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心术榜——刘备厚黑发家史:(一)一个底层的上层路线》
第56节

作者: 卧龙岗书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0-26 23:27:13
  曹操刺董逃亡记:智者恃智(一)
  上榜者:曹操
  职业:帝王
  心术榜单:钻石榜
  厚黑指数:五星

  一万个人眼中,就有一万个曹操。关于曹操,没有简介就是最好的简介。
  日期:2018-10-26 23:29:36
  曹操年轻时就获得了很高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是一份全能性的评价,可正可邪,百无禁忌,无论治与乱,都将站至时代的巅峰。
  在这份评价里,智力与气质是占比最大的因素。因为能臣与枭雄都是顶级领导型人物,没有智力不行,光有智力没有气质也不行。
  许多年后,曹操做了枭雄。
  有些圣母一看到枭雄这两个字就心里不自在,这只能说不了解人类的历史—漫长的治少乱多的历史。若看多了历史,当重新品味这句话时,不得不承认,还是很感慨并感动的。因为天下大乱,若连个枭雄都没有,则会把整个帝国打烂,覆巢之下无完卵。正如西晋八王之乱,一群贪婪而没水平的人打来打去,最后把底子几乎打光,只能躲到南方避难,还美其名曰“衣冠南渡”。只有英雄或枭雄,才能收拾这种局面,重安天下。虽然也是死伤无数,但还是能保全基业。

  在曹操扮演枭雄的那些年,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北方无曹操的话,那么袁绍马腾吕布袁术等这些水平相当的人可能就会长时间混战下去,北方早许多年丢掉也不一定。曹操以卓越过人的天资一统北方,是一个肯做事、做了大事的枭雄。至于后来北方终究丢掉了—华夏文明发源以来第一次,但那主要是司马家族的锅。
  曹操的智力很杰出,气质也同样特殊。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因为早已写满成功的证明。曹操的人生履历上,特长一栏里显目地写着“多智”与“算计”两个词。
  我们知道,许多名人少年时都有聪明过人的事迹。孔融让梨,王戎识李,曹冲称象,诸葛恪赢驴。曹操也有。但与曹操相比,其他人的聪明不过是受大人称赞的小孩式聪明,与其少年身份没有质的不同,难免出现“少时了了,长大未必了了”的情形(当然这些人成年后的成就仍超出普通人许多倍,只是没有达到人们对神童的期望)。而曹操的聪明却显示出了他日后独树一帜的特征。
  和当时许多二代子弟一样,曹操少年时喜欢玩,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但他有一个叔父,大约是个头脑古板正经的人,觉得这年少的后辈很不像样,就去向曹父告了状。与一般顽皮的小孩并没什么不同,曹操也受到了父亲的斥责。以后再也不能愉快地玩耍了,又或者只能提心吊胆偷偷摸摸地去玩耍了,这是每一个受到父亲管束的小孩子显而易见的结局。
  但曹操不是一般的小孩,他不仅要玩耍,还要光明正大地玩耍。他想出了一条计策。
  这天,曹操看见叔父来了,忽然一副歪面斜嘴不能自控的样子,叔父大为惊骇,问:“你怎么了?”曹操说:“忽然中风了。”叔父急急地去告诉曹父,曹父吃了一惊,连忙唤曹操来,却只看到一个安然无恙的曹操。曹父问怎么一回事,曹操说:“是因为叔父不喜欢我,所以诬蔑我。”少年曹操就此扭转了寻常小孩的寻常命运轨迹,从此叔父失去了信任,而他重获了游玩的自由。

  这件事看似简单,却显示了曹操年少时至少已具备了四方面的过人之处。
  其一,头脑好,具有清晰的逻辑链条。能够准确地推理出信誉是其叔父告状可信度的关键,自己屡屡被责并非因为父亲看见了事实(从这里还可以看出曹操从小保密工作就做得不错),而是因为父亲相信了叔父的话。从而明白,只要精准打击了叔父的信誉,那么就不再有玩耍的障碍。逻辑是计策奏效的关键,当许多人少年时还只会秀点记忆力或脑筋急转弯来显示聪明时,曹操已具有了优秀的逻辑力。

  其二,充满行动力,果敢于行。并没有因为叔父是个高大得多的成年人,就心生畏惧和犹豫。这点很重要,因为成功者并非一开始就最强大,而是在创业中成长壮大,一路上总是要去挑战,要不断击败某些方面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畏惧与犹豫是锁链,使人们迈不开一小步,而无畏的勇气与果断的行动力才能使人斩断锁链,挑战命运。
  其三,演技了得。大多数人即便到了二三十岁,想装个中风恐怕也只是让人笑痛肚子。曹操演绎了什么叫有演技不在年高,这是一种天赋,对于领导能力、政治能力极为重要。当然,年高更得有演技。巧得很,后来七十多岁的司马懿也是用中风这招骗过了曹爽,颇有一丝宿命的意味。
  其四,最重要的一点,曹是个不哭之人—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人。普通少年受了管制,无非伤心、委屈、不忿等寻常反应,这可以说是人类的自然反应,从而也伴生了软弱与逃避的惯性。但曹操没有。他只知道有困难就解决困难,而他的智力又完全胜任。所以他不喜欢哭,也不需要哭,被困难难住的人才哭,他已解决困难,逍遥自在着呢。一个打小就没被难住过的人,确实不太懂、学不会普通人的伤心。

  在一个仍被别人管着的年纪,就已经能心机深重地摆布别人,这样一个曹操,到了二十岁时,自然就更不得了。二十岁时,他因为官宦子弟背景,当上了洛阳北部尉,相当于副县级公丨安丨局长,也算少年得志。但洛阳是什么地方呢?是都城。一块砖头砸过去,可以砸倒一大片处级干部。更别提权势熏天的十常侍之流,哪个是一个副县级惹得起的?所以他这个副县级算不得什么,而他的背景在这个全国权力中心也不过如此。

  但曹操居然把自己的辖区管得服服帖帖,“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连最得灵帝宠爱的中常侍蹇硕的叔叔都被堂而皇之地拿住,用五色棒棒杀。自此“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新官上任三把火不难,但烧出效果又不遭人暗算报复难,在太岁们头上点火那就更是登天之难。有些人喜欢说,你咋不上天呢?这句话大约是形容曹操的。三国里面赵云被称一身是胆,但那是武胆,而曹操也同样一身是胆。
  而且是智胆。
  这是胆色与权谋机变的结合,唯有深谙这个权力体系的要诀,算计他人正如少年时算计其叔父那般周全,使人吃了亏也只能自认倒霉,才能令事情朝自己掌控的方向发展。表面看只是用了几条棍棒,背后却是严密的计算。
  多智者未必算计,算计者也未必多智,只能说,这是曹操身上自很小就养成,而成年后更深厚牢固的特殊气质。智力与气质的结合,深深铸就了曹操的枭雄特色。

  常见一种奇怪的逻辑,说是古人成名更早只是因为他们寿命更短。好像等到自己四十岁人生过半时就能如王勃写出《滕王阁序》似的,就能如周瑜指挥赤壁大战似的,就能如曹操养成枭雄气质似的。牛逼和年龄无关。
  日期:2018-10-26 23:39:06
  并非故意分开发,每周发一篇,本意是每次发完整的一篇让大家可以一气读完。只因这篇还没有写完,所以先发这些,剩下的部分最迟周日晚上发出来。曹操刺董本是虚构,虚构则会有漏洞,所以写起来比史实更难处理一些。
  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几位网友的打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