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庭信步话春秋》
第39节

作者: 钱越2017
收藏本书TXT下载
  对齐国的安排,公子顽起初坚决不同意。宣姜不仅是自己害死自己嫡亲大哥的凶手之一,还是自己的嫡母,名义上就是自己的亲身母亲。自来只有烝娶庶母的,还从没有烝娶嫡母的,真要娶了,可谓是大逆不道。
  可扛不过齐国的一再逼迫,公子顽只好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现实。
  对这桩婚姻,卫人作《墙有茨》(录于《诗经鄘风》)大加嘲讽: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不可襄也。中冓之言,不可详也。所可详也,言之长也。
  墙有茨,不可束也。中冓之言,不可读也。所可读也,言之辱也。”
  此诗以墙上长满蒺藜起兴,给人的感觉,卫公子顽与宣姜的婚姻,就像蒺藜一样痛刺着卫国的国体以及卫人的颜面与心灵。“所可道也”、“所可详也”、“所可读也”三句,表明人们对这场婚姻的非议,在一步一步的升级,几乎已经尽人皆知了。并通过“丑”、“长”、“辱”三字,突出卫人对于这场婚姻的感情态度,由感到丢脸、气愤上升到感到耻辱。

  然各人自有各人的缘法,以宣姜先后为公子顽生下齐子(早逝)、卫戴公申、卫文公毁、宋桓夫人、许穆夫人五个子女来看,婚后两人生活还算和谐。
  但从卫国政局的发展来看,这桩婚姻并没有给卫惠公巩固君位提供多大的帮助。
  前698年十二月,力挺卫惠公的齐僖公去世,继任的齐襄公有更重要的事需要忙碌,一时无暇顾及卫惠公这个外甥。而卫惠公没有正视近在眼前身为危险,还不知死活的跟在宋桓公身后一起折腾郑国。
  有鉴于此,右公子职和左公子洩在王室的支持下,果断的于前696年联合发动政变,驱逐卫惠公,拥立太子伋的另一个同母弟公子黔牟为君。
  做了4年国君的卫惠公仓皇逃往齐国,投奔舅舅齐襄公,请求其出兵帮忙复位。不过齐襄公此时正忙着算计如何重续兄妹之恋,及报九世之仇,暂时无暇搭理卫惠公的请求。不得已之下,卫惠公只能在齐国暂作寓公。
  日期:2018-07-25 11:46:50

  十、前朝苗裔 1
  按:关于宋国在春秋早期的历史,该讲的已在讲述郑庄公那精彩的一生时讲过,剩下的因涉及到春秋首霸齐桓公,将在下一卷展开。本打算在讲到宋襄公时顺手提一下宋国的往事,但一想本卷春秋时期的主要大国几乎都进行了介绍,为独宋国没有介绍性专章,且将内容放到宋襄公时代又不能很好的融入,所以干脆直接补叙上本章。由于缺乏西周时期宋国活动的具体内容,本章以讲述宋人的先祖——先商及商王朝的历史为主,兼顾宋国的开国始祖微子启及部分见于《史记》的宋国情况。

