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上无名——讲述封神背后的故事》
第28节

作者: _六铃使者_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且言三位诸侯久不曾会,重整一席,三人共饮。
  此处可见,在姬昌提出奉诏之问后,鄂崇禹之所以会莫名其妙地大发雷霆,实际上就是为了要赶崇侯虎出局,以便他三人进一步商讨机密事宜。
  可那鄂崇禹也不过就是个生性迂执的莽汉,又岂会有如此心机?其实,就当时酒桌上的情景来看,真正动了这个心机的,非东伯侯姜桓楚莫属。所以,不难想见,这个南伯侯鄂崇禹事实上是唯东伯侯姜桓楚马首是瞻的。
  果不其然!那崇侯虎刚刚离去,这金庭馆驿里面,就出了幺蛾子。
  将至二鼓时分,内中有一驿卒,见三位大臣饮酒,点头叹曰:“千岁,千岁!你们今夜传杯欢会饮,只怕明日鲜红染市曹!”
  真是奇哉怪也!驿卒姚福的这句话,姜桓楚没听见,鄂崇禹也没听见,唯独他姬昌却是听得字句分明。
  姚福道:“是非只为多开口!千岁爷在上,这一件事是机密事。小的是使命官家下的人,因姜皇后屈死西宫,二殿下大风刮去,天子信妲己娘娘,暗传圣旨,宣四位大臣明日早朝,不分皂白一概斩首。今夜小人不忍,不觉说出此言。
  由此可知,这姚福自称是先前暗传圣旨的某位使命官家下的人,晓得这奉诏入朝的内幕,又不忍见四大诸侯被害,这才说出了实情。可问题在于,那诱杀四大诸侯的内情,即便是使命官亦未必知晓,更何况是他家下的一个区区驿卒呢!但姚福之言,毕竟又分毫不差,所以此人的来历,大是可疑。
  紧接着,姚福又将姜皇后母子被害的来龙去脉,细细诉说了一遍。

  真可谓是晴天霹雳啊!姜桓楚听罢,顿时就跌倒在地,心痛难当。
  姬伯劝曰:“皇后受屈,殿下无踪,人死不能复生。今夜我等各具奏章,明早见君,犯颜力谏,必分清白,以正人伦。”
  然而,就在姚福已经道明了此番入朝有杀身之祸的情况下,姬昌仍然提议要入宫面圣,犯颜力谏,他这不是在自寻死路吗?当然不是!严格来说,他这是在送姜桓楚、鄂崇禹及崇侯虎三人上路,上黄泉之路。
  可姬昌此举,明明就是一副要与姜家伸冤的姿态,怎么又说是蓄意谋害呢?因为姚福的口供有问题。
  姚福的口供有什么问题?他只字未提首相商容、梅伯及赵启的悲惨遭遇。
  日期:2018-09-26 21:50:52
  实际上,那诱杀四大诸侯之计,原本是费仲提出来的,可姚福为了使姜桓楚与鄂崇禹相信,姜皇后母子的不幸遭遇,无非就是一桩千百年来屡见不鲜的宫斗惨案而已,于是便将所有的责任都一股脑儿推到了妲己的身上。正因为如此,姜桓楚便顺理成章地以为,所谓的姜皇后谋逆大案,也不过就是一场争宠的悲剧罢了,并不会因此而牵连到朝廷既有的“联东防西”的外交战略。也正因为如此,姜桓楚才会不假思索地就要独自面君,辩明冤枉。

