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心术榜——刘备厚黑发家史:(一)一个底层的上层路线》
第29节

作者: 卧龙岗书童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何况曹操的心意很明确,他想耀武扬威,打出统一天下的惊世之战,留功名于千古,建极功于当世。曹操的谋士、将领们也都有同样的欲望,此生最大的荣耀近在眼前,家族几百年的富贵在向自己招手,欲望冲昏头脑,他们能清醒吗?愿清醒吗?
  日期:2018-09-26 11:50:47
  在这个不清醒的曹营里,贾诩是唯一和诸葛亮、周瑜一般清醒的那个人。
  作为半路加入曹营的人,贾诩和曹营的人不一样。他做过多年的弱小势力,并以此成功对抗过强大势力,深刻明白弱小势力在强者的带领下,在优势地形的庇护下,也不可轻视。而大势力也并非毫无弱点,也有种种破绽可寻。所以他看得到刘备、孙权的优点,也看得到曹操集团的弱点。而曹操集团则是从来都是自己欺负别人,看不到弱者的强大、不可低估。
  (从来都只有我们斧头帮欺负别人)
  他也见过战场的瞬息万变,亲手主导过西凉军的应者云集与王允的崩盘,明白崩盘如大坝决堤。他并不相信谁是神,在缺陷积累下,任何人都有可能崩盘。当然,后来曹军的那种大溃败,恐怕连贾诩也始料未及。
  他也见过天才的突然诞生并崛起,他自己就是这样站出来逆转形势的。当你有破绽,而别人有聪明时,怎么可能幻想别人抓不住?
  所以他对这场大战深深忧虑着。
  他的谋略,本是针对曹军的这些不足,而提出谋算、筹备,本是最稳的一种取天下的方法。休养生息,修文备武,则可不战而屈人之兵。看似老生常谈,实则对兵法精髓的拿捏——自古知兵非好战。
  贾诩的谋略为当时形势下最好的打法,胜算为八成以上。而曹操的打法,胜算只有六成。
  日期:2018-09-26 11:53:51
  但在曹操的反对下,贾诩退却了,沉默了。

  因为他看得懂曹操的抉择。曹操想轰轰烈烈,不想波澜不惊,曹操的谋士和将领们想法也都很一致。他们也知道贾诩的办法是一统天下的更稳更好的打法,但那不过瘾。挡在这群人的熊熊野心面前,就是螳臂当车。狂热之下,理智的身躯太单薄。
  既然挡不住,又何必挡呢?去挡不过是赔上自己,却依然于事无补。你可以说贾诩有态度,无原则,但说到底,贾诩本就是个生存主义者,他并不想做田丰一样的烈士。
  贾诩只有黯然退了下去,品味着举世皆醉我独醒的落寞。
  贾诩的先见之明,后来被血淋淋的事实所证明。不止赤壁之战的惨败,还有曹丕、曹睿、司马师对东吴的多次惨败,六十多年血淋淋的事实。
  打了六十年的仗后,有一个人终于找到一个绝妙的办法——休养生息、修文备武,最后一举跨跃长江天险,一统天下。这个人叫羊祜。
  而这个谋略,贾诩在六十年前就提出来了。
  这么好的谋略,真的只有贾诩、羊祜看得到,而别的智士都看不到吗?不,都看得到,只是不愿接受而已。那些不肯接受的人,以为失去的只是一个备选方案,却不知就此错过唯一方案。
  狂热易,清醒难啊!
  至于贾诩比羊祜更高明处,在于他一开始就能清醒接受,而羊祜是看到多年事实教训后接受。
  日期:2018-09-26 11:55:30
  二、深藏功与名
  贾诩的一生是一本经典教程,晚年的善终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渭水之战的离间计,是贾诩在战场上的最后一计。此后,正值曹魏政坛风起云涌之际,贾诩却激流勇退,隐身退出了。他闭门自守,退朝回家后也不进行私交,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隐然一深居简出的佛系之人。谁能想到这么一个谨小慎微与世无争的人竟是当年的毒士?
  贾诩一生见惯风风雨雨,熟知各种危险,简直到了见微知著的地步,他的退自有他必然的理由。
  政坛的大起大落固然刺激,但也致命。贾诩退的这个时间点,正是曹魏新老交替之时。老的那个是谁没有疑问——曹操,新的那个就不好说了,曹丕还是曹植,扑朔迷离。甚至连曹彰都蠢蠢欲动。
  在这种时候,身居高位、影响力大反而成为一种靶子。夺嫡之争愈演愈烈,曹丕、曹植各自党羽林立,每一方都想着拉拢你,而不论你加入哪方,都会受到另一方的猛烈攻击。这是一个风暴的漩涡。
  何况贾诩还是有原罪的,而且是三项。

  其一是淯水偷袭杀了曹操的长子、侄子和爱将,这项黑历史,根本经不起攻讦。告你谋反,只要扣上“畏罪”的帽子就行了。
  其二是曾过有用毒计的历史,一条毒计流祸天下。连这条毒计都使得出,还有什么使不出的?终究难获真正信任。
  其三是智谋惊人,肚子里诡计太多。智谋太高了便是对他人的一种威胁,会被君主猜忌,也会被别人视为对手,每个人都会觉得不安全。而对强者的威胁便是你自身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还跳出来频频活动,别人会想你意欲何为,有着解释不清的嫌疑。惹那么多嫌疑,不是找死吗?
  有这三项原罪,别人要打击你根本不需另找理由。以程昱那样刚直而有大功劳的老臣,都会被告发谋反,凭的是曹操的信任才过关,贾诩又有原罪,又非老臣,一旦出事,凭什么能过关?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不去风暴漩涡中,乃至弃圣绝智。既不联姻,也不私交,关起门来佛系。
  日期:2018-09-26 11:57:44
  满腹的良谋,却深深收起了良谋,不可惜吗?
  可不可惜,比一比就知道了。两个稍晚一些的例子,一个是著名的才智之士刘晔,因为在曹睿面前争宠弄计,被人进了谗言,最终不得不装疯自保。一个是人称智囊的桓范,自诩聪明,在高平陵之变中仓促间也非要火急火燎地跳出来博弈,以为智谋周全胜算在握,结果导致被司马懿灭门。
  这就是聪明人常犯的一种错——卖弄聪明。天生聪明难自弃,弃了是多么可惜呀!却不知很多时候聪明正是招祸之道。
  相比起来,弃了良谋的贾诩却因为无欲无求、与世无争,美名反而纷至沓来。因为他成不了任何人的威胁,所以人们都来称赞他。“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人们对一个曾经的毒士就是这样的不吝赞扬之词。
  深藏功与名,美名纷纷来。世事有时就是这么奇妙。
  日期:2018-09-26 11:59:31
  但朝廷毕竟在新老交替,光在旧朝佛系并不能使贾诩在新朝安然善终。怎样在新朝为自己铺路,使自己得以善终?

  贾诩在闭门自守的掩护下,只用最简洁的动作做了两件事,便完成了这铺路。
  相比于那些拉帮结派频繁活动的人,贾诩的动作简洁到简直让人感觉不到他出手,但却成了日后曹丕登上大位的关键。
  当时正是曹植才名大显的时候,风头盖过曹丕,曹丕派人询问贾诩巩固自己地位的方法。贾诩说:“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也就可以了。”看似很老套的说法,实则精辟老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