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
第56节

作者: 历史票友_康永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1-06 19:23:51
  (125)【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作为坚定地主动出击派,王化贞之所以这么有底气,除了盲目自信之外,还因为他自认为找到了两个非常给力的帮手。按照王化贞的计划,靠他们里应外合,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消灭努尔哈赤。
  负责“里应”的,大家可能想不到,我们的老相识李永芳;而负责“外和”的,大家或许能猜到,蒙古的林丹汗。
  关于林丹汗,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这里再简单说两句。
  林丹汗志向远大,希望恢复祖先的荣光,重建大元,收复中原。

  当然,他也明白,千里之堤起于累土,想要完成梦想,第一步当然要统一蒙古。
  攘外必先安内,说干就干。
  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之时,却发现自己被挖了墙角,有些部落居然跑去跟外人合作。
  挖他墙角的人,正是努尔哈赤。
  而且随着女真的逐渐扩张,他意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努尔哈赤似乎并不只想挖他的墙角,早晚连他这堵墙也要推翻。
  正为此耿耿于怀的林丹汗,意外地收到了自己的老对头大明抛来的橄榄枝,表示愿意抛弃前嫌,共同防御努尔哈赤。

  不过,前面有一点我没提,大明方面负责与林丹汗联络的人,便是王化贞。
  蒙古和大明虽然时代恩怨,但双方实力似乎已经达到某种平衡,任何一方没有能力完全消灭另一方。你来我往,就这么僵持着。女真的快速崛起,让林丹汗敏锐地感觉到,僵局恐怕要被打破。慎重权衡之后,他决定跟王化贞合作。
  林丹汗,王化贞的“外和”帮手。
  不过从历史的发展看来,这个帮手并不怎么给力。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他除写了一封可以命名为《四十万蒙古国主、巴图鲁成吉思汗(称号)致三万女真主子的劝诫书》的信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实质的作为。

  他真正跟女真大规模武装冲突,还要等到下一卷(皇太极)的时候,到时我们再详谈。
  下面我们来说说王化贞的另一个帮手,李永芳。
  大家不要误会,作为大明的不忠之臣,李永芳对女真保持着一贯的忠诚,绝不可能帮王化贞。
  之所以王巡抚误会,因为有人这么告诉他。
  告诉他的人,就是孙得功。
  原来,身为王化贞的亲信,孙得功被秘密派去劝说李永芳弃暗投明,重新做人。
  面对孙得功的策反,李永芳二话没说,向其全面展示了自己目前的财富和地位,并意味深长地对孙说:“咱俩从前一样,都只是个小小的游击。”
  当晚的接风宴会过后,双方很快达成共识,热情地讨论叛变事宜。

  只不过,“叛变”一词的主语不是李永芳,而是孙得功。在民族大义和金钱地位之间,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
  为更好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他回到原单位,秘密地潜伏了下来。
  直到西平堡这一战,他才“路见不平一声吼”,体现出真正的价值。
  按说他已经立下大功,可以直接投奔努尔哈赤,邀功领赏。
  不过叛徒孙得功同志,虽然气节比较低,但追求非常高。
  他选择逃回广宁。
  没有人告发他,因为知道他叛变的人都没回来。
  他要给新主人献上一份大礼。
  日期:2019-01-08 19:41:44

  (126)【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回广宁后,孙得功先派手下四处散播女真人如何强悍的言论,劝说大家要么归顺,要么赶快逃命。经他这么一忽悠,效果显著,城内人心惶惶。大家对女真并不了解,归顺谈肯定心里没底,最好的办法,纷纷逃跑。
  如果只有老百姓逃跑,也就罢了,关键连守城官兵也跟着跑,问题就严重了。
  随后,孙得功趁乱接管广宁城防务,将防守兵器库和火药库的士兵都换成自己的亲信。
  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他将要完成计划中最关键的一步,生擒王化贞。

  照这样看来,王巡抚难逃厄运。
  行动当晚,王巡抚没有睡,在书房看书。
  真么不知道哪来的雅兴,敌人眼看兵临城下,还看哪门子书呢?
  就算现在看《孙子兵法》,照样也得“挂科”。
  然而,有时候世事就这么难料,可以说正因为有好学,反而救了他一命。
  知识改变命运。
  正当他看的兴致勃勃,参将江朝栋突然撞门进来。
  王巡抚吓一大跳,张嘴便骂。
  江朝栋不由分说,拉起他往外跑,边跑边说:“大事不好,快跑。”
  就这样,一头雾水的王巡抚被连拉带拽出了门。当他向城头望去,发现空无一人时,心知不妙。再加上周围火光冲天,喊杀声不断,他不会打仗,但并不傻,已经猜出大概。

  他顿时吓得魂不附体,在江朝栋的护卫下,冲出城门,仓皇逃命。
  孙得功等人扑了个空,没有抓住王巡抚,但仍然控制了广宁城。
  这回他没有犹豫,立刻派人向努尔哈赤请降。
  得知这一喜讯,努尔哈赤兴奋得“噌”的一声从椅子上站起来,在大厅踱了好几圈。随后,他命令部队即刻启程,前往广宁受降。
  走到离广宁三里开外的地方,便看见孙得功的迎接队伍。

  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把见惯大风大浪的努尔哈赤都弄得心里没底,楞没敢直接进城。毕竟幸福来得太快,一时难以相信。他先派李永芳带几个贝勒进城,来一遍地毯式的搜索,确定安全无事,才放心大胆地入城参加受降仪式。
  事后,努尔哈赤对谋划此事的两位汉族同胞非常满意。尤其对他的这位“李女婿”,更是赞赏有加。赐给他免死特权,而且有三次。
  古代帝王都有赐功臣免死的习惯,为表真诚,还特别制造一种信物,所谓的“丹书铁券”,始于汉高祖刘邦,民间传说叫“免死金牌”。不管犯了什么罪,只要在砍头前能拿出这东西,都能免一死。有的时候不止一次,最高三次。
  虽然努尔哈赤只给了口头承诺,但几乎已经算免死界的最高荣誉。
  八旗军占领广宁后,盘山、大凌河、锦州、松山等处相继归降。
  继“辽沈战役”之后,努尔哈赤又迎来一波领土面积快速增长的高峰。
  但兴头上的努尔哈赤不再满足,只休息了十天,便集结军队,向山海关进发。

  在他看来,一举冲关,夺取大明天下,指日可待。
  然而,上天并不喜欢这种无聊的剧情,不会让事情如此顺利,在他前进的道路上,安排了真正的敌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