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庭信步话春秋》
第6节

作者: 钱越2017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作为制衡手段,周武王在新生的商国中又划出邶、鄘、卫三个监管区,交由三弟管叔鲜、五弟蔡叔度、八弟霍叔处管理。名义上这三人是辅佐王子禄父共同管理商遗民,实则肩负监视王子禄父和商遗民的重任。管叔、蔡叔、霍叔,就是西周初期著名的“三监”。
  完成布置后,周武王班师西归,随行的还有国之重器——九鼎,及大量的玉器。
  日期:2018-06-21 09:32:04
  一、西周往事 9

  回归镐京,祭祀完祖先后,周武王开始着手一件对后世影响巨大的事——封邦建国。封建诸侯,是西周初年的一件大事,也是周武王巩固政权的一个重要举措。
  事实上早在朝歌期间就已经开始,将商王幾交给王子禄父,让他奉守商朝祭祀就是一次分封。回归镐京后,更是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受封的主要有三类:一是需要“兴灭继绝”的上古圣王:封神农氏的后代于焦国,封尧帝的后代于祝国,封黄帝的后代于蓟国,封舜帝的后代于陈国,赐封大禹的后代于杞国;二是追随周人一起伐商的方国:如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此前是商人分封的国度,如今证照过期,需要更换新证;三是从龙功臣和周王室宗亲,这也是最主要的分封对象:如虢叔、虢仲的虢国,封三弟管叔鲜于管,封五弟蔡叔度于蔡等。

  这就是西周初年的第一次大分封——武王封建诸侯。通过封建,大周天下得以初定。
  封邦建国才是封建的本意,最早的封建社会是两周的专称。在笔者看来现如今中国的历史分期有点生搬硬套,两周这个真正的封建社会被归类到了奴隶社会,而被定义为封建社会的秦及以后诸代,与其说是封建社会,倒不如说是专制集权社会,这本是西方所不具有的一级社会阶段。
  自即位以来,周武王殚精竭虑谋划如何伐商,以取而代之;完成商周鼎革后,又要为防止商人复辟、巩固政权,使大周江山千秋万代而日思夜虑。操劳过度之下,使他的身体严重透支。
  建立周朝后不久(周武王在位年数有二—五年数种说法)周武王病逝,太子诵继位,是为周成王。
  此时王朝新立,天下未经靖,周成王年幼,根本无力挑起靖安天下的重任。关键时刻,身为王叔的周公旦挺身而出自任摄政,总揽王庭大权,担起了这一重任。
  应该说周公旦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迅速稳住局面,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异己诸侯,防止新生的大周政权出现动荡,是在替年幼无知、毫无理政经验的侄子周成王保住这大周江山。所以他内心应当是很坦荡的。
  但“主少国疑”,尤其是周公旦跳出来摄政属于没有经过广泛认证的自发行为,这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疑虑重重。而有心人正好可以抓住这一点兴风作浪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一个跳出来质疑重量级人物是身在东方,负责监视王子禄父与商遗民的管叔鲜。管叔鲜发难固然有担心周公旦会不利于周成王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私心作祟。
  在周文王嫡裔诸子中,管叔鲜是老三,而周公旦是老四。在嫡长子伯邑考早逝,次子周武王又崩逝后,在世的兄弟中就属他年长。所以在他看来现在二哥去世,侄子年幼,兄弟中我为长,若是需要人摄政,那个位置应当属于自己的。现在你老四仗着“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任命自己为摄政,问过我这当哥哥的意见吗?你这样做,置我于何地?
  思虑及此心中自是恨意满满。于是在管叔鲜的鼓动下,身为三监的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一起发力,大肆散播“周公旦自行摄政独揽大权,恐有篡逆之心,将会对孺子不利”的流言。
  日期:2018-06-21 11:11:48
  一、西周往事 10
  于此同时,王庭中也有重量级人物对周公旦摄政表示疑虑的,这其中数召公奭为最。
  召公奭的职位是三公之一的太保,本就有监护和辅佐君主的职责在,维护年幼的周成王是他应尽的义务。如今周公旦自任摄政本就有侵越他的权责所在,再加上那些不利的流言,召公奭自是会对周公旦的揽权行为表现的极为警惕和不满。
  汹汹而来的流言与异样目光,让周公旦内心痛苦不堪。但事已至此只得想法一一化解。于是周公旦一面作《君奭》向召公奭解释自己摄政的不得已缘由,一面派人向远在山东的三位同胞兄弟声明自己只是临时摄政,不存在抢班夺权的想法。
  结果,召公奭被说服了,而山东的那几位却变的越发变本加厉,发展到后来见流言无法动摇周公旦的地位,便打算实行兵谏。
  奇葩的是,管叔鲜为首的三监不是动用自己的直属力量向镐京进军,而是联合被监护人王子禄父及徐国、奄国、蒲姑等商人支持者一同起事。
  于是原本可以将自己打造成正义使者的三监,直接站到了周人的对立面,成了文王、武王事业的背叛者,等于间接地为被流言困扰的周公旦解了围。好好的一手王牌,被活生生地打成了臭牌。

  面对由内争变成外患的局面,在召公奭的支持下,经过一番耐心的解释和说服,镐京方面的纷争终于平息,回归到一致对外的状态。
  随后周公旦发布战前动员令——《大诰》,亲帅大军东征平叛。
  题外话,对周公摄政期间有没有称王,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大诰》是证明周公旦没有称王的一个明证。《大诰》的题头为“王若曰:‘猷!大诰尔多邦越尔御事……’”而不是“王曰”如何如何,表明周公旦是在替周成王发布命令。这一字之差意义完全不一样,一个是自立为王,一个为摄政大臣。
  另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青铜器“禽簋”也可以证实周公旦没有称王。“禽簋”共刻有铭文23字:“王伐盖(奄)侯,周公谋禽祝,禽有脤祝,王赐金百寽。禽用作宝彝。”

  这铭文记述的是周公东征讨伐奄国之事,发生在平定三监时期。从其所述内容可以看到“王”和“周公”是分列的,这也表明周公没有称王。
  经过三年征讨,三监之乱以武庚、管叔被处死,蔡叔被流放,霍叔遭贬斥,大量参与叛乱方国被剿灭的方式落幕。
  周公旦东征平定三监之乱,对新生的周王朝来说意义不下于武王伐商之战。
  周武王凭牧野之战,毕其功于一役完成商周鼎革,但武王灭商说穿了就是一次针对商纣王的斩首行动,并没有完全摧毁商人的势力。这一点从三监与王子禄父发动叛乱,东方诸侯响者云集就可以看出。
  周公东征,不仅真正摧毁了商人的根基,使商人彻底丧失复辟的能力,还犁庭扫穴的将东夷势力扫荡了一遍,使周人的触角直抵千里之外的东海之滨,将原东夷地区逐渐纳入周王朝的统治之下。
  可以说周公旦对周王朝有“再造之恩”。
  平定三监之乱后,鉴于东方的复杂形势,周公旦再次大行封建,将王室宗亲、开国功臣分封各地,建立方国以镇地方、拱卫中央、屏障天子,是为周王朝的第二次大封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