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写写中国历代不为人知的冷门谋臣》
第23节作者:
天人啸剑 日期:2018-11-17 15:04:59
此时官渡之战正处于白热化阶段,曹操方面正在与袁绍争得你死我活,曹操还要亲自率兵北上解救白马之围。哪有时间和兵力攻取江东,况且两线作战,腹背受敌这种蠢事,曹操是不会做的。于是顺水推舟,采纳了张纮的建议,加封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其实当初曹操要攻取江东完全是说说,搞点气氛,如果进攻江东,也只能利用徐州地区的有限兵力,这点兵是吞不下东吴集团的。)
日期:2018-11-17 22:00:31
(9)打开金锁走蛟龙
为了引诱年轻的孙权归顺自己,曹操想出了一条计策,加封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并派张纮回到江东,让张纮劝说孙权放弃割据江东而投入自己的阵营。不过,曹操的计策并不高明,他认为经过自己一年多对张纮的厚待和利诱,张纮已经放弃了效忠孙权,其实张纮依然是不改初衷继续为东吴的刚上任君主孙权效力。这样张纮如愿以偿地回到了已经阔别一年多的江东地区。(从曹操手中安然无恙地回到自己君主那里有一文一武,武是关羽,可谓放虎归山,文是张纮,可谓蛟龙入海。古代的侠义之士,不是高官厚禄可以收买的)
日期:2018-11-18 10:04:12
张纮回到江东之际,正值东吴集团面临危机之时。孙权继位之初,真的是内忧外患,外有山越和各地不服管的武装叛乱,内则是孙氏家族对于孙权的继位颇多议论,甚至有人想推翻孙权。对此,孙权的母亲吴氏经常用一些鼓励、赞扬的话语激励孙权的部下极力辅佐孙权。对于吴氏的做法,张纮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配合吴氏,张纮也常常公开发表声明,一是感谢吴氏对于江东群臣的激励,二是表示要做好辅佐孙权的工作。张纮的这个举动无疑也对稳定江东群臣的人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为了树立孙氏家族统治江东的合法性,张纮还经常在起草表章文书的过程中,有意加入孙氏父子历史功绩的介绍,并将其作为这类文章的重点进行描述。张纮的这种宣传方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对于江东的民众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就连孙权看到这些表章之后都非常感动,他认为张纮此举也让自己长脸了。
日期:2018-11-18 14:42:24
因为张纮的竭忠尽智,所以孙权非常尊重他,孙权执政早期,对于满朝文武的称呼都是直呼其字,唯独对于张昭和张纮这两位重臣另眼相看,他尊称张昭为张公,称张纮为东部。看见张纮这么得孙权宠信,总有些人眼红。有人跳出来说张纮出使许昌期间受到了曹操的重用,现在是身在孙营,心在曹,不能重用。孙权对此毫 不在意,仍然依照东汉朝廷对张纮的任命,派遣张纮前往会稽郡担任东部都尉一职。
日期:2018-11-18 22:08:12
(10)一切为东吴着想
孙权主政之后,东吴集团的发展战略较之于孙策时期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以鲁肃为首的新兴力量逐渐成长,成为孙权幕府的核心势力。鲁肃还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向孙权提出了著名的“榻上对”,对孙策时期由张纮制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完善,并改变了张纮所倡导的 坚持成为汉朝廷的支持者而转为据守江东割据称雄。
在建安八年至建安十三年(203年—208年),孙权亲自攻打江夏,三伐黄祖。为了保证大军主力云集江夏之时内部的稳定,孙权便将张纮留下坐镇吴郡,负责在后方运筹帷幄,这也说明了孙权对于张纮的高度信任。
日期:2018-11-19 13:39:06
战后孙权论功行赏,他认为张纮留守的有功,打算赏赐张纮,并提升张纮的职位。张纮深深地作揖谦故意贬低自己,因为没有取得多大的功业,所以不敢承受恩宠,到最后孙权也只能尊重张纮的意愿。
张纮的心态很好,对于像鲁肃等新人的横空出世,他并不像张昭那样对于鲁肃等人采取抵制的态度,他只是关注东吴集团的下一步发展,当孙权与自己产生意见分歧的时候,也只是非常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孙权进行规劝,他的这种做法比张昭摆出刚硬的态度,一副老臣的架势来逼孙权就范显然要高明了很多。
日期:2018-11-19 22:05:26
(11)担任长史
建安十三年(208年),三国里三大最著名的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打响了,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想必大家都清楚我就不浪费时间写,在这一场决定江东命运的战役中,张纮这位曾经为东吴集团立下大功的谋士是什么态度呢?可惜在史料中没有任何痕迹记载,好像不关他的事一样。
要知道张纮是站在张昭的主和派还是站在鲁肃的主战派,那么可以从战后,官职调动来推敲一下。在赤壁大战取得大胜之后,将原本孙策时代就担任的长史一职的张昭撤掉了,代之以张纮为长史。长史这个职位,虽然级别不高,但职低权重,可以说是孙权幕府中最为重要也是最有权力的关键职位,那么我们可以猜想张纮肯定不是主和派了,以张纮的性格应该也不会做袖手旁观的中立派,那么张纮的立场就是和孙权的基本一致了。
张纮以五十六岁的高龄进入孙权的核心班底,对此他很高兴,可惜的是留给他的日子并不多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