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北伐》
第52节

作者: 飞翔明20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整个洪武朝,担任此职务者,唯有常遇春一人而已。事实上,整个明朝,也仅仅常遇春有此殊荣!那,什么叫“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就是丞相啊!也就是说,明初三位丞相,李善长、徐达、常遇春。
  朱文忠在常遇春麾下快速成长,打了两三场仗后,常遇春就让他自己单独作战了。何解?原来这个朱文忠,就是日后的李文忠,朱元璋的外甥兼义子!
  朱文忠独立作战,夺取了两座城池后,他的舅舅朱元璋马上让他做了帐前总制亲兵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哟,简直就是捧他上位!这个朱文忠还得到一个任务,就是进入皖南前线,与邓愈、胡大海联合作战,抢占皖南、浙东地盘!
  朱文忠的战骑急速赶来皖南之际,徽州城内两员大将邓愈和胡大海交换意见后,一致认为,应该抓紧时间,扩大战果,让领元帅府事的朱文忠抵达之时,他们可以交出一份更加完美的答卷。
  特别是胡大海,他和朱文忠之间,的确有矛盾。这种矛盾一直流传到他的儿子胡德济那一代。这是朱文忠(李文忠)的幕僚刘辰在多年之后(永乐皇帝朱棣称帝之后)撰写《太祖实录》时,还在他私人的笔记《国初事迹》上,记录了这个史实。至于为什么会有矛盾,刘辰也是语焉不详的。其实,说件事儿,就可以想象胡大海的心理活动了。朱文忠急速进入皖南前线时,年仅十八岁。又一个“十八岁”,之前的邓愈,十八岁投奔朱元璋,现在军阶高于胡大海(胡大海还是野战军右翼统军元帅,邓愈已经是高于元帅一级的江南行枢密院判官了)。如今又来一个“十八岁”,这个可是吴国公朱元璋的外甥兼义子,还是什么帐前总制亲兵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起点高再加关系户,这个浙东战役,可以想象,战功归于阿谁?明眼人一望而知!

  以此分析,胡大海怎么会没有意见,他和朱文忠的矛盾是迟早要发生的。他之所以要急速扩大战果的原因,也是为了自己能够快速上位,因为,“元帅”二字,在邓愈和朱文忠面前,实在是太低级了!
  他马上领兵夺取婺源州—对,就是今天的中国美丽乡村婺源!
  邓愈没有意见,因为他在做另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
  他在寻访当地之大儒学士—郑玉。郑玉,元政府翰林院待制—翰林院,可以看作今天的社会科学院,由于古代中国不甚重视自然科学,所以翰林院的职能主要是为皇帝撰写诏令,提供治国方案等等。总之,能够进入翰林院,已经是学识渊博,政治觉悟超高的了。郑玉,当时正卸任在家。邓愈命人三番五次探访他,郑玉闭门不纳。不得已,邓将军亲自前往拜访郑大官人。得到的回复是:吾身为元臣,焉能侍奉二主?将军请回,勿夺吾志。

  年轻的邓愈碰了一鼻子灰,很不是滋味,尴尬之余就是恼怒。他心里面骂骂咧咧的:这老不死,太不给面子了!敬酒不吃吃罚酒?看我如何收拾你!他怒气冲冲回到府衙,也不和副帅胡大海商议,马上命人把郑家团团围住,不让出入—软禁起来!
  胡大海奔袭婺源之时,正好是郑玉被软禁之时。郑家内外不通,翰林院大臣郑玉知道自己的末日了。当一批亲友故旧排除万难,通过种种方式把食物送到郑家时,郑玉沐浴更衣,正襟危坐,向他们诉说自己的打算—为国尽忠。众人忍不住泪流满面,郑玉说:为人臣子,未能拒敌报国,亦该尽忠捐躯!言罢,回后堂自缢而死!—就是不归顺朱元璋!邓愈闻讯大惊,继而后悔了,吴国公再三告诫:令元臣归顺,若不降者,勿夺其志。如今,怎样向主公交待?

  就在此时,另一个坏消息也传来了—杭州元军大帅杨完者,统率十万苗军前来救援徽州之元兵,前锋已经抵达新安河左岸!如何是好?邓愈大部分军马已经拨付给胡大海攻取婺源去了!
  城内士卒寥寥无几,如何抵挡十万苗军?—难道,邓院判也来一招诸葛孔明的“空城计”?没错!邓院判就是摆了个“空城计”!世人只知道诸葛亮摆了“空城计”—这是虚构的艺术加工品,却不知道《三国演义》还没问世时,邓愈邓将军就来了一招“空城计”—明史有太多的素材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盗用了!只可惜,没有伟大的历史演义家及时而全神地谱写明史演义,令这段精彩纷呈的历史蒙尘三尺!

  邓愈获悉十万苗军即将兵临城下,他清点全城军兵,可怜的很啊,就那么三四千!事急马行田,从来没读过书的邓将军召集全军,激励一番:今天,我要带大家打一场从来没有打过的仗!十万敌军在前,若后退,必被他们消灭!若迎头痛击,则兵力不足,无异于以卵击石!今,我军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必能破敌!于是,邓愈下令:徽州城,四门大开!全军埋伏于城内,城楼上空无一人,只有一面军旗迎风飘扬!

  咦咦咦,邓愈之举比诸葛亮更冒险!城上竟空无一人!诸葛亮尚且带一二童子在城楼焚香抚琴,极尽士大夫之风雅,邓将军目不识丁,也无琴韵风雅,干脆只一面红旗迎风摆!那么,他有诸葛亮那么好命么?邓愈之“空城计”成功唬住十万苗军了吗?
  杨完者,原名杨通贯,字世杰,苗族,是今天湖南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
  完者,是元朝皇帝妥歡帖睦尔赐给他的,意思是“完美的忠义英雄”。在元末农民战争大潮中,杨通贯和他的老爹一同响应国家号召,率领数万苗兵镇压民变军。他们父子曾经与徐寿辉的天完军作战,抢回了武昌城,受到朝廷的嘉奖和重视。但是,安庆守将余阙对苗兵之警惕性很高,特别对杨氏部队毫无军纪,劣迹斑斑的传闻高度重视,不但拒绝杨通贯的援助,甚至不准其入境,并密奏皇帝,必要时会采取行动,翦除这个异族军阀。

  杨通贯为了报效国家,只好兵分两路,一路由他老爹带领,进入广西地界,去那里镇压民变军,而他自己则进入江浙一带,抵御张士诚和朱元璋的扩张。朱元璋军进攻金陵(集庆),元将陈野先曾邀请杨通贯援助,于是,在金陵城下,大破郭天叙、张天佑军,并将二帅杀死。杨通贯立下一功。但随后朱元璋亲征,杨通贯大败,逃往杭州。之后,杨通贯指挥军队经常与张士诚作战,张士诚屡战屡败,他的弟弟张士德、张士信都不是杨完者的手脚,纷纷吃败仗而回!最后,张士诚向元朝投降!杨通贯就是这个时候成为杨完者的,大元皇帝特赐他名字,以示褒奖。

  如今,面对应天集团闯入浙东地界,身为江浙行省左丞的杨完者责无旁贷,收复国土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可是,面对徽州城头仅仅一面军旗,空无一人,杨完者如何决策,这仗还打不打,如果打,要如何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