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心术榜——刘备厚黑发家史:(一)一个底层的上层路线》
第7节

作者: 卧龙岗书童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刘备任豫州刺史时,田豫因母亲年老请求回家,刘备流着眼泪与他分别,说:“恨不与君共成大事。”已经确定无疑要跳槽了,还有必要深情吗?但刘备会。
  徐庶与黄权,都是当着刘备的面去投敌的。但刘备既没有使阴谋诡计留住徐庶,也没有降罪黄权的妻儿来惩治黄权的背叛。反而说是我对不起他,他没有对不起我。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君要臣背锅,臣不得不背锅。刘备在拥有君的权力下,却自愿帮下属背锅,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全对方。
  正是因为有这种善始善终的人品与做人功夫,才会收获那么深的信任与支持。当袁涣被吕布抓住以死相逼要他骂刘备时,袁涣誓死不从;当徐庶入曹营后,一言不发;当陈登后来谈及刘备时,仍极力称赞;当黄权听到妻儿被降罪的谣言时,神色不改地说刘备不是这样的人。
  相比起来,曹丕在顺利继位后,仍秋后算账,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了支持过曹植的杨俊,哪怕司马懿叩头流血也不听从,可见做人的差距有多大。那一刻恐怕司马懿的心都凉透了。
  如果对离弃自己的人都能善始善终,何况坚定跟着自己的人呢?如果不得不离开的人都抱着眷恋的心情,何况一直在身边的人呢?这等于说,此人一生值得依靠。你不负他,他不负你。你犯了可以理解的错,他也仍不负你。三国中刘备以德取胜,并不是编造出来的。
  当然这个优点有两面性,会导致对人的纵容,但在创业前期,利大于弊。
  日期:2018-09-13 17:18:52
  其五,善于变化,百无禁忌。
  所谓“少言语,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不过是刘备身上的标签之一。若需要他高谈阔论、豪气纵横时,他自然会变。比如陈登印象中的刘备,则是“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那自然是一展英雄气概、纵论天下的刘备。这是因为他知道对陈登这种智士,不是靠少言语玩深沉能征服的,必须施展过人的风采方能征服。再比如怼许汜的刘备,是一改谦和、傲视于人的刘备。这是因为他知道在必要的时候要坚持原则,而非当个唯唯诺诺的好人。刘备为人,并非一种僵化的姿态,而是根据需要恰如其分地改变,恰如青梅煮酒之论:“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撑得起大场面,也装得了孙子。被吕布打败了,便到吕布面前装孙子,结果连死敌吕布都能讲和。被曹操打败了,又到曹操面前装孙子,曹操可比吕布难忽悠多了,“出则同舆,坐则同席”,闲情来了还一起煮煮酒,有的是时间观察刘备。但刘备滴水不漏,硬是让曹操放松了警惕,得到了开溜的机会。
  吕布是什么人?是一生都在坑别人的人。曹操是什么人?是精明到别人都坑不到的人。结果这两人都被刘备坑了。吕布临死前恍然大悟:“是儿最无信。”曹操当时也在场,每个字都听得真切,然而没多久自己也被坑了。
  说刘备是本色出演吧又特会骗人,说是骗人吧又恰恰表演的是诚恳敦厚的本色。只能说做人与演技已浑然天成,不露破绽。再结合刘备身上其它多变表现,大致可以认识他——需要什么,就表演什么给你看。刘备真正演绎了什么叫龙之善变。
  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以僵化的为人处世原则来应对世界,总会有碰壁或踏空的地方。只有根据具体情形来灵活表现,同时又不失大的原则,才能在交际中做得更对,做得更好。
  英雄从来都不是僵化的。他们面对的社交情形比普通人复杂百倍。你若以僵化的标准要求他们,怎么可能看到他们聚各色人物为己用?——其中多少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多少普通人一辈子没机会打交道的人物。怎么可能看到他们闯过重重难关,活到最后成为英雄?
  日期:2018-09-13 17:19:43
  读三国会有一种错误的印象,以为刘备要什么没什么,武功不如人,智计不如人,家世不如人,起家资本不如人,地盘不如人,大约靠的是运气。靠运气能在那么激烈的乱世几十年不倒么?靠运气能扛住赤壁之战的压力么?靠的是这出神入化的得人本事。
  英雄看刘备与普通人看刘备,截然不同。曹操在许都一起煮酒时就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曹操的那班如狼似虎的谋士,荀彧、郭嘉、程昱、董昭等,虽对刘备持杀与不杀两种意见,但没有谁否认刘备是个英雄,都认定是威胁中的威胁,这么多智士的意见惊人的一致。而这时的刘备,仅干过一段时间徐州牧,是个没什么耀眼战绩的诸侯,反倒出了不少错,显示出智计上的不足,武力上也被吕布吊打。

  大家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呢?只因刘备看似平凡的业绩里,有着令他们惊叹的操作,掩抑不住其超凡的天分。
  任何有效模式玩到登峰造极都会产生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绝不亚于其它类型的天才。当你仍痴迷于争辩谁最能打、谁奇谋妙算最多时,只能说你仍少年心性。你若能深刻理解刘备模式的巨大威力,你便开始成熟。

  成功之下,岂有侥幸。得人第一,当之无愧。
  日期:2018-09-14 12:54:26
  (三)三让徐州:中国“让”文化的真谛
  一

  刘备率关、张、赵赶到徐州时,曹军正大军压城,徐州犹如一颗巨石下脆弱的鸡卵。
  先到的田楷、孔融两支救兵不敢正面挑战曹军的锋芒,只是远远地依山下寨,遥作声势。刘备与他们会合。救兵虽都已赶到,局势依然难解。恰似虎口夺食,凶险万分。
  孔融说:“曹兵势大,操又善于用兵,未可轻战。且观其动静,然后进兵。”
  刘备望着孔融,却起了另一番心思。曹军虽然势大,但既然作了救援徐州的承诺,肯定要尽力相救,否则岂非白跑一趟,又平白与曹操为敌?让世人笑话么?但却要讲究怎么个救法。现在三个人来救,陶谦将有三个人要感谢,未免太多了些。雪中第一个把炭送到的人,将最使人感动,可算头功。功劳之下,应不避艰险,关键时刻,就是要敢于啃硬骨头。
  突围并不容易,守在城外壮壮声势容易。但很多时候并不是根据难易来选择,而是根据收益来选择。越难,越有收益。
  既然你们不敢上,那正好我来上,你们也没什么怨言,还会感谢我打破僵局。

  刘备说:“但恐城中无粮,难以久持。备令云长、子龙领军四千,在公部下相助;备与张飞杀奔曹营,径投徐州去见陶使君商议。”
  孔融大喜。于是会合田楷,为掎角之势,关羽、赵云领兵两边接应。一起打掩护,配合刘备、张飞的冲锋。
  刘备、张飞领一千人马,顶着如潮似浪的曹军,闯过于禁的拦截,成功突破到徐州城下。城上望见红旗白字,大书“平原刘玄德”——救人就得打一杆大旗——眼巴巴盼了这么久的救兵,终于来了,陶谦急令开门,救兵入城。
  陶谦这几十天来,整个人都瘦了一圈。见到刘备和他带的救兵,精神倍长。迎接他到府衙,设宴相待,一边又让人劳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