  试想一下,如果姜桓楚一开始就知道包括首相商容在内的一众既定路线的拥护者早已被诛戮殆尽了,那么他还敢如此轻易地就修本入朝吗?
  换句话说,姜桓楚之所以会有进宫鸣冤的胆量,就是因为在姚福的误导下,他并没有真正领悟到姜皇后谋逆案背后的政治意义,也没有认识到朝廷在内政外交上的战略大转型,更没有想到以商容等为首的既定路线的支持者竟然会毫无征兆地就彻底垮台了。
  具疏臣鄂崇禹、姬昌、崇侯虎等奏为正国正法,退佞除奸,洗明沉冤,以匡不替,复立三纲,内剿狐媚事:臣等闻圣王治天下,务勤实政,不事台榭陂池;亲贤远奸,不驰务于游畋,不沉湎于酒、淫荒于色;惟敬修天命,所以天府三事允治,以故尧舜不下阶,垂拱而天下太平,万民乐业。今陛下承嗣大统以来,未闻美政,日事怠荒,信谗远贤,沉湎酒色。姜后贤而有礼,并无失德,竟遭惨刑;妲己秽污宫中,反宠以重位。屈斩太史,有失司天之内监;轻醢大臣,而废国家之股肱;造炮烙,阻忠谏之口;听谗言,杀子无慈。臣等愿陛下贬费仲、尤浑,惟君子是亲;斩妲己,整肃宫闱,庶几天心可回,天下可安。不然,臣等不知所终矣。臣等不避斧钺冒死上言,恳乞天颜纳臣直谏,速赐施行。天下幸甚,万民幸甚!臣不胜战栗待命之至!谨具疏以闻。

  明面上,这的确是一份由鄂崇禹、姬昌及崇侯虎三人联名的奏章,但实际上崇侯虎根本就不知内情,他是被姬昌与鄂崇禹给算计了。否则,他一个无心政治之人,又岂会贸贸然蹚此浑水,引火烧身?好在有费仲与尤浑的力谏,这才保住了他的一条小命。
  黄飞虎奏曰:“姜桓楚、鄂崇禹皆名重大臣,素无过举;姬昌乃良心君子,善演先天之数,皆国家梁栋之才。今一旦无罪而死,何以服天下臣民之心!况三路诸侯俱带甲数十万,精兵猛将,不谓无人。倘其臣民知其君死非其罪,又何忍其君遭此无辜,倘或机心一骋,恐兵戈扰攘,四方黎庶倒悬。况闻太师远征北海,今又内起祸胎,国祚何安!愿陛下怜而赦之。国家幸甚!”
  轻装上阵的黄飞虎果然是非同凡响!什么武将不预政事之说,此时此刻,只怕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但黄飞虎此言,又并非毫无道理:一旦姜桓楚等被杀,则东南西三路诸侯国必反,再加上北海未平,那商王朝可真就是四面受敌了。
  纣王闻奏,又见七王力谏,乃曰:“姬昌,朕亦素闻忠良,但不该随声附和,本宜重处,姑看诸卿所奏赦免,但恐他日归国有变,卿等不得辞其责矣。姜桓楚、鄂崇禹谋逆不赦,速正典刑!诸卿再毋得渎奏!”
  此处可见,黄飞虎的这一番话,可谓正中要害,于是纣王便不得不有所收敛了。
  姬昌拜谢七位殿下,泣而诉曰:“姜桓楚无辜惨死,鄂崇禹忠谏丧身,东南两地,自此无宁日矣!”
  政治家都是天生的演员!这姬昌一面处心积虑地置人于死地,一面却又痛心疾首地悼亡于人前,真可谓是虚伪之极。
  可姬昌为什么要害东南二路诸侯呢?因为这两路诸侯,特别是东伯侯姜桓楚,在未来将会是西周问鼎天下的最大障碍!当然,这里面还牵涉到了阐教与西周政权的封神伐纣战略,暂且略过不题。
  日期:2018-09-27 21:40:55

  旁有费仲谏曰:“姬昌外若忠诚,内怀奸诈,以利口而惑众臣,面是心非,终非良善。恐放姬昌归国,反构东鲁姜文焕、南都鄂顺兴兵扰乱天下,军有持戈之苦,将有披甲之艰,百姓惊慌都城扰攘,诚所谓纵龙入海,放虎归山,必生后悔。”王曰:“诏赦已出,众臣皆知,岂有出乎反乎之理?”费仲奏曰:“臣有一计,可除姬昌。”王曰:“计将何出?”费仲对曰:“既赦姬昌,必拜阙方归故土,百官也要与姬昌饯行。臣去探其虚实,若昌果有真心为国,陛下赦之;若有欺诳,即斩昌首以除后患。”王曰:“卿言是也。”

  从显庆殿的这篇奏对来看,无论是踌躇满志的纣王,还是足智多谋的费仲,对于姬昌的生死去留,始终都举棋不定,这究竟又是为了什么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