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北伐》
第53节

作者: 飞翔明20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1-13 11:31:50
  68.
  不及细想,忽听城内一阵号角之声,划破长空,那似乎凝结了的空气异常闷热,仿佛也凝结了这一阵号角声。
  “果然有埋伏!”
  杨完者以及他的部属心里叫了出来,脸色也变了。

  苗军一阵骚动,每人皆倒抽一口凉气。
  可是!
  号角声后,徽州东门慢慢走出一匹战马,马上一员少年将军一手持长戟,一手拉着马缰绳。
  这就是埋伏?
  就凭这个?单人独骑?
  包括杨完者在内,苗军上下忍不住一阵讪笑。
  那少年将军就是邓愈,只见他慢悠悠地,催动战马一步步向苗军走来。过了吊桥,邓愈收住马缰,他高声喝道:“猫獠(这是元末汉人对苗军侮辱性的称呼)听着!我乃吴国公麾下院判邓愈,我城内有千军万马,不怕死的随我入城厮杀!”
  哦!
  苗军听清了,原来这厮敢情在城内埋下伏兵,故此单骑诱敌来了。
  不要中他诡计!
  杨完者告诫他的部下:不要轻敌!
  邓愈见没人理会他,又打马向前走了几步,吼道:“我就是徽州守将邓愈!不怕死的,上来拼命!”
  这一句音量比之前的更加洪亮,一来距离更近了,二来邓愈的确提高了嗓门。
  可是,还没有人搭理他—不是不搭理他,而是不敢搭理他。
  真怕他有埋伏!

  邓愈一提马缰绳,他的枣红战马前蹄凌空跃起,他举起长戟第三次高呼:“不敢拼命,来徽州干什么?”
  杨完者心里颇为犹豫,他的副将,左先锋吕升按捺不住了,他对兄长右先锋吕才说:只此一将,怕他做甚!吕才点点头,示意他向元帅请示将令。
  吕升对领导说:“元帅,敌军就算有埋伏,我军十万众,何惧之有?何况,仅一人前来挑战,我军竟然不敢对阵?这也太窝囊了!末将请战!”
  完者同意。

  吕升大叫一声,纵马摇枪,上前拼命!
  及至来到眼前,看清楚了,邓愈身材高大,身高比吕升几乎高出一个人头!身高优势明显!但吕升却不是吃斋念佛的,毫不畏惧,二话不说,只说“敌将拿命来”就直刺过去!
  邓愈回马就走,吕升紧紧追赶。
  及至城门之下,邓愈勒马转身,一挥长枪—战壕与城楼上乱箭齐发!
  吕升躲闪不及,如刺猬一般,倒于吊桥之上!
  吕才远远看见弟弟阵亡,大哭狂呼,也不向领导请示,径直冲上来,哇哇高叫“拿命来”!
  邓愈拍马前冲,三五秒钟即双方来到跟前,于是二人刀枪并举…

  不再描述了,结果是,邓将军架开苗将的武器,长臂一伸,揪住吕才腰带,用力一扯,喝一声“过来”—
  吕将军乖乖地,老鹰抓小鸡似的,离开自己的战马,横空而来,手中的长枪不禁失手落地!
  邓愈把他一下扔在地上,喝一声“绑了”,不知何时,他的身后竟然多了一批士卒,众士卒一拥而上,把吕才五花大绑!
  杨完者看见连失二将,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十万大军岂能惧怕眼前这个小小徽州城?
  他嗷嗷大叫:全军冲锋!
  好了!

  苗军潮水般涌来了!
  空城计不再是吓走敌人了事的!
  斥候,民间喜欢称为“探子”、“探马”,也就是打探敌情的情报人员。朱元璋,是中国古代史上情报工作做得最好的军事家之一,他的部属也秉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几乎在邓愈收到杨完者十万苗军进击徽州城的同时,右翼统军元帅胡大海也收到消息。此时,他正在奔袭婺源的途中。大海明白徽州邓愈的处境,于是,传令回师,急救徽州。就在路上,遇到邓愈的求援使者。大海下令:兼程进发!

  —对“兼程”二字,不少译文家将它翻译为:日夜兼程。这是错误的。原因有二:第一,杨完者十万苗军不敢贸然攻城,但绝对不会被吓跑的。无敌于江南浙北的天足苗军,怎么可能轻易放弃徽州?他只会稍稍停留,观察后,再决定攻击方案。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徽州与婺源之间的距离,仅仅一百余里路,根据明代步军的行动速度,区区百余里路,需要一日一夜么(邓愈就用过一夜时间走完了二百里路)?何况,胡大海部队还没有抵达婺源,只是在途中而已!故此,这里的“兼程”不能翻译为日夜兼程,而是翻译为急速前进!

