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烈天雄——章武随记》
第8节

作者: 信陵小司徒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1-08 13:41:45
  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地点 徐州 心情 不错 天气 也挺好
  在平原的时候,我主要是在公孙瓒的治下治理平原,当公孙瓒与袁绍开撕的时候,我与青州刺史田楷东屯齐地,防备袁绍。而也正在此时,有一个机会甚至可以说馅饼掉到了我的面前,但是这个馅饼,也着实有点烫手,而这有些烫手的馅饼,来源于我南面的徐州牧、陶谦。
  陶谦,自恭祖,在当时的天下,算得上是镇守一方的诸侯。陶谦此人,算是与我的先祖高皇帝他老人家有着相对相似的性格与经历的人,陶谦也算是公务员之后,他的的父亲是馀姚县长。只不过和我相似,在他幼年时他的父亲便去世了,但是与我的相对不爱说话不同,陶谦少年时却绝对是个不安分的主,高皇帝他老人家少年时不拘礼节,而陶谦少年时更是以性格放浪闻名于其县里,这一点,挺有趣的,在陶谦十四岁那年,这个不羁的少年更是以布作为战旗,而被他自己骑着竹马与乡里小孩子一起嬉戏玩闹,看这模样,这孩子似乎还有着当武将的潜质。而殊不知,陶谦的这一举动,竟然给自己带了一桩姻缘,得到了个妻子!

  因为,就在陶谦在外面玩耍的时候,他的同乡、曾经担任苍梧太守的甘公出门时看到了陶谦,这一看可不得了,就和当年吕公看到高皇帝那样,认为陶谦的外貌不凡,于是,就把陶谦叫上车来与他交谈,这一交谈更不得了,甘公感到非常高兴与满意,而后呢?竟然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陶谦!
  哎呦我勒个去,这个老丈人,也太随意了吧?不但我这么想,甘公的妻子对此也是即惊讶又非常愤怒,颇类似于当年的吕公妻子对吕公抱怨的那样,当时的吕公妻子因吕公执意要将吕后也就是吕雉嫁给高皇帝的时候,吕公的妻子抱怨的说道:
  “你整天说自己的女儿能嫁给非常人,怎么现在要嫁给刘季呢!”
  当时的吕公回了一句话道:
  “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相比于吕公,甘公对于他妻子的回答则是比较文明的,甘公说道:

  “陶谦这个孩子外貌奇特,长大后必成大器。”
  而在这之后,跟高祖他老人家一样,有了家以后,陶谦折节从文,先是考上诸生,在州郡为官,而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被州郡举为茂才,朝廷拜其为尚书郎,并且先后出任舒县令、卢县令。更在这之后迁升为一方军政之长、幽州刺史,而后则又是被朝廷征拜为议郎,不得不说,这履历,的确是比我强太多了。
  而陶谦来徐州是怎么一回事呢?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十月,青州和徐州一带,黄巾军再次兴起,各州郡连带被攻击,再次动荡不安。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任命陶谦为徐州刺史,前往平定徐州之乱,陶谦到任后任用臧霸以及他的老乡孙观等人,一战大败黄巾军,直接将黄巾军驱逐出徐州境内,并且彻底的确立了陶谦在徐州的地位。这一点,要强过孔融。紧接着,陶谦上表朝廷,任命臧霸孙观为骑都尉,驻守徐州北面的琅琊郡,也就是孔明的老家,来防备袁绍、刘虞、公孙瓒等人。紧接着,陶谦便是修理徐州内政,他开始屯田招抚流民,并且起用一批徐州本地二流士族,或者说富商大贾,比如说我日后的大舅哥,家财万贯的糜竺作为治中从事等等,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之下,两年之内,徐州境内丰裕,百姓安居乐业,但是,问题也逐渐出现了。那就是陶谦虽为朝廷任命的刺史,此时在刘焉的建议下,全国州刺史已经称为州牧,但是陶谦毕竟是外来人员,徐州本地豪强大族甚多,这些都是令陶谦头疼的角色,所以,鉴于自己在徐州根基不固,陶谦任用自己的外来的同乡人,在徐州组成了一个以陶谦家乡人为主的领导集团,如前面提到的孙观,以及苲荣、中郎将许耽等人,并且组建了一支战斗力相对强悍的部队,丹阳兵,这就如同刘焉依靠三辅南阳流民所建立的东州兵来压制蜀地豪强大族,进而维持自己在益州的客治、曹操日后所建立的青州兵来维持自己在兖州的统治一样,是陶谦用来维护自己在徐州客治的一个重要依据,这就使得,徐州本土的世家大族的优秀人才,难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使得,徐州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达到了稳定。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关东各地牧守拥立袁绍为盟主,组成了声势浩大的联军,前往讨伐国贼董卓,我自然也在其列。但是此时,哪怕天下郡县大多响应联军,可是安稳的徐州,却并没有相应联军,在联军讨伐董卓过后,双方的势力暂时以潼关为界限,而也正是从这次讨伐国贼董卓的战役结束后,我才真正看清了天下所谓诸侯的本质,陶谦,自然也不例外。
  原本我以为,这些人是尽忠报国,为了大汉,可是我错了。天下大乱,使得原本就已经在经济上雄霸地方,在政治上操纵征辟察举的地方郡守以及世家大族,更进一步获得了军事上的拥兵自立。
  我大汉之光武帝统一天下后,各郡不再设置郡尉辅佐郡守执掌军权,这就使得郡守在郡内独掌军政,没有太多的制约,而黄巾战乱四起以后,各地郡守依靠个人领导手腕、军事谋略以及地方世家大族的支持,有很多人直接率军投入了平定叛乱的战争里,在这些战争里,他们大肆的招募士兵,这些兵卒大多成为了他们郡守自己的私人部曲,这就使得这些郡守在军事上有了拥兵自立割据郡县的资本!而自从刘焉心怀异志,认为益州有天子气,因此建议朝廷将州刺史改为州牧,进一步使得州牧在一州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大大的加强了其割据的威权!除了各地的郡守外,世家大族们本就是世代绵延在郡县的大族,他们通过几代以来的“努力”,利用自己家族在朝为官的人以及在乡里掌控对士子的清议,控制州郡的选官人员,因为这些大家族的“名人”说谁出名有才,谁就会出名有才,因此世家的子弟也大多充斥于官场,使得他们在政治上具有极大的优势,比如那袁绍,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于天下!而且州郡的高官要么由世家大族的子弟担任,要么因为自己是外来人员,不得不依靠世家大族的人才来维持自己的统治,另外,这些大族大多有很多依附于自己的农民与宾客、部曲,这些人逐渐的被世家大族操控户籍,而脱离了国家的户口,使得他们真正的成为了世家豪强的私有财产,大大的增强了其兵员调动能力以及粮食生产能力等,所以,州郡牧守、豪强大族才会连州带郡,如此猖獗!

