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护国运动——闲话中国近代史上那段动荡岁月里的人事》
第55节

作者: 老娘路人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5-07 17:19:56
  不是冤家不聚头
  公元1850年刚开个头,时年虚岁二十的爱新觉罗·奕詝就在死了奶奶又死了爸爸的一系列国家大丧初步完成后,因为遗诏的选定,经过一场浓重的登基典礼,正式坐上大清帝国的龙椅,成为这个已经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封建王朝新一任主宰。这于他而言,可说是悲喜交集,悲是亲爹彻底歇菜了,以后什么都只能靠自己,喜的是皇帝位置终于落到自己名下,压抑沉默这么多年,这次能彻底胜过弟弟奕䜣的感觉让他发自内心的觉得爽。

  不过这些都是一瞬间的事情,从种种记载来看,奕詝显然非常成熟,对自己老爸道光留下来的烂摊子以及会形成如斯局面都有自己的思考,同时他也懂得,光靠自己一个人根本就无法改变现实,他需要帮手。找谁呢?当然是先找熟人,比如说从小就负责教育自己的老师杜受田。而之所以会找他,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两人一起有十多年,奕詝对老师的人品学问都相当了解,也很信任。再一个是杜受田作为汉人,长时间担任的都是空头职务,主要负责教育皇子读书,有的是时间去考察朝廷的问题,对奕詝又能够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咸丰用他,很有自己的考量。他没有让老师直接参合国家大事,而是先委任他做吏部尚书,这相当于现在的中央人事部门,负责管理全国官员的升迁事宜。之后,又让他调任刑部尚书,随及还升了协办大学士。这些职务,都是负责具体工作,没有进入决策机构,有点类似于助理的意味。这种安排,既符合杜受田的品性,又能方便咸丰随时就一些事情咨询他的意见。从这个细节上相信大家不难看出,这位年轻的天子其实相当懂得政治管理上的套路,很不简单。

  日期:2018-05-08 17:18:08
  不是冤家不聚头(2)
  此外,必须要说的是,咸丰选用自己的老师做帮手,客观的说,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经过多年的观察,深知父亲留下来的这个江山早已是千疮百孔,并且有愈演愈烈的势头,可是朝廷里很多人却贪权营私,消极怠工,对国家的状况视而不见。作为一个个性敏感的年轻人,咸丰深知再不做事自己搞不好随时就是亡国之君,但要做事必须要可靠之人,而杜受田无疑正是这世上最让他有安全感之人。

  他们在一起,首先研究的,当然就是如何打开局面,让国家呈现新气象。这种题目历史上大凡想要有所作为的新君主都会想到,杜受田有的是参考资料,因此他不慌不忙给咸丰提供了第一个策略,就是以皇帝的命令发布公开诏书,向所有的大臣寻求对时政的意见。这策略虽然很老套,但咸丰马上就明白,这确实是一个打开局面的好办法,因为谁都知道他老爹在位的时候由于权相当国,皇帝讳疾忌医,以至于朝廷死气沉沉,如今他新君登基,鼓励百官开口,不但可以让百官畅所欲言,还能使上下臣工看到新皇帝开明积极的姿态,赢得人心,因此咸丰立刻照办。

  日期:2018-05-09 16:57:42
  不是冤家不举头(3)
  当然了,这师生俩也都想到了,光弄虚的不行,自古新皇帝登基容易,要让人信服,除了摆姿态之外,还有一条铁律就是树立威严。而中国人的政治传统,树威严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杀人。稍微文明一点的叫办人。当年他爷爷嘉庆独掌大权以后不就办了和珅吗?那现如今的和珅又是谁呢?师生两个立刻就想到了两个人,穆彰阿与耆英。
  为什么偏偏是这两个人,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口碑不好?要理清背后的原因还得从咸丰刚刚登基不久说起。当时接替璞鼎查充任驻华公使的文咸听说老皇帝挂了,居然无视大清帝国的外交体制,绕过搞了几回都进不去的广东,直接奔天津,指名道姓要把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照会交给大学士穆彰阿以及一直对他们都有求必应的耆英。照会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英国人想进广东却一直进不了,来越级告状来了。

  他这一告状不要紧,咸丰就不由开始怀疑穆彰阿跟耆英两个人有问题,明摆着吗?别人不找偏找他们,几个意思?其实客观一点说,穆彰阿跟耆英坏是坏,但并没有真的坏到当汉奸这么愚蠢。不过咸丰所以这么疑心,当然也有他的道理。不说别的,就说他鼓励大臣开口评论国事好了,大家反应很踊跃,也有人提了很好的建议,比如有人就向皇帝分析说,国家变得这么糟糕,是因为以前用人不当,建议他慎选贤才。咸丰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就又鼓励大家推荐人才,然后由他慎重使用。本来气氛一片大好,偏巧在这种时候,耆英却跳出来讲了一句很奇怪的话:“小人且当保全,君子亦恐误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