  —杨完者指挥军队狂飙突进,邓愈拍马回城,战壕的弓箭手也不知道哪里去了。
  城门大开,吊桥下放,一切毫无防御!
  苗军一窝蜂涌进东城门!
  谁料,他们刚刚从城门通道冒出头颅,迎面而来的是一辆辆塞门刀车!
  这些塞门刀车三四丈长,一丈余高,分三层,每层坚实木架上皆有十多把锋利尖刀。每辆刀车由三四十人推动,其后一百多名弓箭兵和弩兵护卫。
  这批塞门刀车一出现,马上堵塞了也是三四丈宽的城门通道!苗军飞速前进,见此巨物,急忙停止脚步,后面跟进者收势不住,纷纷与前驱者碰撞、挤压在一起。前军身不由己向塞满刀车撞上来!
  哎呀呀,锋利的尖刀即刻染上淋漓鲜血!
  三四十名推车手,紧紧顶着战车,弩兵不断拨发连弩,弓箭兵更是发射火箭!
  一时间,东城门之通道水泄不通,箭火熊熊!苗军也不示弱,前军虽然壮烈牺牲,后军依然前行。他们手发飞刀,调用藤盾兵掩护,长枪兵打头阵,将两丈长的铁枪一致对外,用枪尖顶住塞门刀车,几十人几十支长枪,一起用力,企图把战车推开!
  杨完者再次传令,分兵夺取其他三门!
  三路苗军急速前进,分别从北、西、南门进攻!
  苗军奋勇争先,同时向四门发起总攻!塞门刀车已经无法抗拒天足苗军的长枪军兵了!杨完者命人擂起苗人大鼓,城外鼓声震天!城门通道正一步步地,为苗军所有!
  邓愈命人抛出“麻油弹”—就是用数层麻布沾满麻油,包裹着一团火药的“燃烧爆炸”武器!这些麻油弹从城楼、屋顶等高处掷下—专向苗军人群密集处投掷!与此同时,各种火药武器纷纷派上用场…
  在混战中,杨完者的副将董旺被擒!
  苗军开始纳闷:十万苗军竟然无法占领徽州城?

  是的!邓愈太厉害了!苗军百分百投入战场,但在徽州古城九曲十八弯的街道上,阁楼林立,河渠众多,邓愈的三四千部队都在防不胜防的角落突然出现,以杀伤敌军为目的,亦以保存战斗力为最高目标!
  不过,假如时间一再后延下去,邓愈真能笑到最后吗?
  就在两军戮力绞杀之际,在徽州城西南面,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号角声和呐喊声!胡大海领军赶到!
  城楼上的旗手和号角手,一个兴奋地挥动军旗,一个激动地吹出全面反攻之声!

  邓愈在乱军之中,狂叫一声,把眼前的两面苗兵用枪打倒,他高呼:众军士!胡将军大军已到!我辈努力杀敌!随我来啊!
  说罢,第一个冲入敌阵,这个几乎一米八五的勇士,体重当在200斤左右,此时早已下马步战!只见他如狂风卷落叶,又似蛟龙出海,不仅把冲在前面的苗兵逼退,而且,在后继部队的接力下,竟然把已经进入城内的苗军一步步地赶来城门口!
  杨完者一直在后方观望,并没有冲锋陷阵—完全不是他一贯的作风!
  此时的他,无法忍受了!只见他发出苗人之怒吼,从马鞍上摘下长枪,吩咐左右跟随,一同扑出阵前。

  他要单挑邓愈!
  杨完者尚未奔至吊桥,就听闻阵后喊杀连天,军兵大乱!回头看时,只见一支大军旋风而来!为首一员黑将军—胡大海是也!
  胡大海统率之军有马步二军—宋人皆称马军,不爱叫骑兵,红巾军也秉承了这个传统。大概后者通常指单兵,前者才是兵种吧。大海的马军虽然人数不多,但绝对快的速度及军兵的疲劳度较低,这些有利因素令它成为偷袭的最佳兵种。
  胡大海这支马军一旦投入战场,苗军犹如遇上了克星—他们的长枪兵都拿去对付塞门刀车去了!
  胡大海的马军,也分两支队伍。一曰弩兵,一曰枪兵。枪兵在前冲锋,弩兵随后护卫协助。另有大规模的步兵浩荡而来!

  而苗军已经分为三队,各攻一门,单路人马偏少。此外,当时已过酉时,太阳垂于山边,夜幕开始降临。因此,胡大海军队冲入苗阵,就像一股龙卷风,风卷残云一样,把苗军扫荡得七零八落!
  城内的邓愈早已命人吹响全面反攻的号角!于是乎,内外夹击,苗军大败!
  杨完者还没来得及与邓愈单挑,他的军队已经溃不成军,只好长叹一声:撤!
  邓、胡追击二十余里!十万苗军,就这样溃败而去!一将被杀,二将被擒,死亡一万余人,被俘一百五十余人,伤着不计其数!可以说,这是杨完者从军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
  徽州之战,奠定了朱元璋染指浙江的基石,从此,浙江大门由此而开!也让邓愈打出了名堂—不怕死,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打赢硬仗!
  随后,邓、胡二人马鞭一挥,徽州城邻近县城次第攻下。就连婺源,也只需两名偏将出兵就攻克了。同时,婺源元军元帅也整军投诚!
  自此,黄山之下,数百里山河尽为朱元璋所有!

  正是这场徽州空城之战,奠定了邓愈的“江湖地位”,从此,邓院判成了邓同佥—行枢密院同佥,朱元璋的又一道委任状及时到达前线。
  等到1370年二月底,邓愈以前部先锋之职率军从西安赶往定西与蒙古末代战神扩廓帖木儿硬碰之时,他早就是大明帝国顶梁柱之类的人物了,整个西征军中,他的排名仅次于徐达和冯宗异,连朱元璋的发小兼死党汤和也只能排在邓愈的后面。下面,我们就来认真观察邓愈是怎样对付扩廓帖木儿的,是否没了徐达,明朝就没人能够对付扩廓帖木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