  当讨董战役结束以后,天下的大乱割据逐渐的公开化,原本讨伐董卓开始的时候,关东各地的牧守大多胸无大志,不通兵略,因此,这第一批割据者如东郡太守乔瑁、济北相鲍信、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等人先后败亡,又如没有参加讨伐董卓的在关东牧守里拥有崇高威望的大司马幽州牧刘虞,虽然仁而爱人,威望极高,但不通兵略、过度仁慈,败亡于公孙瓒之手,因此,在这些人之后,袁绍割据河北,公孙瓒割据幽州,曹操逐渐具有兖州之地,陶谦割据徐州、公孙度割据辽东、刘表割据荆州、刘焉割据益州、马腾韩遂兴起于关西之地,董卓旧部肆虐于关中大地,袁术割据于南阳,虽被刘表切断两道,赶出南阳,却又占据了以寿春为中心的淮南,而即袁术之后,张绣割据于南阳,张扬占据河内,黑山军张燕割据冀州一部,天下简直乱到了极致!这样的天下形势下,我刘备,此刻微不足道,但我对大汉的这种局面,痛心疾首,可是我知道,这样的痛心疾首没有任何作用,唯有武力平定乱世!像先祖光武帝那样,重归汉家一统,我为此而努力着!

  另外,为什么我说,陶谦此人,让我看清了他的本质?虽然说,关东各地讨伐董卓的时候,陶谦没有参与,是有着保全徐州不遭受战乱,但更多的,是为了保存实力,观察形势。
  当汉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当时名满天下的朱儁屯驻在中牟县,他传信给各个州郡,希望召集各州郡的部队再次讨伐董卓。此时,陶谦得知此事后,立即派来精兵三千丹阳兵,相比较陶谦,其他的各路州郡都只派了微不足道的一些兵力,而在这之后,陶谦又向天子上奏请求朱儁代理车骑将军一职,那么此时的陶谦为什么如此积极呢?
  原因很简单,他并不是真心为了大汉,而是为了保持或争夺自己在天下各地牧守里的地位。此时的董卓势力衰颓,相比于各地的混乱,徐州也是相对稳定,陶谦认为,自己此刻有着实力来参与天下大势,并试图以自己为首去掌控或者让自己成为地位突出的诸侯!就这样,到了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十月,司徒王允联合吕布诛杀国贼董卓之后,关中大地的董卓部将一时间被压制,可是没过多久,王允策略失当,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人再次攻破长安,杀害王允、败走吕布,把持天子,祸乱朝纲,陶谦认为,机会来了!所以,他亲自牵头,联络前扬州刺史周干、琅邪国相阴德、东海国相刘馗、彭城国相汲廉、北海国相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大儒郑玄等人意图共同拥立还驻扎在中牟的朱儁为太师,因为在陶谦看来,此人乃天下名臣宿将,又有一定的人脉基础,以此人来作为自己的朝廷代理人和部队领军人,在合适不过!而这样以后,陶谦变恶意传信于各地牧守,共同讨伐李郭等人,抢回天子!到那时,他陶谦便会是这天下里数一数二的诸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