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默默地呼唤,
激起了心中的波澜……
上述几句歌词,出自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分为三部分内容,这是第一部分的开头。每当这首充满爱意的公益歌曲回响在耳中,每一位心中有爱的听众,都会被爱的呼唤激起心中的波澜。我觉得,这首歌曲如同是给孔子量身定做,伴随孔子的生前身后,奏响了一曲连绵不绝的《让世界充满爱》。
那么,让我也用三个部分《学人·青少年孔子》《至圣·中年孔子》《万世师表·老年孔子》,来总结孔子的生前身后,也希望世界充满爱。
想起来是那么遥远,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孔子祖先家族没落后,来到鲁国。孔子于公元前551年出生在鲁国,他的父亲是叔梁纥(hé),母亲是颜征在。
明眼人看到上一段,会反应出来:孔子,父亲是叔梁纥?怎么不是同一姓?
这是因为,春秋时期,即便是同一家族、同一血脉的人,称呼起来也不一样。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关于孔子的出生,《史记·孔子世家》开头一段,有一句很刺眼的话: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这句话直接翻译的意思是:叔梁纥和颜征在于郊野之处交合,之后生下了孔子。还可以理解为:叔梁纥和颜征在有了不符合礼制的婚姻,之后生下了孔子。
对此,我认为,必须正名、也必须说明:《史记》作者司马迁,他对孔子很尊崇,不会无缘无故地侮辱、贬低孔子的出身。真相只有一个:孔子的父亲与母亲,是当时的符合风俗的、合法的、合情的结合。
为了说明这个真相,我讲一下。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不少地区可以有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真正的中国古代情人节,是农历三月三,并不是农历七月七(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农历三月三前后,莺飞草长、柳绿花繁,正是当时合情合法的私会时节,郊野之上充满爱,一对对两情相悦、四目相视的青年男女互相赠送小礼物、手拉手步入山谷、河滩、丛林……
两条清澈的河流,春水流动,水流哗哗。
小伙儿与姑娘,手中捧着兰花。
姑娘一脸娇羞,对小伙儿小声说:“要不,我们一起去小树林看看……”
小伙儿说:“不是看过了吗?”
姑娘俏皮道:“嗯~再去一次嘛……”
小伙儿与姑娘,又是说来又是笑,含情脉脉、互赠芍药(sháo yào,一种香草)。
这些情景的描写,来自于孔子整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当中的一篇,也就是《诗经·国风·郑风·溱洧(zhēn wěi)》。那两条清澈的河流,就是溱水、洧水。孔子汇编《诗经》,《诗经》有305篇诗歌,书里很多篇有男女情爱的描写。按照孔子的说法:《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情思深深,思想纯正而没有邪念(《论语·为政》原文: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的父亲与母亲,是在这种风俗之中结合的。
不过,还会有人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叔梁纥,生卒年为约公元前622年—约公元前549年;颜征在,生卒年为约公元前568年—公元前535年:比较之下,叔梁纥比颜征在年龄大了五十多岁,两人成婚时,叔梁纥六七十岁,颜征在十几岁。叔梁纥原先有正妻、也有妾,他和正妻只生有九个女儿,叔梁纥和妾生有一子,名叫孟皮,孟皮有点足部残疾,依照当时礼仪、孟皮不宜继承叔梁纥血脉正支。后来,六七十岁的叔梁纥与十几岁的颜征在成婚,颜征在生孔子之前,曾经到尼丘山(山名)祈祷,后来生下了孔子。孔子是庶出,但继承叔梁纥血脉正支,因为孔子有一个同父异母兄长孟皮,所以世人也常常对孔子称呼:孔老二。
叔梁纥人品出众、魄力惊人,曾经,五六十岁的他,在攻城行动的危急关头,独自托起从城门上方落下的大闸门,在另一次军事行动中率领少数人成功突围,以勇力闻名于各个诸侯国。并且,叔梁纥与其他两位鲁国将军,被并称为“鲁国三虎将”。
叔梁纥生活的时代,婚姻的“一夫一妻制”没有规定合法化,所以他娶了一正妻、两妾,我们不能只用现代的婚姻规定来看待。叔梁纥到了六七十岁的时候,孔武有力、老当益壮,他不仅是战场英雄,还是情场胜利者——他获取了花季少女颜征在的芳心(没有任何记载说是叔梁纥逼迫颜征在)。但是,由于两人年龄相差过大,在当时也有些不符合礼制。
孔子生下来,排行老二(叫做仲)。孔子天生头顶比较奇特——头顶中间略微低于头顶四周,又因为孔子出生在尼丘山一带地区,尼丘山的山顶也是中间低于四周,于是,孔子的名字:名丘,字仲尼。
孔子叫孔丘了,尼丘山反而避讳孔子的名、被改名,叫做尼山。
如果没有孔子,尼丘山不必被改名。
如果没有孔子,尼山也不会成名。
孔子三岁时,他的父亲去世;到了孔子十七岁时,他的母亲也去世了。
青少年孔子,在人们的眼中和孔子自己的眼中,分别是什么人?
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换成现今的身高,是一米八以上,也可能超过一米九,人们都惊奇于他的身高,叫孔子为“长人”。
各位读者朋友猜想一下:孔子是怎么看待青少年时期的自己呢?
可能有人会想:圣人啊!青少年孔子肯定有崇高理想。孔子是圣人,这都不知道?太没有文化了。
孔子没有认定过他自己是圣人,他提出的是:讲到两个尊称:圣、仁,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工作学 不厌倦,教导别人总不疲劳,仅此而已(《论语·述而》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而已。”)。
孔子不承认自己是圣人,但在当时就有人猜测孔子是圣人:
一个长官向孔子的学生子贡询问:“孔夫子恐怕是圣人吧?他怎么这么多才多艺?”
子贡说:“本来就是老天爷让他成为圣人,又使他多才多艺。”
孔子得知此事,便说:“那个长官知道我吗?我年少时穷苦低贱,所以学会了很多卑贱的技艺。那些娇生惯养、养尊处优的公子哥们,他们会这么多技艺吗?是不会的。”
(此故事见于《论语·子罕》。)
查阅年少时期的孔子资料,会发现,孔子是实话实说——孔子年少时,丧父丧母,生活必须自立自强,他管过仓库、养过牲畜、做过会计,都干得井井有条。在生活实践中,孔子不断学习,还逐步掌握、精通六艺;也正是有生活实践,孔子愈发珍惜生活,他的思想也逐渐深刻成熟,也由此成为学人:学会生活,学会技能,学会爱人。
六艺分为两类:小六艺、大六艺。
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掌握技能比较全面,礼仪、音乐、射箭、驾车、写字、算数,六艺皆学,二三十岁时,孔子已经是六艺专家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