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为网购了一条手链,我居然把上司男神给壁咚了~@_@》
第18节

作者: 梨花海棠大榴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3-22 09:41:27
  早上屏蔽了两页,现在又恢复啦,撒花!
  前面有亲问女生聊骚怎么聊。
  聊骚可以拆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1.神态。俩人相处,可以有小儿女娇憨的神态,轻微撒娇。公共场合要注意不要引起他人反感,做到自然。2.动作。快速而接触面少的肢体触碰,例如拉他袖子,借故挽他手臂几秒再松开,碰他指尖手背。自然无意落落大方。3.语言。逗趣为主。
  日期:2018-03-22 17:21:35

  0.5可能后天才能写了,没时间,过会儿安利点文章吧。聊骚和有风情本质上是一样的,是个度的问题,把握得好就是有女人味儿,风情万种,把握不好就是东施效颦,女人厌恶男人恶心。再说说绿茶婊,为什么有的美女同性异性都喜欢,而有的美女异性喜欢同性说她是绿茶婊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绿茶对同性和异性的态度差距太大造成的。没有对比,没有伤害哇⊙�6�6⊙!
  日期:2018-03-22 19:31:25
  chapter 01
  今年春节期间,冯小刚家的饭局刷爆了朋友圈,表面上看是在骂油腻男的庸俗和赞陈道明的高尚,而字里行间却透露出对冯小刚高大上圈子的各种嫉妒与恨。
  比冯小刚饭局更亮眼的是去年在乌镇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刘强东的饭局,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都在一张桌上,推杯换盏间建立游戏规则。
  当然,总是占据媒体头条的马云也不甘落后,在今年一月份举办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马云的饭局不光有比尔盖茨这样的国际商界巨头,还有国王、总统、首相这样的国家首脑,颇有谈笑间天下已定的味道。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你的朋友圈可以看出你在社会上的层次。同时人与人是互相影响的,你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跟你在一起的人能做什么事,你也能做什么事,至少可能性会大很多,这是毋容置疑的事情。
  最近流行一个词叫"圈层突破",说的是如果你想获得不一样的人生,必须打破你固化的圈子,才能迈上人生的更高层次。
  可是,圈层突破谈何容易?英国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拍了一部叫《56UP》的纪录片,随机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孩子,从他们7岁开始,一直追踪到56岁,49年间,14个人,从幼年到老年,片子记录了他们努力奋斗,成功登顶或徒劳挣扎的故事。
  14个人中,除了一位叫Nicolas的,从一个农夫的儿子,考上了牛津大学,进而成为美国名校的教授,完成了人生的逆袭外,其他的13个人,穷人的孩子依旧是穷人,富人的孩子依旧是富人,阶层在代际间得到了传承。

  这部纪录片所呈现的事实是很残酷的,不光是英国,我相信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历史记录以来,都有这种现象。
  生活在社会各个层面的人,他们的人脉、财富、思维方式、教育资源等完全不一样,高阶层生活群体所拥有的资源是普通老百姓所望尘莫及的,因此,要突破固化的圈层,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无论如何,突破还是可能的,不是吗?在《56UP》所记录的14人中,不是有一位突破了吗?如果这部片子所代表的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的话,至少有近10%的突破概率,我们为什么不去成为这10%呢?
  有人说我骨子里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虽然我所处的社会层次还算不上高大上,但我至少由一个吃不饱穿不暖的穷苦孩子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的丰衣足食,而且我相信明天还会更好,所以今天斗胆谈谈关于"圈层突破"的一点粗浅见解,但愿能给那些生活在困局的人一点希望。
  文章分两篇,今天先谈谈"圈",下一篇我们再来聊聊"层"。
  chapter 02
  在刚刚结束的第13届"新物种"实用心理学大会上,不少人听完我和我的合作伙伴黄伟强(壹心理创始人)的演讲后,都来问我:
  "团长,你和伟强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人,一个是充满情怀的理想主义者,一是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者,分明价值观和信念都不一样,但怎么还能合作得那么好,成为多年的搭档和好朋友呢?"

  生活中我经常被问到类似的问题,比如武志红老师,从我们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得出来,我们不光对心理学的理解不一样,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更不一样,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之间的合作和友谊。
  在很多人心目中矛盾甚至冲突的的东西,在团长的世界里是融合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先从吃饭说起。
  团长经常到全国各地讲课,主办方为了能招待好我,总是千方百计地打听我喜欢吃什么菜,有人甚至在远离广州的城市给我安排粤菜。
  因为,以一般人的习惯,总爱吃他们习惯的食物,穿同样的衣服,交一种类型的朋友,一辈子待在同一个地方,过一种生活。
  而我不一样,我最喜欢吃的是当地的特色菜,喜欢到处走走,世界那么大,不去看遍世间美景,尝尽人间美食,岂不白来这世间一趟?
  其实我原来也不是这样的人,我出生和成长都在一个落后的小山村,是农民的后代,农民以土地为根,人生围绕庄稼转,像我的父母一辈子都没有出过远门,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我,思想保守固化,总是在习惯的模式里过着相对固化的生活。
  人与人是相互影响的,认识一个优秀的人足以影响一生,我人生的改变得益于我有机会认识各种奇人。记得在十多年前我从事商务考察活动时,认识了一位叫阿Joe的台湾资深导游,他让我学会了观察生活。

  还记得那段周游世界的日子,既开心又充满了挑战,开心的是每天都会经历新鲜的事情,挑战的是出门在外,每天都会有超出预判的麻烦事发生。
  比如饮食问题,那个年代出门的机会少,大多数顾客都是第一次出国,对于一个习惯了中国食物美味的中国人来说,欧美的食物实在太"难吃"了,因而顾客就会向我这个团长提出各种奇葩的要求。
  比如要求早餐吃白粥、西餐要配榨菜等(注:那时候中国游客还很少,所以外国餐厅都没有这些食材,今天很多国外餐厅都已经学会满足中国人的特殊要求了),当我无法满足顾客时,总会招至指责甚至漫骂。
  那时每天晚上都会找一个小酒吧和导游开会商量第二天的行程,每当我面对指责感到沮丧时,阿Joe都会喝上一口小酒,然后语重心长地跟我说:
  "不用跟这样的人生气,这样的人通常成不了大事,你注意观察,那些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一般都是适应性很强的人,他们愿意接受新鲜事物,而且还刻意地去寻找新的挑战,不管是食物还是行程,他们都不喜欢一成不变,他们勇于尝试,在尝试中丰富自己的人生"。
  自此之后,我开始了有意、刻意地让自己去尝试那些原来不太习惯的事情,就连自己一向讨厌的臭豆腐,也吃出了香味。
  后来在不断学习心理学的过程中才知道,这叫一个人的调适性,就是一个人的调整和适应能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