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第57节作者:
云淡心远 日期:2018-08-29 06:37:16
NO.84
当时佛教在整个北魏十分风行,包括不少拓跋皇族在内的众多鲜卑贵族都是佛教的信奉者。
但皇帝拓跋焘却是个例外。
其实拓跋焘起初对佛教也并不排斥,刚即位的那几年还曾多次召集各地高德名僧,一起谈论佛理,每年的四月初八佛诞节(释迦牟尼生日)他还亲登门楼,观看散花,以示礼敬。
但后来情况却起了变化—拓跋焘对佛教越来越反感。
这里边有两个人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个是崔浩。
崔浩向来以华夏文化捍卫者自居,对外来的佛教极为厌恶,经常向拓跋焘进言,说佛教虚幻荒诞,危害世人,应该予以取缔。
另一个则是道士寇谦之。
寇谦之曾在中岳嵩山潜心修道多年,冬修三九,夏修三伏,日修吐纳导引,夜修采阴补阳,比高三学生还刻苦。
天上的道家始祖太上老君为了酬谢他的勤奋(简称“天道酬勤”),亲自下凡接见了他,并亲口册封他为天师,之后太上老君的玄孙李谱文又降临嵩山,授予他秘籍《九阴真经》—对不起,是《录图真经》,并让他下山,辅佐北方的太上老君—对不起,是太平真君。
太上老君的话,寇谦之当然不能不听,于是他便离开了嵩山,来到北魏国都平城,求见拓跋焘。
当然,这一切都是他自己说的。
北魏多数朝臣都认为,寇谦之所讲的比绿剪口香糖、老于妈辣椒酱还要假,完全不能相信,但一心想借道教来对抗佛教的崔浩却对寇谦之深信不疑,说他的确是高人,有仙气。
有仙气?有脚气还差不多。
朝臣们对此嗤之以鼻。
但崔浩却对他们的嗤之以鼻嗤之以鼻,始终对寇谦之极为推崇,还专门拜其为师。
在崔浩的影响下,拓跋焘也逐渐接受了寇谦之的理论—长生不老、得道成仙这一套道教的东西对皇帝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因为金钱、美女之类常人渴望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已经如空气一般唾手可得了。
公元440年统一北方后,他更是按照寇谦之的说法,把年号改成了“太平真君”。
自从笃信道教以后,拓跋焘就抛弃了佛教。
早在公元444年,他就颁下禁令,要求上至王公,下至平民,一律不得在家中供养僧人及巫师。
而这次在长安某寺发生的事,尽管只是个个例,但就像某些性情偏激的女人因为受了一个男人的骗,便认为天下所有男人都不是好东西一样,性情偏激的拓跋焘也因为一个寺庙不守法纪,便认为天下所有佛寺都不守法纪,天下所有僧人都不是好东西,从而对整个佛教更加深恶痛绝。
加上崔浩又在旁边火上浇油,拓跋焘一怒之下,宣布佛教为邪教,下令把长安城内的所有僧人悉数诛杀,所有佛像和佛经一律捣毁,同时传诏给留守平城的太子拓跋晃,让他通令各地,把长安的做法推广到全国。
拓跋焘在诏令中要求:…诸有浮图、形象及胡经,皆击破焚烧,沙门无少长悉坑之!—所有的佛教建筑、佛像以及佛经,全部捣毁焚烧,和尚不管年龄大小全部坑杀!
如果照此不折不扣执行的话,佛教可能在中国就会彻底消失了。
好在太子拓跋晃并没有这么做。
作为虔诚的佛教徒,虽然他没有违抗父亲旨意的胆量,却有意放缓了执行法令的时间,并提前放出风声,使远近各地的大多数僧人得以逃匿幸免于难,佛像、佛经也有不少被偷偷收藏保存了下来,为佛教后来的“春风吹又生”留下了宝贵的种子。
而北魏境内的佛寺、佛塔等佛教建筑则全都被夷为平地。
这是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以来遭受的第一次大劫难,也是佛教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之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周世宗柴荣)的第一桩:太武灭佛。
日期:2018-08-31 06:40:19
NO.85
当然,对此时的拓跋焘来说,灭佛只是副业,他最主要的精力还是在平叛上。
击灭盖吴后,他又分派将领平定了全国各地的零星叛乱,接着又命大将万度归、唐和等人在西域击败了不服北魏的鄯善(今新疆若羌一带)、焉耆(今新疆焉耆一带)等国,彻底征服了西域。
不过,尽管武功已臻极盛,但好战的拓跋焘却依然并不满足。
他想要的,是北灭柔然,南平刘宋,一统整个天下!
