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5-31 08:27:59
隋炀帝从辽东回来之后,便立即着手准备第二次攻打高句丽的战争。
首先是粮食供给和军队战斗力问题,隋炀帝对症下药,保证不会再出错!
614年1月2日,隋炀帝下诏,让天下精兵再度集结在涿郡,并在辽东古城设置粮仓,同时招募了大批的骁果卫。
辽东古城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境内,靠近鸭绿江,隋炀帝此举就是为了将粮食基地直接转移到高句丽的国境线上,彻底解决前线缺粮的问题。
在军力布置上,隋炀帝除了征调府兵外,还特地组建了一支名为骁果卫的特种作战部队。
据史料记载,骁果卫的将士主要来自关中地区,他们身强力壮,骁勇善战,装备骑枪和马刀,身穿血色的明光铠甲,头戴赤金豹头盔,左臂上刺有血鹰,在后世声名鹊起,令人闻风丧胆。
对于军队的将领问题,客观的来说,隋炀帝其实真的很难去改变什么。
军中高级将领都是既得利益者,隋炀帝在没有培养出好的接班人之前,是不可能将他们一撸到底的。
不过,隋炀帝特地下了一道诏命,要求只要是大隋的勋略,就不能兼任朝廷的文武实职,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御史应该马上弹劾。
至少,隋炀帝已经意识到了朝中人才凋敝的严重问题。
隋炀帝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提拔宇文述为前线的大军主帅。
613年2月,他特地下诏:宇文述在前线兵败,主要是因为粮食问题,并非他作战能力存在缺陷,因此重新启用宇文述,并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
随后,隋炀帝再次下诏:
越王杨桐和户部尚书樊子盖留守东都洛阳。
代王杨侑和刑部尚书卫文升留守西京长安。
他本人则带领宇文述和杨义臣两位主力大将前往辽东。
杨义臣是鲜卑人,父亲尉迟崇,后来被隋文帝杨坚赐姓杨。杨义臣曾经参加过隋朝对突厥,镇压汉王杨谅,以及隋炀帝西征吐谷浑的战争,是隋朝不可多得,英勇善战的将军之一。
613年4月27日,隋炀帝一行渡过辽水,逼近辽东城。
为了保险起见,隋炀帝采取了兵分四路的策略:
他自己带领着骑兵和骁果卫部队对辽东城发起冲锋。
宇文述和杨义臣带兵前往平壤。
左光禄大夫王仁恭出扶余道。
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水军从海上登陆,乘机谋夺平壤城。
隋炀帝第二次征伐高句丽,具体发兵多少,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可以猜测出来,和第一次相比,隋炀帝的阵仗明显小了很多,也低调了很多。
令人欣慰的是,隋炀帝第二次征伐高句丽,复仇的心理似乎更多一些,因此更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高句丽,一雪前耻。
辽东城外,隋炀帝下达了最重要的一道军令:此次征伐高句丽,诸位将领可以相机行事,不必受任何束缚!
言外之意,单兵作战、孤军深入、屠城、斩尽杀绝,看你们的心情,朕只要最后的结果:让高元跪在朕的面前告罪!
这样一来,前线主帅的生产力得到了完全的释放!
为了拿下辽东城,隋炀帝发动了云梯攻城、挖掘地道、冲车破城等凶猛的攻城手段,并亲自在战场监督,鼓励将士们冲锋陷阵。
大军攻城的时候,隋炀帝特别关注了新募的骁果军将士,看着他们登上云梯,卖命的冲杀,然后一个接一个的占领城头,隋炀帝非常欣慰。城破之后,隋炀帝下令嘉奖了骁果军,并提拔了一批作战勇猛的将士充当自己的亲兵!
