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轶事第二部:千古女皇》
第22节

作者: 小六如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找她理论的人是刘景先和胡元范。这两个人平时个裴炎关照最好,现在裴炎有难,他们俩就挺身而出,怒气冲冲去找武则天。
  “裴炎社稷重臣,为国为民,他有什么罪!”两人神态倨傲。
  “裴炎有反心,已经露出形迹,只是卿等不知罢了!”武则天开始确实被这两个人吓了一跳,可是很快恢复了镇定,说出这话的同时带有轻蔑。
  “已露形迹,朝堂大臣都是瞎子,看不出来?”这两人索性也就豁出去了,管她什么太后还是天后,继续说道:“如此说来,我们为裴炎说话的人都谋反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质疑,武则天轻描淡写地说道:“朕只知道裴炎谋反,卿等当然不会谋反。”注意,武则天称呼自己为“朕”。这个时候的武则天还只是太后,并没有登基,她这话意思再明显不过,我说裴炎谋反就是谋反,你们不要瞎搅和。
  有人带头说话了,文武百官也不再顾忌什么,纷纷去找武则天理论,可是武则天一律不听,还把带头说话的刘景先和胡元范给关了进去,跟裴炎作伴。真是枪打出头鸟。
  控告裴炎谋反的证据拿不出来,武则天还是诛杀了裴炎,很简单,一句话就可以送了他的性命,何必管什么证据,这会不会是后来酷吏横行的伏笔呢。
  裴炎临死前对兄弟们说:“兄弟们,你们能当官都是靠自己奋斗,我裴炎没有出过一分力,可如今却要因为我而被贬,实在对不住。”宰相人头落地,家产尽数充公。抄宰相的家可是一个肥差呀,这里头有多少油水可榨。《鹿鼎记》韦小宝抄鳌拜的家榨了多少油水,恐怕是几辈子都花不完。
  裴炎的家被翻了个底朝天,可是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甚至米都不足一石。用两袖清风形容可能有点过头,用清正廉洁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人们不愿意相信一个宰相家里没有钱,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人们更愿意相信作为宰相平时肯定捞了不少。事实就在眼前,由不得不信。
  裴炎被杀后,他的侄子裴伷先求见太后。武则天倒是很意外,伯父谋反,这人肯定是要被流放的,且看他有什么话说,武则天召见他后,开门见山道:“你伯父谋反,你还有什么说!”

  “我不是为我伯父开脱,而是为你出主意!”
  果然没骨气,世态炎凉,十七岁的人毕竟年轻,大好前途不能就此葬送,选择投靠武则天是个好办法。
  武则天来了兴趣,“哦?你说说什么主意?”她好奇地问道。
  “陛下(注意他叫武则天陛下)为李氏媳妇,高宗撒手人寰陛下才得以独揽朝政,可陛下排挤李唐王室,提拔心腹,搞的朝廷乌烟瘴气,这是为何?我伯父忠心耿耿,当年恐怕是瞎了眼拥戴陛下,现在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我伯父被诬谋反,祸及子孙。陛下干的这些事臣实在为陛下担心。我劝陛下早点儿把权力归还于豫王,自己深居后宫,如此尚可保全,否则天下有变,陛下宗族不保!”

  这就是出主意?武则天冷笑。这确实是出主意,不过这个主意武则天不可能采纳。武则天怒道:“胡说八道,黄口小儿口出狂言,来人,轰出去!”
  “陛下,现在回头为时未晚!”
  你还敢说!武则天气得发抖,就差拿东西扔他了。可是裴伷先丝毫不惧,任凭太后发怒,立于朝堂,泰然自若。武则天越看越来气,命廷杖一百。在笑声中挨一百大板,此人是条汉子。不知道为什么,武则天听到这个笑声不由得背后发凉,她不得不承认,今天输给了一个十七岁的男孩。这个时候武则天表现地越生气,说明她越心虚。面对王勃一篇揭老底的檄文,武则天都能一笑置之,可是面对一个十七岁的人,不由得大发雷霆。

  裴炎的事,武则天打算派人去问一问刘仁轨,毕竟那是唐朝的老人,东都出了这么大的事,还是得走个形式。于是姜嗣宗被派去了长安。
  见到老前辈,姜嗣宗当然要好好吹嘘一番,老前辈一句话自己就可能升官发财。姜嗣宗得意地说道:“不瞒您说,下官早就看出来裴炎要谋反。”
  “你早就看出来了?”
  “是啊,我早就看出来了!”
  “真是个人才,我有一封信带给太后,你帮我转交一下。”
  “诺!”

  刘仁轨人老成精,局势看得很清楚,武则天的脚步已经阻挡不住了。姜嗣宗听到老前辈夸自己,非常兴奋,回洛阳的路上感觉前途一片光明,哈,终于到我姜某人飞黄腾达了。
  武则天展开了这封信函,有些得意,刘仁轨呀刘仁轨,终于还是不与我为难。姜嗣宗察言观色,见太后面带喜色,不由得也有些兴奋。实在忍不住问了武则天信函上的内容,武则天说,刘仆射在信里面还提到了你。可把他高兴坏了。
  “来人,将姜嗣宗拉出去绞死!”姜大人的表情定格了…
  刘仁轨给武则天的信里边只有几个字“嗣宗知裴炎反而不言”。
  搞定了裴炎,接下来要对程务挺开刀了。程务挺是羽林军将领,当时把李显拉下来也有他的功劳,不过他和裴炎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裴炎出了事,他也没有明哲保身,写了一封密函给武则天,替裴炎说话。
  程务挺对武则天的威胁还更大,毕竟他手里有军队,既然程务挺不识时务,那就把他也一并解决了。而程务挺不相信武则天会对他动手,当年要不是他率领羽林军,武则天怎么可能有今天。可是他错了,武则天做事一向很绝。
  就这样,程务挺又以谋反的罪名被处死,同样也被抄家。
  面对这种情况,百官噤若寒蝉,平时去上班的路上都只是打一声招呼,不敢过多的言论政事,害怕一不小心就掉了脑袋。当然这还不是最恐惧的,真正让百官恐惧的莫过于酷吏。
  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平定了李敬业扬州叛乱,宰了裴炎和程务挺,清除了余党…
  看看你们这些当官的,有谁会比裴炎和程务挺厉害,有谁的背景超过了李敬业,还敢跟老娘斗!
  不用说,百官都伏在了太后脚下…唯太后命是从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