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轶事第二部:千古女皇》
第38节

作者: 小六如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8-10 10:58:50
  卅七章 拉武则天下台的政变
  江水湍急,一叶扁舟泛游于江水之上。
  “张易之兄弟扰乱朝纲,听说还暗中谋反,连一向正直的宋璟都没有办法,我等该想个法子才是啊!”说话之人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但是精气神很足,眼神中透出一股坚定。此人姓张,名谏之,初唐著名宰相。
  当年,武则天问狄仁杰道:“朕欲得一贤士为相,狄国老可有人选?”
  狄仁杰道:“会写文章的人朝廷里头抓一大把,但是能胜任宰相之职的人还数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但有经天纬地之才。”
  武则天提拔张柬之作了洛州司马。
  数日后,狄仁杰再问武则天,为何不见张柬之。武则天说她已经提拔了张柬之。狄仁杰不悦,说道:“臣以为,张柬之能当宰相,不是一个司马。”武则天同样没有轻易让张柬之当宰相。
  狄仁杰去世的时候七十一岁,武则天异常伤心,曾叹道:“狄国老一去,整个朝廷都空了。”当有大事不能裁决者,武则天总会想到狄仁杰,并伤心地说道:“天夺我国老何太早耶!”
  后来,姚崇出差的时候,武则天问过姚崇,谁可以胜任宰相。姚崇也向武则天推荐张柬之,如此,张柬之终于是加入了宰相团队,年八十。
  “是啊,我等食君之禄,应当为君分忧,如今张易之兄弟无法无天,何不将其二人正法!”说话之人牙关紧咬,愤愤不平。此人姓杨,名元琰,同样有铲除张易之兄弟的志向。
  两个人说到张易之兄弟,无不慨然,于是打算发动政变,除去张易之兄弟。回去之后,张柬之推荐杨元琰为左羽林将军,并嘱咐他道:“君记得江中之言否,今日非轻授也!”
  为了不让张易之兄弟起疑心,张柬之又推荐武则天的侄子武攸宜任左羽林军大将军,然而,张柬之安排桓彦范、敬晖、李湛等人都在羽林军中任将军之职,可以说架空了武攸宜,把羽林军都掌控在了手中。

  武攸宜是武则天的侄子,也是张易之兄弟的人,他担任羽林军大将军着实可以打消张易之兄弟的疑虑,但是桓敬晖等人都是向着太子,和张柬之是同一类人,除了李湛都是经过狄仁杰举荐在朝廷当了官,平时和张柬之的关系也不错。左羽林军在掌握之中后,张柬之又去说动右羽林军大将军,李多祚。
  李多祚本是胡人,首先在唐高宗手下办事,张柬之找他的时候也没有废话,开门见山道:“将军今日富贵,是谁给的?”
  “是先帝!”李多祚想到唐高宗李治,不禁有点惆怅。
  “没错!是先帝。但如今先帝的儿子被两个竖子所制衡,弄不好会有危险,我们为人臣子的,是不是要为君分忧!”张柬之说道。
  “张大人所言极是,张易之兄弟扰乱朝政,陛下春秋已高,太子殿下将会成为那两个竖子的主要敌人,我也担心呐!”

  “为今之计,李将军与我们合作,将那两兄弟一举擒拿,为国除害!”当下张柬之将他打算发动政变的计划说给了李多祚。
  李多祚也是一个真性情的汉子,毫不犹豫就答应与张柬之合作,如此一来,张柬之基本控制了羽林军。
  接下来就是告诉太子李显了。几个人商量好了,秘密告诉太子李显。李显也看不惯那两兄弟,就答应了。
  计划行动,张柬之等人率领羽林军五百直趋玄武门,让李多祚去东宫迎接太子。可是太子李显临时掉链子了,害怕武则天的手腕,竟然说什么也不出东宫门。这个时候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羽林军都进了玄武门,要是得不到太子的支持,那就是赤裸裸的谋反。太子不敢出门呀,这该如何是好。
  请太子的人急了,对太子道:“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横遭幽禁,人神共愤。如今张易之兄弟乱政,我等不顾身家性命同心协力共诛竖子,太子好歹也要出门鼓励一下将士,万望太子殿下移步玄武门。”

