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侧面——关于两千年来中国“社会制度”演变的那些事儿》
第2节

作者: 一阵疯8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按照历史的惯例,像“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样浩大的学术工程,本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完成才对,因为它既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常识,也需要编撰人员具有过硬的史学功底。然而,世界上的事情又常常事与愿违,这套关于中国人自己的科技史著作却是由一个外国人来牵头完成的。这个人的名字叫做“Dr.Joseph Needham”,直译过来叫做:约瑟夫尼达姆(全名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他是一位生物化学家,来自英伦三岛,是一位中国科技史专家,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所著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对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影响深远。

  1900年12月9日,约瑟夫出生于英国伦敦南区一个有教养的知识分子家庭,是家中独子。他自幼聪颖好学,并在充满知识的环境中长大。父亲的悉心培养加上书香门第的良好氛围,使得小约瑟夫很快就在学术领域展露头脚。1920年,不到20岁的约瑟夫便获得了学士学位,四年后又通过了博士论文的答辩,并被剑桥大学冈维勒与凯斯学院授予“院士”的荣誉。等到六年之后,也就是1931年,剑桥大学出版了他的3卷本科学专著《化学胚胎学》,由此奠定了他在生物化学界至高无上的地位。1941年,约瑟夫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日期:2018-08-30 22:03:25

  《历史的侧面》(3)
  很难想象,一个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自然科学家,会改行去搞人文史学方面的研究,而且研究的还是其他国家的人文和历史。当然了,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不能用“他从小就热爱中国文化,立志要做一个中国问题专家”这样俗套的托词来搪塞。实际上,约瑟夫的转行很富有戏剧色彩,或者说,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937年8月,一位名叫鲁桂珍的东方女士(和另外两个中国留学生,王应睐和沈诗章)来到剑桥大学留学,并师从于约瑟夫的妻子多萝西(Dorothy Needham,汉译名李大斐)。可以说,自打见到鲁桂珍的第一眼起,约瑟夫便对这位温文尔雅、神态端庄的东方女性一见倾心,而鲁桂珍对这位身材高大、举止儒雅、彬彬有礼的英伦绅士也充满了好奇心和爱慕之情。两人很快陷入到一种“不平凡”的关系当中。虽然这种关系最终被多萝西所谅解,但二人在多萝西的有生之年还是保持了情感上的克制。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层不平凡的关系,在鲁桂珍的影响下,约瑟夫日益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白天,鲁桂珍在约瑟夫的实验室里工作,下班后,鲁桂珍就成了约瑟夫的汉语老师。聪明且勤奋的约瑟夫像海绵一样贪婪地吸食着来自于古老东方的各种奇思妙想。看到约瑟夫对东方文化如此着迷,鲁桂珍非常欣慰,由此还特意给他起了一个东西方相结合而又古色古香的名字——“李约瑟”(据说李约瑟很喜欢老子,喜欢道家思想,老子姓李,名耳)。

  日期:2018-08-30 22:08:20
  《历史的侧面》(4)
  对于今天绝大多数八零、九零后出生的人来说,“李约瑟”这个名字稍显陌生,不过,这也没有关系,因为你一定知道“四大发明”。也就是所谓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四项发明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其实从十七世纪开始,一些比较开明的西方学者逐渐认识到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并非“主流媒体”宣传的那么落后,古代中国在科技发明方面存在着很多辉煌的成就。比如,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就曾提出过,“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而他的观点又被另一些有见识的西方哲人所继承,比如汉学家麦都思,哲学家马克思。而李约瑟在对中国科技史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更是感叹道,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远超其他国家,但是,所得到的承认却远远不够。

  等到1942年,在那个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面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民心低落、信心支离的现实,重庆国民政府急需一种信念来振奋民心、鼓舞士气。恰好就在这一时期,英国学者李约瑟要搞“中国科技史”方面的研究,并准备来华做实地考察。蒋介石连忙将他请到位于陪都重庆的办公室里,并和他进行了一番长谈。至于谈话的内容,外人无从得知,但是谈话的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李约瑟博士不负重望,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43年的春天,在重庆提出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一历史性论断。一时之间,这一学术论断不仅轰动了整个中国、振奋了人心,也传遍了全世界。

  日期:2018-08-30 22:16:56

  《历史的侧面》(5)
  当然,提出“四大发明”只是李约瑟此行的一段小插曲。他在为期四年的中国之行当中,考察了大半个中国,东到福建,西至敦煌,南到云贵,北至秦陇,搜集了大量古代史资料,并结识了中国各行各业的学者,既开阔了眼界,也加深了对中国科技史的理解。他说,这次中国之行“注定了我今后的命运,除了编写一本过去西方文献中旷古未有的中国科学、技术、医药历史专书,我别无所求”。

  就这样,一个非科班出身,从未接受过任何科技史方面训练,一个非专业的汉学研究者,在剩余的大半生里,全心全意投入到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当中,并且成果颇丰。
  李约瑟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七卷本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在这部总计三十四分册的“旷世巨著”当中,李约瑟惊奇地发现,在人类历史上,中国人竟然有一个如此光辉灿烂的开端,华丽的乐章至少吟唱了1500年。在15世纪之前,中国无论在科技、文化、艺术,还是在经济发展方面,始终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把其他国家远远甩在了身后。
  “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上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登场之前的十多个世纪里,至少在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在科技和知识方面的积累远胜于西方”。
  日期:2018-08-30 22:20:04
  《历史的侧面》(6)
  要知道,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华民族正处于自信心崩溃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从八国联军进北京再到日本侵华,整整100年。在这100年间,中国的国运像自由落体一样滑落到历史的谷底。在当时的世界人民看来,没有哪个人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种族,甚至连良好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人类的差生,甚至在整个世界人民眼里都认为中国人是劣等民族。而李约瑟的研究成果无疑给身处自尊心崩溃阶段的中华民族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成就了近百年来支撑中国人信念的灵魂之柱。所以说,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

  忘记了历史,就等于背叛。!
  然而,李约瑟在大大夸奖了中国人一番之后,随即也抛出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就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