。
  修死之后被尊为祖神,即道神,或称行神、路神,也就是保佑出行平安之神,俗称旅游神。
  不过,道神并非修一个,黄帝正妻嫘祖,死后同样做了道神。
  接下来,后土生信。
  信的名气不大,没什么事迹流传,但他的儿子却是极为有名,他的名字叫夸父。
  蚩尤手下有夸父,怎么信的儿子又叫夸父呢?
  其实不用惊奇,他俩并不是同一人。
  夸父,其实是一个族名,他们的首领都叫夸父。
  也就是说,信的儿子,他做了夸父族的首领,所以叫做夸父,古有“夸父逐日”的神话,说的就是此人。

  相传,大荒之中,有一座山,名叫“成都载天”。
  成都载天山不在四川成都,具体在哪,没人说的清楚,其实也不重要,可以不去管它。夸父就住在此山之上,他以两条黄蛇作耳饰,手里还拿着两条黄蛇。
  一日,夸父迈开双脚,开始追赶太阳,眼看就要在禺谷,也就是太阳落下的地方赶上了,却突然口渴难耐,于是夸父去喝黄河和渭河的水,可是两条河的水都喝光了,还是不够,夸父听说北方有大泽,便想到北方去取水喝,结果还没赶到,就渴死在半路上了。临死前,夸父抛弃了他的手杖,这根手杖被尸肉所浸,变成了极为茂密的邓林,又名桃林。
  夸父逐日的故事流传千年,它象征着人类征服自然的勇气和决心,也代表了顽强不息、坚持不懈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因而为历代所传颂。
  但是夸父为什么要逐日,他的动机是什么呢?
  答案应该是:水。

  夸父族原本住在南方,我国南方多蛇,所以这个部落以黄蛇为图腾。今湖南省沅陵县五强溪镇有夸父山,可能为夸父早期活动地。
  夸父族人身材高大,曾帮助蚩尤攻打黄帝,战败,其族首领为应龙所杀,黄帝一统天下后,夸父族情况不明,大概被炎帝族所辖制并有联姻,所以信的儿子入赘夸父族,做了首领,称夸父,据说曾辅佐尧的儿子丹朱。
  后来,天气极其炎热,河流干枯,连年大旱,夸父族难以维持生活,无奈之下,夸父率领族人离开家园,一路向北,寻找水源。
  其后,先至黄河,后到渭河,条件都不太好,夸父听说北方有大泽,水量充足,于是率领族人继续迁徙,然而还没等到达大泽,夸父就渴死在半路上了,临死之前扔掉了自己的手杖。
  不久,炎热褪去,当地有湖水重现,在抛弃手杖的地方长出了两棵大树,枝叶繁茂,远望似一片树林,后人称之为邓林,又名桃林,夸父族人从此不再北行,定居在邓林西侧,后建有夸父国,又称博父国。桃林南侧有高山,因夸父而得名夸父山,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西。
  所以说,夸父是一个英雄,他是为了拯救族人而牺牲的,他的事迹铭刻在人心,他的精神在后人心中流传,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了神话。

  神话,是英雄精神的升华。
  回头再说后土。
  根据上古奇书《山海经》,后土还有个后代叫噎鸣,这个噎鸣致力于研究天文历法,具体有什么成果不太清楚,我们只知道他把一年划分成十二个月。
  不过,根据成书于南宋的《路史》,噎鸣还有个名字,这个名字就比较有名了,叫做伯夷。

  伯夷是谁?
  可能有人不知道,但说起他的一位后人,则可谓是大名鼎鼎了。
  这位后人就是《封神演义》中曾经主持封神大业的“众神之神”—姜子牙。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