  李显也知道,这个时候他们没有回头路,但是他不敢去呀,说道:“竖子当诛,然陛下身体欠安,我等不便惊扰。”
  “我等连性命都豁出去了,殿下奈何害怕,既然如此,那就请殿下亲自出门阻止众人。”
  好说好说,要李显出门阻止他们倒是可以。别人都说了性命都豁出去了,还会怕挟持太子?李显刚出门上马,就被人簇拥着往玄武门走。
  “你不是说让我阻止众人吗!”李显有点生气,更多的是害怕。
  “殿下恕罪,事已至此,容不得殿下退缩了。”
  终于,李显还是到了玄武门,见到太子来了,众人心里也没有那么多顾忌了,直扑武则天所在的迎仙宫。
  这大晚上的,肯定是都在睡觉,张柬之找到张昌宗兄弟俩,让人一刀宰了这两个人,平日里不是喜欢扮演驾鹤西去吗,那就给你驾鹤西去!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明白,张柬之策划的这一场政变的直接目的就是杀了两个男宠,一直没有提到要拉武则天下台。武则天下台不过是这场政变的附加产物。
  一伙人杀了张昌宗兄弟之后,又径直到了长生殿。老人睡觉本来就轻,武则天听到动静,马上就醒了,看到刀光剑影,以为是在做梦,揉了揉眼睛,发现这是真的。
  武则天心中一凛,喝道:“谁叫你们来的?”尽管是年老体衰,说起话来威严丝毫不减。
  “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命令,诛杀二人,不想惊动陛下,臣等罪该万死!”说是说罪该万死,语气中丝毫没有领罪的态度。
  武则天望向李显,冷冷地说道:“是你下的命令?”李显平日里就害怕他母亲武则天,这时候武则天一句话,李显吓得发抖。
  武则天接着说道:“竖子既已伏诛,你该回东宫了!”听到这话,李显如获大赦,转身就要回去。
  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李显当然不能走,他这一走。其他的人不都要倒霉,桓彦范立刻阻止了李显,给了他个眼色,意思是说我们手里这么多人,不用怕她!李显也就停下了脚步。
  桓彦范说道:“太子怎么能这样回去,昔日天皇以太子托付陛下,如今他已经长大成人,但仍然久居东宫,天意民心都向着李氏。臣等更不敢忘记天皇之德,故奉太子之命诛杀贼人。愿陛下传位于太子,以顺民意!”

  这种赤裸裸的逼宫比当年裴炎逼宫还要严重,毕竟裴炎没有带兵来逼宫。武则天豹子一般的眼神望着所有人,突然看到了缩在后面的李湛,武则天冷冷地说道:“你也参与了?我待你父子不薄,你何故反我?”原来李湛是李义府的儿子。
  罢了罢了,事已至此,也不能怪别人。
  政变算是成功了,李显有权发号施令。杀了张易之兄弟后,他们又杀了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等人。这还不够,韦承庆、催神庆等张易之兄弟的党羽一并给抓进去了。
  这一场政变就是我们熟知的神龙政变了。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五日,李显即位。这已经,他第二次当皇帝了。
  即位第二天,武则天被迫住进了上阳宫养老。
  神龙元年,二月。李显恢复唐的国号,恢复唐朝所有制度。
  武则天仍然享受着皇上的待遇,李显每隔十天都会亲自带人去问候武则天。李显给武则天的尊号是“则天大圣皇帝”。
  神龙元年(705年),十二月十六日,武则天寿终正寝,享年八十二岁,葬于乾陵。
  鱼周政权到底是不是属于大唐,各有各的说法。武则天的是非功过也像无字碑一样,留与后人评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