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演义》
第13节

作者: 四川红尘洗梦
收藏本书TXT下载
  菩提达摩一路马不停蹄的向着长江走去,走着走着,背后隐约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菩提达摩回头一看,远处一队人马朝着自己这个方向快马加鞭而来。菩提达摩料想是来追自己的,于是躲在一边,等追赶的人马过去了,才走出来继续向着江边前行。
  一路疾走,好不容易来到了长江边。冬日的长江,江面宽阔,寒风阵阵,波涛此起彼伏。汹涌的浪头肆无忌惮地拍打着岸边的岩石。菩提达摩望着宽阔的长江,来回搜寻着,想看看有没有渡江的船家。可是来回搜寻了几遍,别说过江的船,就是人都没看到一个。怎么过江呢?

  没人渡自己,那就自己渡自己吧。
  菩提达摩看到前面的江边,有一片芦苇丛,于是走过去,伸手折下一根长长的芦苇,趁着四下空无一人,便将芦苇扔入江里。一般情况下,那些得道的禅师,是不会在公开场合显露神通的。那些在公开场合炫耀神通的人,会得到信徒们的顶礼膜拜,但是通常都会受到明眼禅师们的呵斥。
  菩提达摩随即站到芦苇上,随着江风,衣袂飘飘的顺着江水飘荡而去,没一会儿就渡过了长江天堑。
  这就是中国禅宗史上非常有名的“一苇渡江”的故事。那些追赶菩提达摩的人,自然是一无所获的回去了。

  我们前面讲过,菩提达摩的师父般若多罗尊者曾经在菩提达摩来中国前对其说过几句谶语: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栖栖暗渡江。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路行跨水者,说的是遇见梁武帝梁衍。复逢羊者,后来遇见的的魏武帝是羌人。独自凄凄暗渡江,说的是一苇渡江之事。日下可怜双象马,日下即洛阳。可怜双象马,说的是梁武帝魏武帝。二株嫩桂久昌昌,即以后禅宗五家只有临济曹洞二宗长久昌盛。

  四、宝掌求法
  菩提达摩渡过长江后,一个人向着北方走去。古时候那些四处参学八方弘法的僧人,不论最终的成就高低,在红尘洗梦的心中全都是英雄。想想古时候的道路交通,没有飞机,没有高铁,没有高速公路,而且一般人出门那是全靠两条腿啊。从南京至嵩山少林寺,老人,步行。除了点赞还是点赞啊。
  走着走着,路旁有个亭子,菩提达摩便走过去,盘腿坐了下来,稍作休息。
  脚步声不紧不慢的响起,对面徐徐走来一个老僧人。菩提达摩抬眼一看,一个满面慈祥的老僧人走了过来,这个老者看来年岁比自己还大多了,不过令菩提达摩感到高兴的是,这个老僧人,一看就是和自己一样,是印度人。能在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碰上同乡,真是一件能令两眼泪汪汪的极大幸事啊。
  老僧人走到菩提达摩面前,作礼道:“尊者莫非是灵山大雷音寺佛学院毕业的菩提达摩祖师么?”
  菩提达摩起身回礼道:“正是贫道。”

  读者诸君在这里看到贫道一词,是不是感到和自己平时了解的有一点点不合规矩呢。红尘洗梦在这里告诉大家,贫道这个词是正常的称呼。《佛祖通载》记载:南朝齐武帝明永甲子二年,公元484年,“沙门法献玄畅,于帝前称名,或称贫道。帝讶之,以问中书王俭。俭曰:汉魏佛法初来,对上称谓,载记无闻,至宋魏始盛,沙门多称贫道而预坐。帝曰:称名始得宜,可著令以为定式。”在这以后逐渐有称为贫衲、贫僧的,宋朝开始,对朝廷又称为臣僧。

  菩提达摩看看老僧人的面庞,接着赞叹道:“看来老师傅简直是高寿啊。”
  “不敢不敢。”老僧人谦虚的道:“贫道已经在这个俗世虚度了六百二十六年了。”
  菩提达摩此时也是百多岁的老人了,但是相比之下,就差远了。所以菩提达摩赞叹道:“老师傅真是世所罕见啊。”
  老僧人道:“光阴倏忽,转瞬即逝。能听闻佛法真谛,才是人生的第一大事啊。”
  这话一出,菩提达摩不禁对此人另眼相看了。这才是想看释迦摩尼亲自审核勘定的教学大纲的态度啊。

  菩提达摩道:“老师傅叫什么名字呢?”
  老僧人道:“贫道宝掌,自出家来四处参学,遍拜名师。几乎所有的佛学院都去进修或者旁听过。现在虽说自己也开办了一家佛学院,带了几个专科学生,但是对于最终大事,自觉尤未能了。听闻灵山大雷音寺佛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菩提达摩祖师来到了南京,所以贫道四处打听尊者下落,特来求问灵山大雷音寺佛学院我佛如来亲自审核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佛祖保佑,终于让贫道遇见尊者了。希望尊者不吝赐教。”

  菩提达摩本来就是到中国来开办佛学班,招收学生的,现在有人来求法,自然正中双方下怀。于是两人对坐在一起,谈论起了禅宗的玄妙之道。最终,因为上课的时间比较短暂,宝掌和尚仅仅悟“无生忍”,但是却如获至宝,满意而去。
  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后,自己说已经活了一百五十多岁了,几乎没几个人相信的,现在宝掌和尚自己说在世六百二十六年了,想必更是没人相信了。其实在我们中国,也有位非常著名的长寿老人,而且比宝掌和尚还要长寿,那就是彭祖,他可是活了八百岁。
  对于他们岁数的真伪,无需我们在这里进行论证,我们只要晓得有这么回事就行了。
  日期:2018-03-27 09:54:01
  五、少林面壁

  菩提达摩给宝掌和尚上了一堂免费课后,继续一个人往北前进,于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来到了北魏的都城洛阳。
  洛阳,在当时可是绝对的一线城市啊。菩提达摩对于洛阳城的繁荣昌盛,称赞不已。但是,最令菩提达摩感到激动的时候,是当他来到洛阳永宁寺之时。
  当菩提达摩走进洛阳永宁寺时,后来也曾到菩提达摩开办的佛学班去旁听过的东魏抚军司马杨衒之所著《洛阳伽蓝记》曾经这样记载到: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来游中土,见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自云年一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阎浮所无也,极物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合掌连日。
  菩提达摩心中暗暗高兴,看来,中国真的是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堪建佛学院之宝地啊。而且,洛阳城里的外国僧人竟然多达三千余人。这让菩提达摩更加感到高兴了。

  可是,菩提达摩高兴的时间非常短暂,估计也就只有打一圈麻将的功夫。后面发生的很多事情,让他真正的了解了在中国这个封建宗法体系非常完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开办个佛学院,是一件多么艰辛困苦之事。
  菩提达摩为了开办佛学院弘传他独创的教学课程——禅宗,四处活动,八方游走。可是,菩提达摩籍教悟宗,即是以四卷《楞伽经》为依据,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弘扬禅宗,到处传授,却四处碰壁。佛学院根本就开办不起来,自然就一个生源都没有。总结起来,菩提达摩到处碰钉子,开办不了佛学院,应该有以下一些原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