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三国(下):三国解谜》
第28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综合来说,诸葛亮所长的,更偏重正迎并战而胜之,而运动战,就不是诸葛亮的长项了。
  日期:2018-06-23 09:50:34
  当然,派赵云出疑兵还有诸葛亮的一个重要考虑,那就是间接保护诸葛亮陇右的粮道。由于有赵云在斜谷道,那么魏军从陈仓道或者斜谷道抄诸葛亮的粮道的可能性大为降低。
  这个其实不是不可能的。第三次北伐诸葛亮和司马懿在祁山一带相持时,诸葛亮给在汉中的李严就提过建议,通过斜谷道去袭击魏国的粮道。这个也是张合当初建议司马懿分兵郿城,雍城所防范的。

  其实,这个反过来也是可以成立的。不过,由于陈仓道,斜谷道并不好走,不到万一,魏国是不会出此下策的。
  由于诸葛亮对赵云斜谷道用兵大概非常自信,楼主推测,当张合率领主力部队来到时,诸葛亮以为来增援的是郭淮,或者夏侯楙也不一定。诸葛亮的判断肯定是基于洛阳一带的魏军主力不可能来的这么快,估计由此也产生了大意的情绪。否则,以张合的名头,诸葛亮还不至于如此用马谡的。
  赵云的疑兵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尽管赵云所部进退得益,没有受到什么损失,但赵云同样也受到处分,从镇东将军降到了镇军将军,官降一级或者两级。如果赵云起到了疑兵的作用的话,按理说是不应该处分的。就如街亭之战的副将王平有所建功,他就升了:亮既诛马谡及将军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总的来说,赵云这一仗,打的不好,也没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由此部署而导致后来的街亭之战,这个马谡又是和诸葛亮一个路数的,太过自信,结果兵败。不过话说回来,张合击败马谡之后,被王平的千余人的擂鼓呐喊所疑惑,没有敢继续进兵,而是转头去收复各郡去了,收拾那些响应诸葛亮进兵的人了。从这点上说,王平的疑兵救了诸葛亮一次。但另一方面,张合是不是也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机会?毕竟张合当年和曹操夏侯渊在关中陇右一带打击过马超,对陇右的地理形势应该是十分熟悉的。当然,涨合也许对诸葛亮有所忌惮,不敢过分逼近。(解析7完)

  日期:2018-06-23 09:53:47

  解析8:卤城之役
  诸葛亮的用兵才能,终于在第三次北伐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也是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第一次对抗,结果司马懿在众将的掣肘之下,在卤城一役,吃到了平生大概是唯一的一次大败。尽管这次失败司马懿可能不需要负全部责任,毕竟他是基本上被部将胁迫出战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开始司马懿对于魏国的影响力并不是那么强大的,司马家的成功,那是源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长时间的努力。

  第三次北伐,诸葛亮充分显示了自己是兵家技术流派的本色,又发明了木牛流马来减轻后勤运输的压力。不过,这个也并没有起到绝对性的作用,否则诸葛亮也不会半年就退兵了。
  第三次北伐,蜀汉内部和魏国内部都出现了重大的内部分歧与斗争。这个表现在李严(后称李平,统称李严)一案和张合与司马懿的三次分歧,这些背后都不简单,都有着非常多的迷雾。

  太和五年二月,公元231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这次没有采取疑兵之计,而是直接取祁山,魏国在祁山筑有祁山城,在魏国防御体系中属于合肥新城一类的中坚角色,估计是城高壕深,粮食储备充足,用来钳制诸葛亮的分割陇右的战略据点: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于是大司马曹真有疾,帝命司马懿西屯长安,督将军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以御之。
  这个是司马懿首次都督雍凉军马,我们前面说过,本来雍凉方向是曹真的方向,司马懿的方向之前是襄阳宛城方向,可是曹真病了,魏明帝曹睿没有办法,只好把司马懿从襄阳调过来。这个调动对魏国的影响十分的深远。
  我们知道,魏国三大战略方向,关中,荆襄,合肥,本来是各有其人,如曹真,司马懿,曹休。结果曹真的生病,导致司马懿染指了关中,结果在司马懿的运作之下,基本上关中,荆襄的方向都慢慢的亲司马家了,这个就严重动摇了曹家的军队基础。后来司马家唯一难以掌握,并屡次起兵反司马家的,就是淮南的合肥方向。不过,由于孙权的两宫之争,严重的消耗了吴国的国力,导致吴国都抓不住魏国淮南方向的叛变。这个其实也很难用单纯的实力来解释的。

  日期:2018-06-23 09:58:19
  第三次北伐,司马懿与张合发生了三次分歧,这个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司马懿是雍凉方向的主帅,这个张合为的什么呢? 这里面的东西很多,楼主以为至少包含了三重因素:
  1)曹真死后,张合可能会觉得自己会升上去,替代曹真都督雍凉方向。可是没有想到司马懿来了,这个对张合打击很大。为了表示自己对陇右军事的熟悉,于是张合屡次和第一次到陇右的司马懿唱反调,意图让司马懿听自己的,好为日后自己上位建功立业。
  2)司马懿本是文官出身,张合却是跟曹操,夏侯渊,曹真南征北战的,立下很多功勋。如果在夏侯渊,曹真手下,张合还服气的话,那是因为夏侯渊,曹真是皇帝的亲戚本家,现在这个司马懿,张合心里肯定是不服的。
  司马懿的官升的比张合快,黄初六年就升骠骑将军:帝督诸军讨权,走之。进击,败瑾,斩霸,并首级千余。迁骠骑将军。不过就战功而论,司马懿没有什么可说的,除了讨孟达。基本上司马懿升的快,那是因为和曹丕的关系。
  张合资历老,特别是张合获得街亭之战的胜利后,官拜征西车骑将军,基本上是魏国武官集团的佼佼者。虽然和前两年官拜大将军的司马懿还是差了一两级,但实际上张合的号召力还是很强的。当年夏侯渊被杀,夏侯渊的随军司马郭淮就推举张合统领汉中魏军。现在郭淮为雍州刺史,本来两人再在雍凉搭档对付诸葛亮挺好的,突然司马懿来插一竿子,阻挡了张合的上升,张合心里不舒服。
  这里就要讨论一下,魏明帝曹睿为什么不升张合而要把司马懿调过来?按晋书: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使帝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等讨亮。

  很显然的一点,上一年曹真讨伐蜀国的时候,司马懿就是曹真的副手,曹睿显然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培养司马懿做曹真的接班人了。这个可以看出,曹睿显然是把司马懿作为自己政治上的主要支持者,而有点防范曹操留下的骄兵悍将,例如张合。这个虽然和司马懿是曹丕的托孤大臣有关,更有关系的是从曹丕开始的和世家大族和好,开创魏国的政治选择,例如九品中正制。如果没有世家大族的支持,假如世家大族都像荀彧那样,曹丕的魏国怎么能建立起来?作为曹丕,之所以能得到拥戴,曹丕付出的代价就是向世家大族妥协,重新在人才选拔上回到汉朝的察举制,这样,世家大族又牢牢掌握了官僚集团的权力,特别是文官,这其中,司马懿就是世家大族的代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