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轶事第二部:千古女皇》
第17节

作者: 小六如居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女皇故乡,是何处?谁扼公主?武皇后,臣下不服,却又何如?长孙国舅不归路,功名利禄尘与土。姓氏录,打造本家族,贬义府。
  泰山上,风头出,天山回,仁贵误。挥三军,征伐高句丽服。仁贵脱帽退万夫,自称天后再上疏。鸩李弘,武后又施毒,李贤黜。
  日期:2018-07-27 17:44:28
  岳武穆也写下一首《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我不自量力,用标题填了这个词,除了押韵,其他的狗屁不通。

  日期:2018-07-28 15:45:22
  十六章 高宗客死东都
  李贤被废后,他的弟弟李显当了太子,就是后来的唐中宗了。不过李显从小没怎么受过皇室的教育,也没有想过要当太子,从小就喜欢斗鸡,而且还经常跟大才子王勃一块儿斗鸡。现在他稀里糊涂当了太子,还真是一时间适应不过来。
  永淳元年,关中闹饥荒,武则天抓住这个事情撺掇李治前往东都,毕竟东都那地方没有饥荒,粮食充足。武则天也知道,唐高宗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恐怕命不久矣,长安是李唐王室势力集中地,在长安不好办事,所以想让唐高宗前往东都。
  那就去吧,皇上要出巡,肯定得有人护驾呀。武则天不敢让军队跟从,有大批军队在这里,办起事来也就碍手碍脚。于是,监察御史魏元忠临危受命,担起了保护皇上的重任。可真看得起他,一个八品的监察御史,不会武功,手里没有一兵一卒,如何能担当得起保护皇上的重任?
  魏元忠搜肠刮肚,想到了一个办法。
  监狱里,魏元忠对狱卒说:“把犯人都带过来给我看看!”
  一大批犯人都排着队等着魏元忠看相。
  一个一个被排除,魏元忠真看中了一个人,此人神采奕奕,眉目之间有着让人不敢逼视的气概。魏元忠跟他谈了一会儿话,发现此人不仅仪表不俗,谈吐之间也有一股英雄气概。就这个了!
  “来人,解开他的枷锁。”
  一个犯人被魏元忠带了出去,那犯人不明所以,问道:“大人,此番意欲何为?”
  “你去把衣服换了,我再给你一匹马。”
  还真是人靠衣装,那人除下犯人的装束,换上一袭长袍,果然相貌不凡。
  “你听着,此番叫你前来,是给你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保护皇上东巡洛阳,要是途中有差池,你我都在劫难逃。”

  感情魏元忠想到的办法就是找犯人当保镖,不过他这次没看错人,按武侠小说的说法,那人是绿林大盗头目,威震江湖,黑白两道都给几分面子。
  那人哈哈大笑,当即允诺。唐高宗前往东都一路平安,百官跟随,没有丢失一文钱,中途也没有盗贼敢打主意。天子出巡,犯人护驾,当真闻所未闻。
  到了东都之后,李治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武则天又撺掇他封随行的几个四品官员任宰相之职。按照唐朝的官吏制度,位居宰相的人少说是正三品以上,可是这回,四个资历较浅的四品官员加入了宰相团队,当然是对武则天感激涕零,唯命是从了。宰相的头衔一般是“同中书门下三品”,现在四品官跻身宰相团队,不能再这么叫了,所以给他们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
  一路舟车劳顿,唐高宗李治的风疾又加重了,颠簸到嵩山脚下已经不能视物。没办法,弘道元年,十一月,李治下诏来年在封禅嵩山。
  李治病情加重,目不能视,下诏让一个外科医生给他看病。
  “陛下目力变弱,乃淤血压迫经脉所致,只需用银针刺百会、脑户二穴,头出血即可痊愈。”
  “大胆!”武则天喝道:“头即出血,安可痊愈,休得在此胡言乱语,你可知这是欺君之罪,来人,将这庸医拉出去腰斩!”
  医生秦鸣鹤吓得屁滚尿流,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连连叩头,道:“天后饶命,小人所言无半分虚假,小人吃了雄心豹子胆也不敢欺瞒圣上,天后饶命!”
  “大夫不必惊慌,天后关心朕的安危,适才所言不过情急之语,请大夫为朕施针。”李治道。

  “陛下,请您三思,这可不是小孩儿闹着玩!”天后着急道。
  “无妨,就请大夫施朕刺朕穴位,或许能痊愈也未可知。但刺之,未必不佳。”李治表现的比武则天还要镇定。
  秦大夫打开药箱,取出银针,刺当今皇上的百会、脑户二穴,秦大夫的鬓角已经布满汗珠,连手都在颤抖。
  但见暗红色的淤血流出,李治已经逐渐恢复目力,对皇后说道:“天后,朕能看到了,朕看到你了!”李治激动得不得了。
  武则天把手往额头上一拍,言道:“老天保佑,老天保佑。”说罢连忙跑出去,亲自背了一百匹彩缎赠与秦大夫。
  这次治病,对李治来讲不过是回光返照,李治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赶紧召来太子李显个宰相裴炎,准备好让李显接班。这一年(683年),李治在弥留之际改元弘道,本来还想亲自去则天门楼宣布大赦天下,可是身体实在不行,连下床都是难事,更别说骑马了。李治知道不行了,召集大臣准备托孤。李治临死前说了一句话:“朕想回长安。”
  李治委任的托孤大臣只有一个,裴炎。而且,李治的遗诏里面清清楚楚写着:太子可以在灵柩前面即位,军国大事有什么拿捏不定的,可以问问天后,听听她的意见(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武则天必须利用这份遗诏来行使她可以继续参政的权力。可是,该怎么用呢?这个时候顾命大臣裴炎选择了站在武则天这一边,他很明白,新皇帝李显政治手腕不比武则天,所以选择站在武则天这一边。这个队没站错。
  唐高宗李治死后第三天,裴炎上奏:“现在新皇帝正处在守孝期,军国大事一日都不能拖,请天后代政。”一句话改变了局势,给武则天争取了一个月的时间。
  一个月内,武则天先安抚了李唐王室,李唐王室的人统统加封。第二又调整了宰相团队,这是武则天一贯的做派,她任命老臣刘仁轨为左仆射(正二品),但是没让他来洛阳,把他留在了长安,相当于把他晾在一边,因为武则天害怕这个老古董竭力反对自己。裴炎为中书令,并把宰相开会的地方由门下省改为中书省,很显然,裴炎已经成为了首席宰相。
  一个月,武则天马不停蹄,做了很多调整,等到新皇帝登基开始理政时,发现朝堂上大多是母亲的人,唐中宗李显傻眼了…
  日期:2018-07-28 18:42:12
  十七章 中宗一朝被黜
  公元684年,也叫嗣圣元年,文明元年,光宅元年。这年正月初一,李显守孝期满后,迫不及待地要登基坐上皇位,也不管大过年的,你们这群文武百官都别去拜年了,回来参加我的登基大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