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山东人,半部近代史——近代山东的十大猛人》
第26节作者:
鲁西狂人 日期:2018-07-21 14:51:07
一、名门世家出来的好学生
我们从周自齐的老爷爷讲起。
周自齐的曾祖父名叫周鸣銮,山东单县周郑庄人,原本世代务农,只因周鸣銮参加科举中了嘉庆年间的进士,鲤鱼跃龙门,实现了从农民世家到官宦世家的转换。周鸣銮长期在刑部做官,道光元年授雷琼兵备道,前往广东上任。这是周家与广东省结下缘分的开端,这个地理缘分对于周自齐非常重要。周鸣銮在雷州、琼州一带为官颇有口碑,老百姓还为他修建了生祠。
周自齐的祖父周毓桂又是一位进士,咸丰年间先后在广东的雷州、潮州、惠州当知府。周毓桂有八个儿子,前四个都送回了单县老家,老五到老八则留在了广东。周自齐他爹周镐秀排行老六,没能考取功名,仅捐了个广东后补巡检。周毓桂在惠州死在任上,周镐秀兄弟扶棺返回单县老家安葬。
自打周自齐的老爷爷辈开始,周家就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教育,注重培养孩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毕竟周家的发达都是从书本上取得的。周镐秀没能考取功名,觉得很没面子,自己不能完成的目标,只好寄希望于儿子周自齐了。
周自齐于1869年出生在山东单县老家,周镐秀对他严格要求,从小就教他背诵诗书。周自齐聪敏异常,唐诗宋词读上几遍便能背诵,再加上周自齐自己勤奋刻苦,好学不倦,从小打下了牢固的国学基础。在这种书香门第成长起来的周自齐,品性敦厚,坏心眼儿不多,在尔虞我诈的民国,周自齐能混到摄行大总统的高位,实属不易,细细想来,周自齐又何尝不是沾了自己老实敦厚的光呢。
可惜周镐秀没有看到儿子光大门楣的那一天,在周自齐年少时,周镐秀便撇下周自齐母子去世了。当时是4月份,下葬那天,鲁西南竟飘起了小雪,村里的老人们唯心主义严重,窃窃私语说:俗话讲“雪罩坟,出贵人”,看来周家又要出大贵人了!
日期:2018-07-22 10:38:38
周自齐的五大爷周京秀,字绍堂,一直在广东为官,他与老六周镐秀岁数相近,又一直在广东,两人关系最好。周镐秀去世后,周绍堂觉得山东老家的教育落后,便把周自齐接到了广州,他承担起了抚养教育周自齐的责任。
广州是《南京条约》中最早要求开放的五口岸之一,受西方文化科技的影响最深,周自齐来广州时,广州正处于洋务运动的最前端,欧洲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都能在这座城市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灯不用油竟然能亮,前后两个轮圈的铁架子竟然能骑,车不用马或者驴拉竟然能跑,阀门拧开竟然出水…火车、轮船、洋房、工厂、金发碧眼的洋鬼子,所有这些让来自鲁西南、从小接受传统国学教育的周自齐感到了心灵的震撼。很快,周自齐对这些新事物从新奇变为了兴趣,因兴趣而如饥似渴的去接触去学习这些洋玩意儿。
周绍堂安排周自齐在随宦学堂读书,除了学习传统的四书五经,周自齐还主动涉猎西方书籍,了解中国外的世界。周绍堂在广东多年,见多识广,对于中国的落后深有所触,对于中国思想文化的落后更是深有所感,侄子对西学有浓厚的兴趣,周绍堂并不反对,相反却积极支持侄子的选择。成大器不一定非要走八股取士嘛!
1886年,周自齐报考了广州的外国语大学—广州同文馆,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清政府创办同文馆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培养翻译,学生们在馆里的主要学科是英语、汉语和算术,另外还要兼修法语、德语、俄语、日语等语种。同文馆的学生毕业后,根据成绩好坏分成几级,学得好的可以授品衔跟随驻外大使们出国,学得一般的留国内分给各衙门听差,学得差的爱干啥干啥去。所以同文馆里的学生们大都是拼了命学习,分秒必争,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这和今天谈情说爱休闲浪漫的大学生活绝不是同一种氛围。周自齐不单是这群拼命学生中的一分子,而且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期间,周绍堂的官位飙升到了两广盐运使,他的上级是两广总督、晚清名臣张之洞。周绍堂与张之洞的私人关系非常好,张之洞经常到周家坐坐,喝个小酒,聊聊天儿。赶上周末或放假,张之洞还能见到在同文馆拼命的周自齐。张之洞作为长辈,问问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在学校里学些什么之类实在是太正常了,每到此时,周自齐便侃侃而谈,说起西方文化科技滔滔不绝,指点起洋务有头有道,这令张之洞大为赞赏。张之洞对周绍堂说:这孩子多加培养,将来必大有出息,孺子可教孺子可教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