  宋国的公族出自于商王室,是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后,按照“兴灭继绝”的原则,改封商纣王庶兄微子启与商王朝故都商丘所建立的。作为上一王朝的苗裔,身为“三恪二王后”之首的宋国国君位列公爵,也即是说可以与周王庭的三公平起平坐,地位相当的高,在幾外诸侯国中可谓是独一份的存在。
  追述宋人的历史需要对商王朝的历史进行简单交代,而讲述商王朝,又不得不追溯的先商时期。
  按《史记》记载,商人的始祖也是帝喾的儿子。鉴于商周都自认源自于帝喾。所有有必要先对帝喾一家子做个简单的介绍。
  按《史记》、《大戴礼记帝系》、《世本》等古籍记载,帝喾除了姜嫄这个元妃之外,还有三个“次妃”,四人各为他诞下了一子:
  元妃姜嫄的儿子前面已经说过,是周人的先祖弃;
  次妃陈锋氏之女庆都生放勋;
  次妃娵訾氏之女常仪(一说为常宜)生挚;
  次妃有娀氏之女简狄生契(读谢)。
  挚是长子,所以继承帝喾之位成为下一任帝王,是为帝挚。但帝挚才干平庸,未能妥善管理国家。而放勋仁慈爱民,明于察人,治理有方,贤名闻于天下。帝挚自觉不如弟弟放勋贤明,在位九年后,将帝位禅让与他。登上帝位后的放勋,以另一个我们更加熟悉的名号出现在世人面前,那就是五帝之一的帝尧。
  而帝喾的另一个儿子,契则是商人的先祖。
  也就是说帝喾的四个儿子要不就是在世时就登上帝位,要不其后世子孙建立王朝,成为帝王。可见在先秦时代“帝王将相”还是“有种”的。
  按《史记殷本纪》所说,契与弃一样,也不是帝喾的亲儿子,而是他妈简狄在与姐妹一起戏水时,捡食了一枚至天而降的燕子蛋,然后受孕而生的。这就是《诗经商颂玄鸟》所称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
  要说帝喾也是个有恶趣味的帝王,直接给两个养子取名为“qi”,为了区分又将契转音为“xie”,契读“谢”只此一例别无分号。
  帝舜时,契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今商丘)。商人是否起源自商丘,还有待考证,但起码可以证明商丘一带是商族早期的重要活动地区。
  日期:2018-07-25 19:48:02
  十、前朝苗裔 2
  自契之后到商末,商人的谱系按《史记殷本纪》所载,被分为先商和商朝两个不同的时期。先商时期商人共传十四世:
  1契—2昭明—3相土—4昌若—5曹圉—6冥—7振(王亥)—8上甲微—9报丁—10报乙—11报丙—12主壬—13主癸—14天乙(成汤)。

  商王朝共传17世三十王:
  天乙(汤)—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已—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
  四十几任商人君主,一堆的甲乙丙丁,一不小心就会被绕晕,傻傻地分不清谁是谁。这是也商人的一大特色。那一堆甲乙丙丁并不是各代商人君主的人名,而是日名。商人的日名由一个天干字和另外一个(极少有两个)表示区别的字组成,表示区别的字在前,天干字在后,如盘庚、武丁、文武丁等。
  事实上各代商人君王都有自己的名字,如先商第八世祖“上甲微”这个称呼中,上甲是他的日名,微才是他的真名;其他如成汤,名汤,日名为大乙(天乙);纣王名受(纣),日名为帝辛。
  之所以商人各代君王以日名的形式出现,与商人崇鬼有关。商代君主有生称王(君)死称帝的讲究,日名是其死后为帝时的称呼,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各代商王都是以“帝”+“日名”的形式出现的,如帝外丙、帝武丁等,《史记殷本纪》同样是这种形式。
  首个使用日名的是上甲微。而关于日名有三种说法:一是商代君王的生日,二是商代君王的死日,三是商代君王的祭日。三者各有各的理论依据,真相如何很难厘清。
  最后再多说一句,虽然商代帝王都以“日名”来称呼,但是“日名”却并不是商王的专属称呼,商人文化圈的各级贵族死后也有“日名”,如武丁的妻子妇好的日名为后母辛。

  自契到帝辛,商人共传30世,而按《史记》记载与商人同时发展的周人,才传了十五世。只能说周人身体中具有长寿因子,普遍比商人长寿,否者只能用周人的源起远晚于商人来解释这一情况了。
  先商时期,商人的社会状态尚处在游牧或“刀耕火种”的游耕阶段,逐水土而居,所以商人一直处于不断迁移中,《史记》对先商时期商人的迁徙情况表述为“自契至汤八迁。”也就是说共迁了八次都城。
  夏朝末年,契的第14世孙成汤(又称武汤、武王、天乙、成唐,甲骨文多用唐、大乙)在位时,又迁居到祖先的发祥地亳,这是先商的第八迁。关于“亳”的地望,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有商丘说,亳州说,偃师说等数种,在笔者看来商丘南亳说最为合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