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三代风云录(史上最全的先秦史)》
第19节

作者: 千秋如梦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1-24 13:29:56
  第8回 附宝见大电感孕 轩辕战阪泉立威
  话说当年少典娶女登为妃,生有二子。
  一个名叫石年,从其母族生活,后来被拥戴为天下之主,即著名的皇神农。
  另一个唤作勗(xù)其,成了下一任少典,其后代世袭有熊氏。
  神农氏末期,有熊之君大丛娶有蟜氏之女附宝(又名昊枢)为妃。
  接下来的剧情不用说也能猜到—附宝要怀孕了。
  当然,不会是踩脚印和遇神龙。
  相传,一天夜里,天降异兆,有大电光绕北斗天枢之星,照于郊野,灿如白昼,附宝甚感惊奇,然后稀里糊涂就有了身孕。

  这一孕不要紧,足足有二十五月。
  二十五月后,戊己之日,附宝在寿丘(旧说在山东曲阜,有争议)诞下一子。
  据说,此子出生之前,天上有黄星出现,地上有白狐奔跑,白狐、黄星都是祥瑞之兆,预示着贤君出世、盛世到来。
  那么此子究竟何人?
  他便是大名鼎鼎的轩辕。
  轩辕,据说本姓公孙,这个说法有疑问。

  公孙就是公之孙,是春秋时期对诸侯之孙的称呼,后来演变为公孙氏。
  上古时代无爵禄,不知公孙从何来。
  且不去管它,因为轩辕还有一姓。
  轩辕年少时生长于姬水河畔,即今陕西武功县的漆水河,所以他又姓姬。
  姬姓与姜姓的得姓方式如出一辙,它们将成为构建中华民族千古姓氏的基础大姓。
  再说轩辕。
  轩辕本来不叫轩辕,是因为发明了轩辕才叫轩辕。
  轩就是有帷幕的车,辕则是驾车用的直木或曲木。
  所以,轩辕是因为发明了车乘而得名。
  不过,也有人说,轩辕是因为曾住在轩辕之丘而得名,地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
  那么,问题来了,轩辕丘的轩辕又是怎么来的?
  于是,又有古人曰:上古有轩辕氏,然后有轩辕丘,然后附宝生子住在轩辕丘,得名轩辕。
  如此,车乘的发明者又易主了。
  古史之混乱,从此可见一斑。

  一般认为,轩辕之丘因轩辕而得名,这个轩辕就是附宝之子。
  轩辕相貌非凡,生得龙颜日角。
  所谓龙颜,就是眉骨圆起,汉高祖刘邦就长这样儿;所谓日角,就是额头突出,光武帝刘秀相貌便是如此。
  换言之,龙颜日角,帝王之相。

  与神农相似,轩辕生来有灵性,出生不久便会说话,幼年之时聪明机敏,师从于大填(又作大真、大颠)。十岁之时便深知神农氏政权的弊端,立志改弦易辙,刷新政令,长成之后,身长九尺,雄姿威严,异于常人,袭为有熊氏之君。
  有熊氏部落本是游牧民族,居无定处,至轩辕时方转为农耕,都于涿鹿。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有涿鹿县,据说就是轩辕逐鹿之所在,但由于太过靠北,故尚有争议,不过,这并不妨碍对历史的叙述,本文从之。
  且说轩辕治政,以德为本,采取了许多重大措施。如:
  明确了君臣上下的关系,颁定了父子兄弟与夫妇的礼数;
  命名百物,使人民明贵贱,共同享有山泽物产;

  参验五行,依四时节气变化种植五谷;
  设置五种计量标准,丈量土地;
  设立法度,整顿军旅。
  如此,百姓大悦,有熊部落愈发兴盛。
  时值神农氏衰败,各路诸侯互相攻战,暴虐百姓,炎帝榆罔无力征讨。轩辕趁机习兵练武,大兴军旅,征讨诸侯,所向披靡,诸侯自此多有归从。
  轩辕以武力威服诸侯,又以德义化解戾气、治理政事、安抚民众,于是诸侯多心向轩辕,而背弃炎帝。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憨睡!
  榆罔大怒,问罪兴兵,诸侯惊惧,归告轩辕,遂有阪泉之战。
  相传,轩辕帅熊、罴、狼、豹、貙、虎、貔、貅为前驱,以雕、鹖、鹰、鸢为旗帜,与炎帝榆罔大战于涿鹿东南阪泉之野。
  黄帝也真是神奇,竟然能驱使猛兽作战。
  这当然不现实,这些动物实际上应该是各个原始部落的图腾。而能有这么多部落联合参战,也恰恰展现了黄帝强大的实力。
  阪泉之战,前后共计三战,其战况空前惨烈,死伤无数。其参战人数和具体过程,无从知晓,但结局却很明确:榆罔大败,最终失去天子之位,时为榆罔在位五十四年。
  轩辕于戊己之日出生,戊己五行属土,故为土德,土色黄,所以后世皆称其为黄帝。这当然是后人附会之说,炎帝火德,火生土,五德终始说才是根本。
  黄帝败炎帝,始有炎黄联盟,黄帝为联盟首领,居涿鹿,而榆罔仍居空桑,统领炎帝部落。

  榆罔之堂兄、炎帝器有三子:钜、伯陵和祝融。
  钜,有才德,黄帝以其为师,赐地封邑(今河南封丘),故钜又称封钜(封巨)、大封,其后人在夏代建有封父国,商末周初为周文王所灭;
  伯陵,为黄帝臣,封于逄地(今山东潍坊市临朐县),商代有逄国,周武王时被并入齐国,伯陵曾与吴权之妻阿女缘妇通奸,缘妇怀孕三年,生三胞胎鼓、延、殳,后来三子皆有造作,殳发明了箭靶,而鼓和延发明了编钟并创制了乐曲的格式。至于那个吴权,不知何人,因绿帽子而留名后世;
  祝融,本名容光,因能明察南方之事,黄帝以其为司徒,司夏主火掌祭祀。祝融之名,来源古远,其本义是祈愿光明的男巫,相传上古有祝融氏,以用火和通神著称,后世遂以祝融为官号,又称夏官和火正,至周朝改称司马,此炎帝系之祝融即是以官号用作人名。此祝融后生有共工,共工又生后土,共工为水官、工官,后土为土官,二者也都是以官号用作人名,共工本名康回,后土本名句龙,又作勾龙。

  说起后土,黄帝之时便有,这个后土明显不是句龙,但也不是官号,也许他的名字就叫后土吧,据说他能明察北方,被封做李,李就是理官,后世称司寇,负责诉讼和刑狱,主冬。
  后土与大封、祝融、奢龙分治四方。
  奢龙,一作奢比,能够明察东方,黄帝以其为土师(后称司空),负责水利和营建,主春;祝融明察南方,为司徒,负责民事和祭祀,主夏;大封明察西方,为司马,负责军政和军赋,主秋。
  奢龙、祝融、大封和后土又与大常、蚩尤合称六相。
  大常本名常先(大是敬称),为黄帝重臣名将,相传他发明了战鼓,因为通晓地利,黄帝封其为“廪者”,或称地官,掌管土地与粮食;
  蚩尤,姜姓,相传为皇神农苗裔,因为通晓天文,熟悉日月运行的规律,黄帝封蚩尤为“当时”(官名,相当于天官,近似于后世宰相),专门负责掌管天文历法和岁时月令。古代观星定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农业部落安排农业生产的关键,故蚩尤为六相之首。
  黄帝得六相辅佐,一时天地得治。

  然而,蚩尤虽居六相之首,却不甘心受制于黄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