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诸葛亮知己,对彼者以为必胜。正应了那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诸葛亮应该是做到了自知者明和胜人者力,但还是没有做道知人者智和自胜者强。
事实上,由于关中的地位极为重要,如果采用诸葛亮先陇右后关中的策略,必然会导致旷持日久的进攻,这个是极为不利的。历史上出益州成功问鼎天下的,就是刘邦韩信,而他们的成攻,是靠诡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成就的,基本上三个月就击溃了章邯的主力,这样才获得成攻的。如果打成了相持战,估计韩信也没有办法了。
因此,如果蜀国能够成功北出的话,必须要靠闪击战,考虑道魏国的国力,等到魏国清醒过来,加上魏国的统兵将领的才干,后面估计也就没有机会了。因此实际上蜀国也就只有一次的机会。基本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是靠闪击战,只可惜的是,闪击的是陇右,而不是关中。诸葛亮放弃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基本上也就失去了一次改变历史的机会。
兵者,诡道也。诸葛亮擅长的是堂堂正正的明谋策略,所以陈寿说他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说的再对也没有了。
日期:2018-06-22 21:30:25
从刘备和诸葛亮的用兵来看,出奇制胜的时候不多。刘备的汉中之战,最后靠的是后勤优势,用相持把曹操耗走了,刘备的夷陵之战,军事上基本没有什么成就,主要是想用蜀魏夹攻的谋略来达到自己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目的,结果被陆逊出奇计击败。
诸葛亮也一样,求稳的时候多,不敢冒险,像曹操官渡之战冒死率精锐偷袭乌巢的事,大概诸葛亮是干不出来的。
无论是关中伐蜀,从汉中进攻关中,传统上主要有四条道:陈仓道,褒斜道(斜谷道),傥骆道,子午谷。都是栈道结合谷地道路的险峻道路。因此,在关中地界,如果防守,必须堵住四条道出来的大军,如果进攻,必须筑有大军的前进基地,因此,我们看到,在关中平原一字排开四座城池:陈仓,郿城,周至,长安。其中陈仓,郿,长安都是重兵防守的城池吧,周至不太清楚。
很明显的一点是,无论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偷袭长安也好,还是韩信的奇袭陈仓也好,目的都是闪击关中,在关中平原占领一个落脚点和根据地,同时后续主力部队迅速跟进猛攻,一举在短时间内扫荡关中,同时还要相食于敌,抢占敌人的屯粮之地。
当然,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必须有几个条件:
1)战役发起的突然性:关中守军对蜀国的进攻意图没有察觉。
2)关中方面没有重兵驻守,也没有强悍的将领坐镇
3)关中方向判断不清汉中方向进攻主力方向
4)中原洛阳方向的援军最好能够受到牵制,对关中驰援不利。
综合来看,虽然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虽然冒险,但以上条件看上去都契合:
第一条,战役突然性。按资治通鉴:始,魏以汉昭烈既死,数岁寂然无闻,是以略无备豫;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于是天水、南安、安定皆叛应亮,关中响震,朝臣未知计所出。显然,诸葛亮攻陇右是出乎魏国意料的,这个战役的发起是突然的。
第二条,时任安西将军的夏侯楙坐镇长安,都督关中。夏侯楙,是夏侯惇的儿子,我们前面说过,夏侯惇的战功并不突出,但政治觉悟很大,是魏国的第一个大将军。他的儿子,估计像父亲会多一点。夏侯楙又娶了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没怎么上过战场,他大概也是魏国的政治将军,办公室将军。这一点,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后,魏明帝曹睿立刻用大将军曹真替换夏侯楙指挥关中部队就可以看的出。所以魏延说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这个恐怕不是虚言,而是应该有情报作为基础的。
安西将军,是四安将军之一,重号将军,大概是属于一品大将军,二品剽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镇,四征等等,之后的三品将军。这个级别,和当初张辽守合肥的荡寇将军也相差不多,张辽当时统帅七千人,估计安西将军的夏侯楙坐镇长安,统帅的军队不应该超过一万人,而且不应该全是精兵。除此,就是雍州刺史郭淮的部队了。只要诸葛亮的主力部队能够牵制包围魏郭淮的部队,这点诸葛亮率主力还是能够办到的,虽然郭淮也是一代名将,但应该还不是诸葛亮的对手。这么看来,如果魏延率一万精兵对付夏侯楙,取胜的把握还是很大的。
第三点,基本也没有疑问,魏国都不知道蜀国准备大举进攻,更谈不上判断蜀国的主攻方向了。
第四点,我们可以列出事件发展时间表:
1)自夷陵之战后,魏国就把主要矛头对准了老二吴国,这个我们前面说过。曹丕曾三伐吴国。
2)黄初七年五月,曹丕病逝。
黄初七年八月,吴军攻文聘于江夏,诸葛瑾攻襄阳。后分别被文聘,司马懿击败。
3)曹明帝即位第一年,太和元年三月,诸葛亮率军驻扎汉中。
太和元年六月,以司马懿都督荆、豫州诸军事,率所领镇宛。
4)太和元年十二月,司马懿讨孟达: 初,孟达既为文帝所宠,又与桓阿阶、夏侯尚亲善;及文帝殂,阶、尚皆卒,达心不自安。诸葛亮闻而诱之,达数与通书,阴许归蜀。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仪密表告之。达闻之,惶惧,欲举兵叛。司马懿以书慰解之,达犹豫未决,懿乃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吴、汉交通,宜观望而后动。”懿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乃倍道兼行,八日到其城下。吴、汉各遣偏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懿分诸将以距之。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复,一月间也,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太和二年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拔之,斩孟达。
从以上可见,从黄初七年到太和元年春,魏国的主力都被吴国给牵制住了,还有西南方向的孟达。司马懿坐镇宛城,曹真坐镇洛阳,曹休和满宠坐镇合肥,而没有什么战场经历的夏侯楙坐镇长安,我们比较一下,就知道恰在此时,关中方向被魏国忽略了。
综合而言,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并非空穴来分,而是有着非常雄厚的基础的。如果魏延的计策成功,蜀国就可以避免了魏国的相持战。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听魏延的计策呢?除了诸葛亮的性格以外,还有别的原因吗?
日期:2018-06-22 21:37:04
太和元年正月,诸葛亮讨论出兵的方略时,魏延献子午谷奇袭一计,按资治通鉴: 诸葛亮将入寇,与群下谋之,丞相司马魏延曰:“闻夏侯楙,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长安中惟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亦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危计,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镇东将军赵云,杨武将军邓芝为疑军,据箕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