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三代风云录(史上最全的先秦史)》
第14节

作者: 千秋如梦醉
收藏本书TXT下载
  5、柏皇氏:《路史前纪六》注引道书《三天列纪》云:“上清真人姓柏名芝。”具体描述见《春秋命历序》。皇人山出自《路史前纪六》注引《舆地广记》(北宋欧阳忞)。
  6、中央氏参考《路史前纪六》,敖鄗山实际上是两座山,敖山即今荥阳北边的邙山,而鄗山距其不远,今名广武山。
  7、栗陆氏:《邓析子转辞篇》(春秋邓析,一说为伪作)有栗陆氏杀东里子的记载。
  8、昆连氏:《路史前纪七》说,昆连是昏晦的意思,即光线昏暗。注曰:“骊”通“厘”,“昆”、“厘”都有“昏”的意思,“连”、“畜”都有“积”的意思,也就是说人们黄昏之时聚集在一起。
  9、赫胥氏:出自《庄子马蹄》。
  《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和《路史后纪一》皆言郝氏出自太昊之佐赫胥氏,《丹阳郝氏源流总序》(南朝梁郝廻)有具体描述。

  《路史前纪七》注引《仙传拾遗》(唐末五代杜光庭)言赫胥氏在潜山升仙。
  10、尊卢氏:见《路史前纪八》。“尊”又可作“罇”、“樽”,本义是酒器,“卢”本义是饭器,可能是尊卢氏的得名来源,一说“尊”表示敬重,“卢”因地得名。
  11、昊英氏:出自《商君书画策》。《易纬乾坤凿度》为天英氏,昊,即指天。
  12、有巢氏:事见《逸周书史记解》(先秦典籍,作者不详)
  13、朱襄氏、葛天氏和阴康氏:三氏之事皆出自《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

  来阴之名源于《路史前纪九》。
  《吕氏春秋》高诱注:“朱襄氏,古天子,炎帝之别号。”清代的《辞源》沿用此说。
  《教坊记》(唐崔令钦)亦有阴康氏记载,大舞之名源于《路史前纪九》。
  14、无怀氏:其名最早见于《管子封禅》。
  《管子》说无怀氏在伏羲之前,《路史》采此说。
  《易纬稽览图》、《遁甲开山图》、《易纬乾坤凿度》及郑玄注说无怀氏在伏羲之后,《帝王世纪》采此说。
  日期:2018-11-19 13:46:54

  【延伸】
  抟土造人
  女娲,又称娲皇,是华夏民族的创世女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又有补天救世传说,受到炎黄子孙的世代祭拜。
  据《说文解字》,女娲之名最早见于西周宣王时代的《史籀(zhòu)篇》,不过该书已亡佚,现存载有女娲最早的古籍是《楚辞》和《山海经》。

  女娲最著名的故事当属抟土造人和炼石补天,二者皆为神话,这里单说一下抟土造人。
  抟土造人的故事出现比较晚,以目前存世的资料来看最早出自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
  故事是这样的:天地开辟之初,大地空旷,女娲来到凡间,孤单寂寞,非常无聊,于是女神心血来潮,灵感迸发,开始造物,正月初一至初六分别造出了鸡狗豕(猪)羊牛马(也不知道用什么原料造的),初七用黄土和泥照着自己的模样捏起了泥人(幸好没用黑土),泥人放在地上就活了起来,女娲心情大好,捏了一个又一个,不久之后,她觉得这样做效率实在太低了,于是找了根藤条沾着泥浆甩了起来,结果泥点也变成了一个个小人。据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的人是用绳子甩的(人的命,女娲定)。完工后,女娲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也为了区别于禽兽,她创造了嫁娶之礼,以自己充当媒人,教给人类“造人之法”,于是人类开始凭借自己的力量传宗接代。

  古史中,女娲有着两面性,有人格,有神格。为人时,接替伏羲,创制嫁娶之礼,为神时,抟土造人,二者皆与孕育生命相关,它们的形成过程具体如何,还需进一步考证。
  日期:2018-11-20 21:39:55
  第6回 女登感龙生神子 神农治世兴农医
  相传伏羲之世,有一部落以熊为图腾,称有熊氏,其居地史称有熊,在今河南新郑。
  又有一部落以蜜蜂为图腾,称有蟜(jiǎo)氏,住在平逢山附近,即今洛阳北邙山一带。
  两部落相距不远,世代通婚,为姻亲部落。
  有熊氏首领世称少典,大概因掌管典册而得名。少,又作小,上古或有大典氏,可能因为没什么事迹流传,故而湮没无闻。
  上古时代,典册为巫觋所掌管,故有熊氏地位非同小可。
  另传,伏羲又号黄熊氏,若如此,有熊氏则为伏羲族属,出身可谓显赫。
  不过,有蟜氏也非等闲之辈,因为此部落又作有娲氏,如此,他们则是女娲族属。
  原来门当户对,古已有之。而且亲上加亲,可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伏羲之世末,有熊氏时任少典娶有蟜氏公主为妻。
  这位少典不知何名,但这位公主却有芳名流传,唤作女登。这倒是比较符合母系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情形。
  女登,又称任姒,一日到华阳(一说指华山南面,一说在湖南会同)游玩,在常羊山遭遇龙神,具体发生了什么没有记载,但结局却很明确:她怀孕了。

  后来,女登揣着龙种,辗转来到厉山(今湖北随州厉山镇),在石室中诞下一子,取名石年,又名轨。据说石年出生时天降异兆,有“九井自穿”,也就是有九口井自然形成,此九井互相连通,于一井汲水,其他八井之水皆动。
  果然,龙为水中物,生与水相关。
  不过,看似神奇的九口井,其实也不神奇,它们可能是古人发明的“坎儿井”,或称井渠。
  既然是神之子,自是与凡人不同。
  传说石年相貌出众,生得人面龙颜、牛头大唇、苍色大眉,特别是胸口有一对印记,好似天上钩钤星。
  钩钤星是个什么星?
  “钩钤,天子之御也。”(《汉书天文志》)属于二十八宿中的房宿。
  也就是说,上天昭示世人:“此子必成大器。”

  石年天赋异禀,骨骼清奇,三天就能说话,五天就能走路,七天就长出了牙齿,三岁便知晓稼穑之事,成年后身长八尺七寸,喜戴玉质头饰。后来,师从于悉诸和老龙吉而通晓天地自然法则。
  悉诸和老龙吉何许人也?有何本事?
  不详。
  古之王者必有师,以后像这种只见其名不见其事的人物还有很多。
  石年因生于厉山,故得号厉山氏,又作烈山氏、列山氏(古厉、烈、列三字音义相通)。彼时尚无农耕,部落多逐水而居。所以石年虽生于厉山,却成长于姜水流域,因而以姜为姓。
  当然也有说法,这个神奇的孩子,原本就是出生在姜水。

  厉山氏也不是神农,而是另有其人。
  古史茫昧,孰是孰非已不可考。
  但这个孩子他姓姜,是无疑的。
  这个姜姓与姜水有关也是没有争议的。
  但姜水在哪,至今存疑,一说是清姜河,一说是岐水,不过两条河都在今陕西宝鸡市境内。
  因此,宝鸡市就是石年的故乡。

  但是,那个时代,生活是艰辛的,日子是不易的,迁徙奔波是必须的,离乡背井是必然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