左光禄大夫王仁恭率军出扶余道,在新城遭遇到高句丽大军,王仁恭毫不含糊,带着手下一千多精锐骑兵对数万名敌军步兵发起了猛烈的冲锋,将高句丽守军打得落花流水,闭门不出。
此次征伐高句丽,大隋的优势占尽,拿下平壤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然而,上天再度和隋炀帝这个悲剧的帝王开了一个致命的玩笑。
日期:2018-05-31 12:44:23
是的,有点着急。不过,这种着急后面有帝王的管理逻辑,从乱世到统一,最需要的就是其他政权的认可,秦始皇当年不也是这样~隋炀帝打高句丽,708年就下了通知,一直到711年,高句丽都不来朝拜,如果不治理他们,天子威严当真就没了,而且打之前也下了几次诏书,高句丽确实太不给面子了,这点真不是隋炀帝的错。
日期:2018-05-31 12:57:46
第37章公子哥杨玄感
613年6月,也就是隋炀帝出兵4个月,正式交战1个多月之后,洛阳传来了消息:在黎阳(今河南鹤壁市浚县)督运军资的朝廷贵族杨玄感发动兵变!
杨玄感,弘农华阴人氏,宰相杨素的长子,官至礼部尚书,袭封楚国公,大隋的超级贵族,更是隋末第一个带头闹事的贵族子弟。
按照一般的规律,但凡天下大乱,显现出亡国征兆的时候,农民兄弟会奋起反抗,在全国各地引发对抗官府的小型战争。随后,朝廷会派遣军队前去平叛,如果能够顺利镇压下去,王朝有可能中兴,再不济也可以延缓个十年数十年。如果镇压不下去,农民起义军和官府的对抗将会逐渐演变成农民起义军之间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势的大混战。
当然,这一阶段中许多豪强和土匪头子都会参与进来。
全国的混战导致人口锐减,国家财力不足,中央政权无法组织强有力的官军前去平乱,因此亡国之象越来越明显。到了这个时候,那些原本效忠朝廷,至少是坐山观虎斗的军阀们就开始跳出来搞事情了.
要知道,这些人都是职业政治家,他们拥有非凡的头脑和智慧,能够网罗三教九流的人才为己所用,手里又有钱财和地盘,很容易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夺取最后的皇帝之位。
那么问题来了:
隋炀帝虽然发动了第一次征伐高句丽的战争,损失却并不是很惨重,在隋朝的国力下,这样的结局不管是隋炀帝本人,还是朝廷都可以接受。
隋炀帝虽然打了败仗,却并没有因为愤怒而滥杀无辜,甚至对那些原本有失职之罪的将领,隋炀帝也是网开一面,至少可以这样说,高句丽之战,没有引起君臣之间的敌对矛盾!
河北和山东等地有王薄和翟让等农民起义军在闹事,但是隋炀帝派遣了超级战将张须陀前去平叛,很快就镇压了王薄等人的嚣张气焰,起义军只能在夹缝里求生存,对朝廷构不成太大的威胁。
隋朝的军力和粮食储备,谦虚的说,还真是有点富余的过分…
那么,杨玄感为何会选择在此时跳出来搞事情?
据史料记载,杨玄感出身在贵族家庭,又是杨素的嫡长子,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杨玄感非常爱好文学,自己也是才华横溢,平日里结交了不少有志之士,而且他本人也对兵法和武艺感兴趣,会点三脚猫的功夫。
无与伦比的出身和贵族家庭的熏陶,让杨玄感走到哪儿都显得鹤立鸡群,再加上平日里不少纨绔子弟捧着他,直接造就了他骄傲和跋扈的个性。
像他这样的公子哥,标准配置就是:一颗骚动不安的心…
日期:2018-05-31 17:08:08
在这里不得不介绍另外一位公子哥—李密。
李密是后来隋末势力最大的农民起义军—瓦岗军的首领,但是李密从来也不是农民,他和杨玄感一样,是隋末的超级贵族之一。
李密的曾祖父是西魏八柱国将军之一的李弼(李渊的祖父李虎也是西魏八柱国将军之一),祖父李曜是北周的邢国公,父亲李宽是隋朝的上柱国,蒲山郡公,李宽去世之后,李密承袭父爵,成为了隋朝的蒲山公。
李密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左亲卫府大都督和东宫千牛备身。
什么概念?
意思就是,你可以手持钢刀,贴身保护皇帝!只要你有兴趣,也有胆量,可以一刀剁了隋炀帝…而大都督的身份意味着你在卫士中享有领导者的待遇!
在隋朝,只有贵族后裔才配享有这样的殊荣,一般的老百姓连皇帝的身都贴近不了,更何况拿着刀保护皇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