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6-25 07:17:05
三、平王东迁 7
对这一画面,周平王自是喜闻乐见,立马命人作《文侯之命》,对晋文侯的急公好义行为大加赞赏。
精神之外自当有物质奖励,周平王特赐晋文侯“秬一鬯卣,彤弓一,彤矢百,卢弓一,卢矢百,马四匹。”——黑黍香酒一卣;红色的弓一张,红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一张,黑色的箭一百支;四匹马。
赞美完晋文侯之后,周平王转身忙着接受地盘和封官赏地去了。
这接受地盘好理解,这封官赏地又是乍回事?这说来话长,不过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吧,我大周自有传统在,讲究的是“世官世禄”。现在吧,奸王没了,他身边那些个的臣工,有些罪大恶极的可以拖出去砍了,但是他们的后裔和那些没被砍的总的给安排个去处,给一份俸禄,以酬几百年辅佐之劳。这俸禄是什么,不就是田地吗。大家伙在宗周的封邑丢了,饿着肚子没法尽心为王室服务?没关系,看着啊,这城邑以及周边的田地就是周公你的采邑了,召公你家的在那边。
一圈封赏下来,周平王发觉事情有点不对劲,继丢失宗周之后,王室的直属地盘再次严重缩水,这日子快过不下去了。不过赏出去的东西又不好意思再去要回来,没面子不说,还会犯众怒的。所以算了,这日子凑吧凑吧过着吧。实在不行还可以让诸侯提供财政支持和武力保护,谁让我是天下共主呢。
随着实力的日益衰落,周王室只能依靠之前残存的血缘关系及政治遗产,自我退化成一尊神像,在诸侯的羽翼下艰难求存。而诸侯需要也利用周王室天下共主的这面精神旗帜,来谋取自身的利益。双方一拍即合。
如此,在一个足够强大、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气吞山河、力压八方的诸侯崛起之前,周王室尚能勉强维持名义上的天子身份。
幸运的是,由于各诸侯国之间的明争暗斗,相互牵制,短时间内难以出现一个足以取代周王室的势力。让周王室龟缩在王城(东迁后对雒邑的称呼)这个备受关注,又刻意被人忽视的这个角落里苟延残喘了五百余年。
不幸的是,在这个弱肉强食,成王败寇的纷乱年代,一位位睥睨天下的雄主终究会脱颖而出。而周王室,也将在这一场场华丽的演出中,从一个坐前排的逐渐沦落为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渐渐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谢幕,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日期:2018-06-25 09:35:05
三、平王东迁 8
最后再说下周携王。由于史料问题,周携王被提及的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少有人知。事实上限于史料我们连对周平王的活动情况都缺乏相应认知,更不要说是不被人为推翻的周携王了。
但随着近年来网络的兴起,特别是自媒体流行后,历史人物翻案风盛行,连秦桧都有人为他翻案,将他塑造成忠臣,而原本被视为民族英雄的岳飞、袁崇焕等在网络上被人打倒,化身为奸贼、甚至汉奸。为周携王翻案自是不在话下。
于是在一些人的塑造下,周携王成了周王朝中兴的最后希望。
什么“周携王当政年代,在河北、山西一带和揖北方少数民族,结好上古唐尧、虞舜遗族,南通荆楚,北结燕国,东联齐国,西善旧晋。外有王室支柱虢公翰的强力支持拱护,内有和揖百族的内政国策,所以政通人和。”“周携王治政二十一年,东土无战事,各族和平发展,其日益强大的国力却威胁到晋国向东北方向的拓疆发展。”
并且认为“周幽王继位,为政昏虐,迫使弟兄宗族漫散各方,姬望(也就是周余臣)东迁钜鹿,初封莫国”、“虢公姬翰等大小十几家诸侯共同拥立周宣王次子、周幽王之弟姬望为新的周王。约以今河北省望都县或任丘县(汉称鄚县)鄚阳城为王都,”将周携王的都城定位在任丘县鄚阳城。
甚至“周携王死后,其势力分解为多个国家,现知名字的就有近十个国家。但周平王极力掩盖历史真相,正统史书不记周携王史事,世人对周携王莫国之事讳‘莫’如深。‘讳莫如深’这个成语就与周携王的莫国有关。”
但是麻烦在发明历史的时候不要这么三心二意,把内容做的真实点可以吗。
首先,既然莫国之事已经成为禁忌了,还要“讳莫如深”这词语干嘛,一提这词语不是表明大伙对当年的事都没忘记吗,这样自己打自己的脸很好玩?
其次,既然是“二王并立”周携王抛弃代表正统地位的周王畿跑到蛮荒之地去立国,就如同当年内战时,某党一路败退到某岛上蜗居,却依旧宣称自己代表华夏正统,但有多少民众会买它的帐?这还是在国内的,若是某些人跑到国外再宣称自己是华夏正统,那就更没有人买账了。所以若周携王真的如此做,不是自弃正统是什么?
再者,周王室并没有掩盖历史真相,相反对周携王的王位还是承认的,且先秦史籍对此也没有避讳,《左传》就有关于周携王的内容。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有: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亦曰:“吾无专享文、武之功,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而溺入于难,则振救之。”至于夷王,王愆于厥身,诸侯莫不并走其望,以祈王身。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居王于彘。诸侯释位,以间王政。宣王有志,而后效官。至于幽王,天不吊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鄏,则是兄弟之能用力于王室也。至于惠王,天不靖周,生颓祸心,施于叔带。惠、襄辟难,越去王都。则有晋、郑咸黜不端,以绥定王家。
这是王子朝政变失败后,发布的告诸侯书。此时王子朝虽已失败,但仍以天子自居,他的这份告书可以代表王室对周携王的官方立场。
从这份告书中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从武王、成王一路下来,先后有康、夷、厉、宣、幽、惠、襄诸王被提及,这些周天子都是以谥号的形式出现在告书中的。
2、在王子朝之前发动“庶孽之乱”登临天子之位,却未被周王室认可为真天子的两位是以“颓”、“叔带”这样的本名出现的。
3、涉及到周携王的一句为“携王奸命,诸侯替之”既然称其为王,那么按照上两条可以得出,周携王是获得周王室承认的正式天子。且“携”是其谥号。《逸周书.谥法解》有云:“怠政外交曰携。”这有可能是周平王一系的天子为贬低他而给的恶谥,但无法否认的是,这本身就表明了周王室他这个天子称号的承认,认为他享有天子之名。
再说虽然身为天子周平王干的并不怎样,以至于在周灵王时被自己后嗣太子晋将他与周厉王、周幽王并称,称之为“自我先王厉、宣、幽、平而贪天祸,至于今未弭。”(《国语周语下》)但周平王不行并不代表着周携王一定就是明君,除非拿出相关的史料证明周携王真的是一代明君,否者这种非黑即白的思想要不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