公元448年底,拓跋焘下令全国戒严,随后亲率大军,征讨柔然。
柔然可汗吴提已于几年前去世,此时在位的,是他的儿子吐贺真。
见北魏军来势汹汹,吐贺真不敢与其正面对抗,而是采用他父亲之前屡试不爽的躲猫猫策略,早早地逃走躲了起来。
要想在茫茫大漠中找到柔然人的踪迹,其难度不亚于在当今中国的茫茫人海中找到能夺得世界杯冠军的十一个足球运动员—几乎是不可能的。
北魏军遍寻柔然踪迹而不得,无奈只好撤兵。
顽强的拓跋焘当然不可能就此罢休。
第二年春天,他又卷土重来。
这次北魏军的声势更加浩大,全军兵分三路,高凉王拓跋那(拓跋焘族弟)走东路,略阳王拓跋羯儿(拓跋焘堂弟)走西路,拓跋焘本人则和太子拓跋晃一起统率中路主力。
柔然人这次的对策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味道,还是提前就藏了起来,拓跋焘又扑了个空,只得再次悻悻地退兵。
连续两次兴师动众却都无功而返,让拓跋焘认识到了一个道理:打柔然,就像抓泥鳅,你越是用力,就越是抓不住他!
当年秋天,他又第三次北征柔然。
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这次他出动的兵力比之前要小得多—他没有亲征,只是派拓跋那和拓跋羯儿分别率少数精锐骑兵从东路和中路北上。
见北魏军人数不多,吐贺真果然没有再逃—我们三个打你们一个,还可以多出一大帮人在旁边拍视频发抖音,这还有什么可怕的!
于是他亲率主力与拓跋那展开了面对面的较量。
然而拓跋那所部虽然人少,但个个都是百里挑一的精兵—身高不低于一米八,体重不低于一百八,战斗力不低于一敌八…
一场恶战下来,吐贺真才发现自己根本占不了便宜,他一下子就慌了—如果被拓跋那这支小部队死死地拖住,万一北魏主力到来,那可就麻烦了,搞得不好就要英年早逝了!
想到这里,他不敢再战,慌忙撤退。
拓跋那率军穷追不舍,一口气连追了几天几夜。
吐贺真不由暗自叫苦—这家伙怎么比卖保险的还要难缠!
最后他不得不丢弃了所有辎重,翻山越岭涉水爬树钻洞跳崖,费了吃奶的劲才勉强摆脱了追兵。
拓跋那这才带着缴获的大量物资凯旋而归。
与此同时,另一路的拓跋羯儿也大有斩获,也俘虏了众多柔然牧民和牲畜。
此役尽管依然没有彻底消灭柔然,但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史载:自是柔然衰弱,屏迹不敢犯魏塞—从此柔然国力大减,躲起来不敢再侵犯北魏的边塞。
打服了柔然没多久,拓跋焘又把进攻的矛头对准了南朝。
公元450年二月,拓跋焘亲率十万骑兵南侵,刘宋南顿(今河南项城)太守郑琨、颍川(今河南禹州)太守郑道引等守将纷纷弃城南逃。
魏军长驱直入,很快兵临河南重镇悬瓠(今河南汝南)。
当时刘宋的悬瓠守军不到千人,守将还是个临时工—此人名叫陈宪,本是豫州(治所今安徽寿县)刺史、南平王刘铄(刘义隆第四子)麾下的参军,他是因军情紧急临时被刘铄派来防守悬瓠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